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闲居寺里“仙”难居

  从晋祠沿西山根南行约500米即到索村,村南向西有一条沟,名仙居沟,顺沟而上约30分钟,就可到达仙居寺。该寺历史悠久,规模也不小,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建起主寺院;清代乾隆三十六年 1771),在主寺院西南高阜处兴建伏魔殿的同时,又形成一处院落;再往西北还有龙王殿,也是一个小院。仙居寺风光绝佳:千年古松遮天蔽日,周边遍植桃、杏、花椒、枣树、核桃树。春天花香扑鼻,夏秋果实累累。特别是那一泓山泉,甘甜清冽,潺潺地顺小溪流下,这在现今的边山一带十分罕见。对此寺风光,古碑上是这样描述的:近看 “泉水潆回,树林阴翳”。放眼远处“汾川晋水、绣壤烟墟,尽归眉睫之下”。该寺在民间名头不小,有狐狸幻化等传说故事,所以“游人每乐登览”。此寺不但适合僧人闲静修行,也是大众探幽访胜、休闲消夏的好去处。

    本来如此幽雅的古刹名寺,以“闲居”来作为寺名是很贴切的,就连我们熟知的历史文化名人杨二酉,对“闲居”二字也很欣赏。杨二酉是清代晋祠人,曾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巡察台湾御史,在宝岛工作了两年,为台湾的开发进步,特别是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台湾人民当时就给他立碑颂德,那块碑至今都完好地保存在台南市碑林。他巡台任满回京后,在朝廷任谏官,上奏了许多革除弊政的奏疏。后来因为揭露浙江发放的兵饷银成色不足,官吏们中饱私囊的事,惹恼了既得利益的满族权贵。一来二去,年仅47岁就被罢了官。回到晋祠后他侍奉双亲、翻阅经史、教子课读、赏花吟诗,“闲居”起来。而闲居寺兴建伏魔殿正在这段时间,殿建成后,主持建殿的人请杨二酉撰写了 《闲居寺兴建伏魔殿碑记》。碑文中,他用优美的文笔把该寺好好描述了一番,并表露出对其环境的向往,说自己恨不得马上就去那里“闲居”,享享清福。

    谁料清代嘉庆年间,闲居寺进行了一次大翻修,竣工后,当地文人王旨负责撰写碑文。这位王老先生却自作聪明,认为“闲”字不好,动了改寺名的念头。他不顾该寺的幽雅环境和文化传承,只是从道学的层面做了解释,他说:“寺名 ‘闲居’,居之者其知以孔子闲居自重乎?或恐以小人闲居自轻耳?”把一个寺名也牵扯到道德评价上去了。于是,他把“闲”改为“仙”,说是取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意思。结果,他写的碑文标题就成了《索村修仙居寺记》。从这里我们也隐约看到了王旨老先生拘执、迂腐的老学究形象。

    虽然碑上把寺名改了,但人们却不买这个账。“闲”和“仙”二字,从读音上不好分辨,但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仍是“闲”而不是“仙”,总觉得这新改的寺名浅薄、庸俗、空洞、大而无当,不如“闲”字让人感到舒适熨帖。不但民间如此,就连官府也不承认不支持。王旨改寺名写碑文是在嘉庆九年(1804),22年后的道光六年 1826),太原县编撰县志,在条目中仍列的是“闲居寺”。看来,被社会和大众早已认可的传统的东西,还是不要自以为是地胡乱改动为好。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李海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