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解谜汾阳唐兴壁画、屏画和书法

  2008年,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汾阳普查小组在冀村镇的唐兴庄村,发现一幅保存比较完整的壁画和十二幅屏画,因为署名为“阳直傅山”,红章为“青主之印”,一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关于是否傅山真迹的争议,因为没有专家的考证,一直众说纷纭。

  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思想家,是我们山西有名的传奇人物,抗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威武不屈的民族英雄,诗、文、书、画并举,而且医术精湛,独创“清和元”头脑,是闻名天下的文化名人。

  我认真欣赏过那壁画,也仔细观赏过那书法,更从网络上多次与朋友们一起鉴赏过傅山的真迹,但此作是否出于傅山之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总让我有一种雾里赏花的感觉……

  依我的看法,这大手笔一定是傅山先生的!从绘画技艺上看,那细腻的笔触和传神的画法,是一般画匠无法达到的上乘境界;还有那书法,笔锋豪放大气灵活飘逸,更具一般文化人难以比肩的艺术水准。

  其实,对于傅山先生是否来过唐兴庄,这一点根本无需考证,村中龙天庙的乐楼戏台的横梁上,就曾经悬挂着一块傅山先生题写的匾额:也解春秋。而且就在唐兴庄的周边村庄里,傅山先生的同窗学友就有好几个,他们与傅山的关系都非常要好,在汾阳一直被传为佳话!

  最有名的要数仁岩村的曹良直,字古遗,丁丑年(1637)进士,擢兵科给事中,曾因制军事兵形条例八事而闻名,曾与傅山一起为袁继咸进京喊冤,刚直不阿大义凛然,为国捐躯后被傅山先生誉为"第一流人"; 还有王如金和薛宗周,为傅山在太原三立书院的同窗好友,著名的书法作品《汾二子传》,撰写的就是他们反清复明的事迹;1645年,傅山寓居西河时,通过薛宗周、王如金,又认识了汾阳的胡氏三兄弟,其中著名的三晋大诗人胡庭,既为傅山先生的得意弟子,又是他的忘年之交。傅山晚年外游,常携其同行一起游山玩水赋诗作画;还有东雷家堡村的曹伟,他们曾经是太原三立书院的优秀学生,在山西曾经名噪一时。

  大院为典型的明代风格,正房显然已经改造,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风范,只有作为客厅的南房还保存比较完整。也有人说客厅的建造颇有大清遗风,但仔细看过,我们就会发现,客厅的前墙是后来修葺的,原有的格局应该是木隔扇抱厦客厅。

  壁画就绘制在客厅的正中南墙上,由一幅中堂画和一副卷轴组成。看中堂画的内容:分明是一位龙钟老态垂暮之年的老皇帝,在太监宫人的搀扶下,正向一位辅国大臣托付国家大事!画面色彩鲜明清正,线条飘逸流动,画中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两旁是一副卷轴,上书:傀仰奇观鸢飞鱼跃;下书:卷舒雅趣云影天光。字为行草书,笔力雄浑苍劲,笔锋张扬狂放,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像他的为人一样,没有一点尘俗气,颇有大家的风范。壁画和卷轴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很有立体感!

  客厅两侧的木隔扇上,分别绘有六幅屏画,主题均为歌颂精忠报国一心为主的贤德大臣:巢父洗耳,重耳打围,松下五老,竹林七贤,栖桥访贤等等。

  对于此书此画是否出于傅山之手,村里人都没有确切肯定的说法,只是闻听老人们说:这客厅里的书画作品和炕围子都很精美,是房主人的好朋友给画的,而且是喝醉酒之后画的。

  这种说法倒与傅山先生的狂放性格十分想像:喜欢喝酒,擅于书法和绘画。至于说那屏画和炕围画,更是傅山先生的拿手绝活,在民间就有傅山先生喝醉酒后为老丈人家绘炕围画的传说故事。

  我总觉得:傅山先生的艺术水平和民族气节,一直汉族人们所崇尚。作为房主人朋友的作者来说,能为朋友家绘画写诗那是兴致所致,根本就不用扯什么虎皮来做什么大旗,如此高的艺术水准,还用得着冒用傅山先生的大名?醉画于西河,傅山就是傅山,那是后辈文化人无法效仿的,毋庸置疑!

  静静地站在那里,欣赏着木隔扇上的那一幅幅屏画,傅山那精湛的绘画和书法技艺,就仿佛在我们的眼前活灵活现……

  是谁有这等身份,能让傅山先生亲笔题字绘画?又是谁有这份荣耀,得到傅山先生如此的垂青抬爱?

  依傅山先生的人生操守和民族气节,值得他器重的也只有他的那些具有民族气节肝胆相照的同窗好友了。对于曹良直,傅山先生在他为国捐躯后,"第一流人"早已定论;还有就是《汾二子传》中的王如金和薛宗周。

  听村里人讲:本院房主人的祖上,曾做过相当于总理一级的大官!而壁画和屏画的内容是根据房主人祖上的真实事迹而描绘的,但至于说祖上做的什么官?姓什么?叫什么?做过什么功绩,已经完全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本处宅院曾经是天津“茂隆森”颜料铺掌柜晋商王毓堂的住宅,解放后由集体分给了个人居住。

  莫非,这房子的主人姓王?

  在与王氏家族一位老人的交谈中,我无意中还得到一个信息:这院子也是祖上从别人手里买下的,是本村姓王的,而且是本家,但立祖的分别是叔叔和侄儿。

  果真如此的话,在当时的汾阳,能与傅山扯上关系的,就只有《汾二子传》中的王如金了。

  但问过村里姓王的,没有人听说他们的祖上还有叫王如金的!说到王氏家谱,已经在"文革"中烧毁,根本无从考证!但这并不能证明王如金不是唐兴人。因为大清明对于反清复明的人是特别敏感和忌讳的,王氏家族对王如金写入家谱或改字换名或隐讳不提也在情理之中,世事难料,王氏后人对客厅的改头换面,也或许应该是王家人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罢!

  唐兴庄姓王的,曾为村中首富,祖上曾有人做过教书先生,后人有出去做生意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终于成为天津一代晋商。但王氏家族中,有没有人做过总理级别的大官?虽然汾阳籍姓王的大官历朝历代都有,但能担当辅国大臣的又有几个?只可惜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可供考证,也实实在在是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或许,这房子的主人另有他人?

  在唐兴庄村,主要姓氏有王、李、张三姓,旧时村人有“王家一大户,李家一圪瘩,剩下的是杂卜拉”的说法。

  唐兴庄姓李的,也为村中一大户,祖上也是经商的,李氏一族被村里人称为"捞饭盆"家族,说的是年底分红时银子多的没法分,只好用捞饭盆来简单分过,可见李姓一家当时的富有了。

  据李氏后人李永其讲,他们家一直在外地开有大买卖,北京有名的“黑猴帽铺”就是他们家的产业,而且他们李家祖上就曾经有人做过大官,在他们家的契约中,就有道光十年父亲李承琦为儿子李晋昀在户部捐了一个监生的功名执照,据说是任布政司理问一职!

  关于北京“黑猴”帽铺:经查阅张正明的《晋商兴衰史》:明末清初鲜鱼口有杨小泉帽店,杨是山西人,所售帽以质量好而闻名。杨养有一黑猴,顾客对帽店不称其名,而以“养黑猴的”呼之。黑猴和杨小泉去世后,该店便在门口立一木制黑猴来招揽生意,以此黑猴帽店名声渐传遍京华。

  至于说“黑猴”帽铺又怎么成为唐兴庄老李家的产业?世事沧桑,已经没有人能说清了,不过那朝代的更迭和字号主人的转换,是谁也无法阻挡得了的!

  也就是在查看契约的过程中,李家人的一句话让我坠入云里雾里:我们家西边的那座院子,是我们祖上倒运的时候卖给姓王家的!

  照此说法,那院子真正主人应该姓李了!

  果真如此的话,那姓李的房主人与傅山先生又有什么关联呢?

  李家宅院,位于王家宅院的东边,为四进院,门房檐下雀替饰有木雕,落落大方,简单明了,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门额上为韵泉洁手书:惠迪吉。落款时间为:癸末署月。

  从李家大院的规模完全可以看出,那是乡间少有的四进院,祖上是一定当过大官的!"惠迪吉"是不是也有着特殊的含义?据李家的老祖宗曾对后人们讲过,他们家曾经就是大户人家,门前也曾经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完全可以从李家大院和下人们住的磨房院、骡马院之间的宽敞通道看得出来。

  从《汾州府志》的《明清举人名录》中,我查阅到:李迪吉,明隆庆四年庚午(1570)。中了举人后的李迪吉,是不是后来当了什么高官?但查遍《明清进士名录》,翻遍《名宦乡贤》,却始终不见李迪吉的大名!难道说中举后的李迪吉,以后宦海沉浮竟然会一事无成?让我不得不有所迷惑,那感觉简直就如同是雾里赏花一般!

  为此,我又从李家住宅转到西边的王氏宅院大门,如今的雕花大门已经是破烂不堪,门两旁精美的石雕狮子首缺身残,底座上的雕刻内容更是模糊不清,只有门上那匾额的字迹还清晰可见:德为福基。字为行书,作者田荣宗,落款时间为乙丑四年。但书写风格已是大失水准,完全没有室内画上的那些字狂放张扬。

  如果房主人真的姓李,那当时与傅山先生称兄道弟的,又是李家什么人呢?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感人故事?这还有待以后的专家学者进行进一步的考证了!

  探访李氏家族,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历史的迷宫!

  在史书和志书的记载中,我们找不到一点儿蛛丝马迹,也只有在村里人的只言片语中,我们才能体会到些许慰藉:房主人的祖上曾做过辅国大臣,精于绘画和书法的是房主人的好朋友,壁画、屏画都精美绝伦,书法诗艺都豪放大气,醉画于西河,正是作者当时的艺术创作已入佳境的情景再现……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书,此画,此人,也只能是傅山!

  只可惜,这座深藏傅山真迹的南客厅,因为年久失修正濒临倒塌,现任的房主人又没有能力翻新修葺,我们只能望着那精美的图画扼腕长叹,汾阳市文物旅游局虽已将此院列入文物保护名录,冀村镇党委、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保护资金和产权问题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天日昭昭,此院的保护依然是任重道远!

  为此我们呼吁上级有关部门能给予关注,请专家鉴定文物级别,拨资金保护修复如旧,防患于未然,以免这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受更大的毁损!让我们的祖先留下历史的遗憾!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尔学礼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