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草根笑星谱之六:郑亚克“阳泉评说”的坚守者

  啥是“阳泉评说”?
  “阳泉评说”起源于平定,发展在阳泉,是以阳泉方言为基调,运用阳泉方言特有的韵律和不规则的节奏,采用长短句式,编织让百姓感觉非常亲切的小故事,以及一些带有哲理的小作品进行演说,说中有评,评中有说,一人多角,风趣幽默。这种演说形式在我省非常具有代表性。2006年11月,阳泉评说入选山西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舌翻珠玉,唇吐金石,甩几个包袱,洒一串笑声,怒者解疑忧者乐,女子忍俊男子欢,谁个愿得十年少,常听评说常开颜。”这段话是百姓对流传了近百年的阳泉评说的总结概况。评说是阳泉及晋东地区惟一传承下来的民间地方曲艺,如今在阳泉专职从事评说事业的坚守者,当数第三代传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郑亚克。
  “十亩地里一棵苗”
  “十亩地里一棵苗”是老艺人们对郑亚克的形容。
  郑亚克从小就爱演戏、说相声、扭秧歌、吹拉弹唱且样样在行。学生时代,他用电影名串起的小段儿《卖花姑娘》一炮打响,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
  1979年到阳泉钢铁公司工作后,因为车间里搞文艺节目,加上口齿伶俐,装啥像啥,声音洪亮,郑亚克的表演才华得以显现。郑亚克回忆:“当时厂里就把我抽到宣传队搞文艺,那时候阳泉评说的主要演员贾子祥、侯治邦、郝长新等都在宣传队,完全称得上是阳泉评说发展的基地。阳钢宣传队给了我很好的成长土壤,在他们的熏陶、感染下,我也喜欢上了评说这门艺术。”
  从那时起,郑亚克受到了贾子祥、侯治邦等阳泉评说第二代传人的关注,并得到了他们艺术上的指导。贾子祥发现,具有评说表演天赋的郑亚克绝对算得上是“十亩地里一棵苗”。1991年,郑亚克师从贾子祥,成为了阳泉评说第三代传人。1992年,郑亚克调入阳泉市群艺馆,从事曲艺编创工作。
  作为阳泉评说的传人,郑亚克对评说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他在表演上广泛吸收其他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法,增强了阳泉评说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他希冀阳泉评说后继有人。
  2002年5月23日,在阳泉市文联的支持下,郑亚克举行了收徒仪式,将阳泉评说这一近百年的民间艺术传向了第四代。
  曾经风光的阳泉评说
  “要说阳泉评说,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身‘哈哈笑’和开山鼻祖、我的师爷郗富根。”郑亚克说。
  郑亚克告诉记者,其师爷郗富根(1889—1964年)出身贫寒,却一身的艺术细胞,他综合平定秧歌、迓鼓道白,同时吸收北京天桥卖艺的形式,创造出一人表演、以说为主、风趣幽默的演说形式“哈哈笑”。“‘哈哈笑’是见甚说甚,正反对比,以取笑为主。上层社会和有钱人瞧不上这玩意儿,但老百姓非常喜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能最有效地、最生动地展现和传承晋东一带原生态的历史文化精粹。”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侯治邦承袭“哈哈笑”的套路,编写了平说小段(去取笑之意取宣传之能,故称平说)《婚姻法》,把“哈哈笑”搬上了舞台,并于1956年到北京参加全国钢铁工人文艺汇演,还获得了一等奖。1962年5月,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江萍,在阳泉主持召开了郗富根艺术生涯研讨会,把郗富根始创的“哈哈笑”及阳泉文艺爱好者创作表演的“平说”这种曲艺形式正式定名为“阳泉评说”,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阳泉评说日渐风光。
  从1962年开始,阳泉掀起了评说热,在各种文艺汇演中,评说成了热门节目。乡镇农村产生了大批评说爱好者,工矿企业建立了评说基地,文艺团体也有了专业评说演员。其流行范围也由阳泉扩展到了昔阳、寿阳、井陉,成为晋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曲艺曲种。后来,经过第二代传人的努力,阳泉评说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还是在创作上演出上,都达到了一个巅峰。
  希冀“评说”重振辉煌
  郑亚克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阳煤三矿文工团有个评说演员叫张建国,每到演出时,台下的观众总被逗得前仰后合。或许是那个年代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很单调,听评说就如同听相声一样,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但如今,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的阳泉评说在风靡了近40年后,由于没有专业的创作者,缺乏好的作品,评说艺术正在快速的淡出阳泉人的视野,舞台上已经很难见到它的踪影。
  提起阳泉评说的现状,郑亚克十分忧心:“作为一个地方曲种,要想走得更远,离不开创新和提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多青年人盲目追求时尚,对地域性较强的民间文化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兴趣,使阳泉评说受到极大的冲击。加之评说艺人都散落在厂矿、企业和农村,受市场经济的制约,他们忙于生计,不能正常投入评说艺术活动,使‘阳泉评说’在创作和表演上都出现了‘断层’,直接影响了评说艺术的继承、发展、创新和提高,使评说艺术处于在低谷中前行的状态……”
  对此,郑亚克有着几分无奈:“我最苦恼之处,是80后、90后对评说的认识很少。前阵子省文化厅领导下来开会,专门点将让我说一段评说。说完之后,不用说外地的同志,就连阳泉的年轻人都不知道。”
  这种现象同样引起了阳泉相关部门的关注,他们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和拯救“阳泉评说”这一文化遗产,尽快培养评说新人,共同营造“阳泉评说”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让土生土长的“阳泉评说”艺术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怎样往外推广评说?怎样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郑亚克收了不少徒弟,但也很苦恼。因为到目前他还没有发现一个非常满意的徒弟,也没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前阵子郑亚克带队去山东展演,担心当地百姓听不懂方言评说,就改用阳泉普通话进行表演,没想到演出效果非常好,说明评说还是很有潜力的。
  最近郑亚克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朋友建议他筹备一个茶馆,类似北京老舍茶馆的曲艺厅,让外地朋友到此听听阳泉的土东西,感受一下这里的特色文化。“评说发展首先是要固本,巩固已有的阵地;其次是要延伸,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最后是传承,在巩固和延伸的基础上传承下去。我相信,咬定青山不放松,总会走出一片天的。”郑亚克对评说充满信心。
  为了阳泉评说的发展,郑亚克经常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曲艺比赛。没有道具,自己动手制作;到外地参加比赛没有经费,只好自掏腰包;平时排练节目,他把自己有限的积蓄拿了出来;他多次与中央电视台联系,想通过央视舞台扩大阳泉评说的影响;他还不断地撰写新的作品和文艺论文。“这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将评说这百年的地方曲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阳泉评说《说“忙”》剧本选摘
  今天忙里偷闲跟大家欢聚一堂,我是心潮澎湃一股激动就走台上,即兴来上段阳泉评说请大家欣赏欣赏,说的内容是“忙”!
  要说忙呀是都在忙,穷了忙,富了忙,不穷不富得更是忙。
  穷的忙,是忙前忙后,扑打上脱贫致富奔小康,
  富的忙,是忙东忙西,忙活上扩展市场谋算着做大做强。
  不穷不富的那更是忙活得上气不接下气,照实紧张,
  光怕有点闪腰岔气断了余粮。
  实际上,不忙的说他真忙,真忙的倒是说不清自己有多忙。
  ……
  那真是各人忙各人忙得根本不一样,
  有些人忙得很值当、有些人忙得很窝囊,
  有些人忙是为了自己的小天地,
  有些人忙却是为国为民献衷肠,
  我们不管是为国忙,为民忙,还是为了自己忙,
  有句话要记心上———
  那就是:忙归忙,最大的本钱是健康!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霍雪飞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草根笑星谱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