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黄河岸畔的璀璨明珠:永济

  “立中州而挽两京,握雍豫之枢,风气云凝拥雀阁;依古渡以连三省,占河山之胜,人文霞蔚壮舜都。”

    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近年来这颗在黄河臂弯里的璀璨明珠,更加闪烁出她前所未有的辉煌。

    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全市国土面积1221.06平方公里,辖73个街道262个行政村,人口44万。

    这里历史悠久,北魏置雍州,后改为泰州、蒲州,一直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唐朝时,曾两建中都,蒲州城是当时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明代时蒲州与我省当时的并州(今太原)、平阳(今临汾)并列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33个工商都市之一;清雍正年间设置永济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近年来,永济市立足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把永济建成黄河风情文化鲜明的宜居型城市和北方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不断加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精心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实施“精品文艺”工程,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繁荣与管理齐抓,继承与创新并举的新路子。19941月,永济撤县设市,1998年被命名为“山西省先进文化县”,近年来永济市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县级城市中唯一一家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楹联文化先进市”“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一生要去的66个旅游文化大县之一”等荣誉称号。

浓郁的文化

    当我们翻开现存的 《蒲州府志》《永济县志》,翻开记载着永济一路走来的所有史志,我们可以发现,永济浓郁的文化气息,无不是遥远的大唐帝国时代折射出来的璀璨光芒,它衍生出了今天文化繁荣是历史的必然。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起源于永济蒲州,也称“乱弹”,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培养王天明等一大批知名蒲剧演员,在永济,广大普通群众经常自娱自乐进行蒲剧演唱活动。从2004年起,永济市文化部门积极引导戏迷演唱活动,逐渐把群众自发的蒲剧演唱活动引导发展成“蒲源春”戏迷擂台赛,使蒲剧艺术真正得到了继承、传承和发展。

    1979年至今,永济市每年春节、元宵节都要举办传统民间社火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29届,街头表演从一开始的小型民俗活动发展到现在规模宏大的大型社火表演,每年参加人数多达5000余人,观看群众数万人。西厢锣鼓、长旺背冰、蒲州花伞、土乐飞狮等节目,不仅在永济市深受欢迎,而且还多次赴外地进行表演。

    唐多诗人,宋多画家,明多官员,清多艺术家。永济最为出名的代表人物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大历十才子卢纶、耿讳,著名诗人王维、聂夷中和诗歌评论家司空图等,宋代有王掘、王屈正、马远等丹青国手。近年来,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永济市文艺创作呈现出了百花争艳、异彩纷呈的良好发展态势:《巾帼挂帅》锣鼓曲在运城市锣鼓精品大赛上荣获“金奖”,大型现代剧《金土情缘》《华子良》《黄河汉子》等剧目赴太原等地进行汇报演出,《蒲州文学》杂志面世,书画作品多次获得奖项……

丰富的旅游

    永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的文化遗址、宝寺名刹、亭台楼阁、名人故里、将相陵寝、别墅城池、山川名胜多达140余处,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我国戏曲名著《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迄今为止黄河流域第一个古渡遗址唐开元大铁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北方道教文化名山,素有“东华山”之美称的五老峰……这些旅游景点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永济文化旅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在开发文化旅游的基础上,永济市还积极组织了五老峰登山节、世界“情侣月”、黄河风情旅游文化节等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今年,在鹳雀楼景区承办了山西省“为祖国喝彩”大型文艺节目演出的录制,举办了全国形意拳邀请赛、《鹳雀楼与金门》邮票首发仪式、全国八大剧种梅花奖获得者同唱《西厢记》戏曲晚会、与山西电视台合作直播了山西省“情定西厢”大型中式婚典活动,有力地宣传了永济文化旅游产业。

迥异的民俗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永济人民,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名胜的同时,还创造了缤纷灿烂,风情迥异的民间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民情。文化资源分布面广、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悠久的文化传承。永济市积极挖掘、整理保护这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牛郎织女传说、背冰、河东说唱道情3项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杨贵妃传说、张生和莺莺的故事、永济扎麦草、形意拳发源地4项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他们还成功申报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4项。

    永济市不断加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到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年来,永济市历届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都高度重视,将文化建设列入到了 “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领导、机构、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2006年至2008年市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261万元、591万元、686万元,今年截止到10月底已投入768万元,文化事业经费逐年递增,增长幅度连年远远大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经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植根三晋大地、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文化强市正在奋发崛起!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晋社文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1-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