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接管太原城的日子

  60年前的太原是个什么样子?你可知道,当时的太原只有8所医院610张病床,107所学校的学生加起来也超不过2万人……连日来,我们先后采访了当年参加过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贸易、公安、医药、工业、文教等接管组的十几位“老革命”。他们睿智的眼眸和昂扬的激情,依稀可见当年的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他们的娓娓讲述,故事的惊心动魄,立刻把我们带进了60年前——

    带着封条进太原   

    1949424日上午10时,攻城战斗结束,太原城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手中。23岁的苗光照从榆次出发,带着封条、背着浆糊、拿着铁锁,随着10万接管部队从新南门 (又名首义门,今五一广场所在地)进入硝烟弥漫的太原城,负责接管阎锡山的伪贸易公司、平民经济执行委员会下属的粮食、百货、五金、煤炭、油脂五大经济部门。

    走入城内,沿路看到柳巷南口被烧成一片火海;十字路口构筑着坚固的钢筋水泥碉堡;大街小巷遍地尸体,堆满了阎军的各种枪炮、子弹、地雷、燃烧弹……踏着战火的余烟,十几位接管队员往指定地点前进,他们身穿灰色的军装,每个人左胸前别着一条印着黑字的白布,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贸易接管第四小组”字样。

    凭借手中事先准备好的地图,黄昏时,接管组抵达了东米市街的新美园饭店,这是阎锡山的“五妹子”阎慧卿开的,可谓是伪政府的“机关饭店”,在太原城小有名气。面对饭店里的十几个留守员工,接管组庄严地宣读了接管通告,命令他们原地待命,听候安排。队员们立即分头查看地形,一旦发现资料室、财务室、库房等重要地点,马上锁好房门、张贴封条予以查封。

    在搜查一间地下室时,苗光照突然发现角落里放着一只上了锁的木箱子,撬开锁头,箱子里竟然放着两支步枪、几十发子弹和一把日本军刀,拉开刀柄,寒光闪闪……对于旧政权的留守人员,接管组依据个人情况,分别予以处理。有问题的,给路费打发回乡;一般工作人员经过一段政治教育后,再分配工作;少数思想进步的青年,直接被纳入接管组。

    街道上,清除战争遗迹的工作在有序进行。军管会发布第一号通令,号召全市居民在指定地点上缴零散的枪支弹药,不准隐匿,否则按私藏枪支弹药罪论处。有关军政单位迅速组织人力连夜清理零散枪弹,搬运掩埋尸体,有的城区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参加。经过数日奋战,共收集、搬运、销毁各种弹药43万箱,清除地雷6000余颗,掩埋尸体1200余具。三天时间,基本上清除了隐患,整洁了市容。

    “一颗扣子”挨批评   

    “我们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不是豆腐纪律,每个公安战士必须无条件地、不折不扣地遵守入城纪律,不得有任何违纪的现象发生!”4月中旬,在榆次大乘寺街召开的公安接管组入城纪律动员大会上,18岁的郝永才席地而坐,认真听着主席台上领导的讲话。

    会后,每人领到了一张 “个人物品登记表”,要求详细写清个人现有的财物情况,有几件衣服裤子、几双鞋、多少现金、钢笔、水壶等等,甚至有几成新,都要一一确认登记清楚。领导特别强调,入城后一个月内要进行个人财物对照清查,如果发现与入城前登记的情况不符,有增加财物的现象,必须说明财物的来源,并有他人证明,否则按违纪行为论处。

    24日上午,郝永才随接管组直接进驻位于侯家巷阎锡山的“省会警察局”(今市公安局所在地),各个办公室里文件、物品杂乱无章,一片狼藉。有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手表、水笔、工艺饰品等显眼东西,这些都是在农村老区不常见的奢侈品,十分诱人。但干部战士谁也不去乱拿乱动,由专人统一作为战利品收缴管理。

    一天,郝永才的制服上掉了一个扣子,偶然在院子里捡到一个铜扣子,心想:“这是我捡的,又不是偷拿的。”不以为然地缝在了自己衣服上。岂料,就是这一个扣子,在一个月后的财物清查中,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他们说,一个扣子事情不大,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遵守纪律只有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为了这件事郝永才作了检查,这也成了他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正是有了像郝永才这样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接管队伍,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市民积极提供线索,检举揭发坏人坏事,帮助公安机关肃清残敌,整顿社会治安,使动乱的局势迅速安定下来。到525日,已有200余名特务分子到我公安机关登记、自首悔过;至9月底,全市登记、逮捕、收容的特务、要犯、散兵游勇已达4000余人。

    45万斤小米急运太原   

    在贸易接管第五小组里,张成璧的年龄最小,只有15岁。进城第一天,对于张成璧这个农村“小鬼”而言,刚见到大城市的新鲜劲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震惊。

    城里到处是饥民,不少人家已断粮数日,靠吃豆饼、豆渣、树皮、草根、麦麸度日。谁都知道,豆饼和豆渣是做豆腐后的下脚料,本该是喂牲口的。然而,在“围城”期间,这两样东西价格暴涨,成了饥饿太原人的主要食粮。一块豆饼涨到十四五块大洋,一斤豆渣也要卖五千元伪金元券。街上遇到的饥民说:“能吃上豆饼的算是上等户,吃到豆腐渣的也算是好户。没钱的连这也吃不上。”听到这些,张成璧掉下了眼泪,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尽大的努力,让太原人吃上饱饭……”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接管组迅速成立了太原市贸易公司,张成璧被安排到粮食油盐部,专门负责粮食的调运工作。

    24日当天,太榆公路便修复了。第二天一早,接到调粮命令的张成璧和其他组员赶着马车前往榆次火车西站,这里是晋中地区最大的一处物资中转站。等到上万斤粮食装运完毕已是半夜了,火车徐徐向太原驶去……敞开式的车厢没有顶棚,负责押运的张成璧只能迎着风坐在粮食堆上,单薄的衣服无法抵御寒风的吹袭,张成璧搬开身边几袋粮食,挖了个“坑”团身钻了进去……凌晨时分,粮食安全抵达太原火车站。

    刚解放的太原,物价是一天早、中、晚三涨。西米市街全部是私人粮行、粮店,市民购粮昼夜排队等候,而私人粮行只购不售、囤积居奇。18岁的秦锐光在粮食油盐门市部负责平抑物价,一天到晚要抛售十几汽车的面粉和大量的油盐。当时,购粮票子有晋察冀边区票子、陕甘宁边区票子、济南票子等,各币种折合一斤面粉、一斤油、一斤食盐后统算,再开票收款,工作量特别大。每天的销售收入货款,秦锐光等工作人员从下午6时开始整理各种票子,一百张一叠,用纸带扎紧后盖上出纳名章,然后装入麻袋,要工作到天快亮才能完成。次日一早,再送往鼓楼街银行营业厅。

    428日,市贸易公司已向太原城运进小米45万斤、玉米76万斤、白面4万余斤、盐10万斤。除投放市场一部分外,大部分用于紧急赈灾。很快,通过大量地敞开抛售面粉、油、食盐之后,就把市场粮价控制住了,整个物价呈现平稳状态。

    34处粥场养活太原人   

    “粮食运到了,开办粥场的事就有着落了。”接管组的朱先槐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当时,太原约有3万多人面临饥饿和死亡的严重威胁……市人民政府就把开办粥场,赈济贫苦市民,解除死亡威胁,当成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

    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由各级妇联组织妇女在全市各处开办了34处粥场。为尽快把粮食送到分散各处的粥场,朱先槐和组员们到处联系交通工具,雇佣马车拉运物资。每次到仓库搬运粮食时,都要严格过秤,而当时只有杆秤,最多能称100斤。因为人手不足,称重时,接管组成员亲自上阵,两人并肩抬着一米多长的秤杆,巨大的铁秤砣在长杆上滑动,每称一次的数据都要严格记录。

    在南肖墙东口,一些饿得面黄饥瘦的老人、小孩手里拿着粗碗、破罐往杏花岭体育场方向跌跌撞撞地急走,嘴里喊着:“快走哇!八路军赊饭啦。这回该吃顿饱饭啦!”墙角下的一处粥场,炊烟袅袅,支起的两口大锅里熬煮着小米粥。由于不少饥民断粮数日,马上进硬食会撑坏胃口。朱先槐和工作人员一边往饥民饭盆里舀粥,一边解释:“老乡们,一人先吃一勺子,喝完了再来领,千万别撑着了。”可饿急了的人们拥挤着领粥喝,刚领的急忙喝了,又去排队,什么也顾不得了。

    朱先槐与一位老人攀谈:“老先生,现在解放了,以后日子就好过了,不要愁。”老人热泪盈眶地拉着他的手说:“长官!”朱先槐急忙纠正说:“你就叫同志吧!”“啊,同志,不怕你笑话,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再要不解放,只有饿死了”,说罢老泪纵横,呜呜大哭起来。周围的工作人员连忙上前安慰老人:“老乡,别哭,你越哭俺心里越难受。咱们解放军就是为解救穷人才打天下的。如今解放了,天亮了,再不会有剥削人、压迫人的现象继续存在了!”告别时,老人心领神会一字一顿地重复着战士的话:“解放了,天亮了,再不会有剥削人、压迫人的现象了!”

    据统计,全市到粥场吃饭的先后有39800余人,相当于那时四分之一的太原市民接受了救济。

    三天救治4000多人   

    穿梭在一间间的病房中,28岁的江维洲看到最多的场景是死亡、绝望、恐惧……作为医药接管组的一员,每天都要面对近在咫尺的死亡。

    一天中午,江维洲正在川至医专附属医院(今山大二院所在地)的一间办公室紧张工作,突然,屋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只听周围的群众惊呼:“弹药库爆炸了!”江维洲冲出屋子,只见西北方向火光冲天,滚滚浓烟遮蔽了天空,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发生爆炸的弹药仓库位于坝陵桥北街,距离医院的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此时,医院已经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不时有炮弹碎片掉落院内,这里仿佛变成了战场。医院里早已乱作一团,大家纷纷往外冲……人群中,江维洲不停地大声呼喊:“大家赶快往南面撤,不要慌张。工作人员跟我来,赶快把伤员抬出来。”说着,江维洲与其他组员重新冲进病房抢运伤员……当天,他们安全将近百名伤员转运到其他医院,没有一人伤亡。

    在接管组的努力下,全市各医疗单位在解放后第二天,陆续恢复开放了门诊和病房,为受伤的市民和俘虏分别进行了救治和医疗处置。仅26日至28日三天,各医院医治伤病市民664人,其中有128名负伤较重的住院治疗。同时,还医治轻重伤俘虏3415名,其中2200名轻伤俘虏送往城外后方医院,115名尉级以上受伤军官俘虏送往我军教导队,900名老弱病残的伤俘由人民政府发放路费和证明,陆续遣送回原籍。

    在江维洲的印象中,刚刚解放的太原是一个卫生设施十分落后的城市,全市只有8所医院,全部病床加起来610张。而如今,仅太原市中心医院一家就拥有床位700多张。这些医院有的是属于医专院校用于教学服务的附属医院,有的是教会办的医院,还有像铁路局和西北实业公司开办的企业系统医院,这些医院的医疗水平一般较低,医疗水平较高的川至医专附属医院,也仅仅能做一般的腹部手术。

    抢修工厂“命根子”   

    “我们接管组是最先行动的,因为许多厂矿企业都在城外,被我军提前解放了。”赵炳祥随着工业接管组一行20多人在421日下午3时,接管了位于太原西山白家庄一带的西北煤矿一厂(今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前身)。

    当天就有120余名工人回厂报到,接管组立即组织汽车和小平车星夜往矿区运送粮食,先解决工人的生活困难。矿区里,到处可以听到工人们发出感慨:“阎匪半年来害得我们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今天吃饱饭可是第一次。”到22日,厂里已运进粮食3万余斤,接管组暂借给工人每人2升米,解决了饥荒,稳定了情绪。

    接管组召集老工人开会商讨复工事宜。现场情况已十分严峻,由于敌人在19日把高压电线破坏,导致矿井下的排水机停转,到21日下午5时,井下积水量达到2200多立方米,地下水蔓延至井口周围的大小道房,水深有半米。一位老师傅说:“工厂就是我们的家,机器就是我们的命根子,非保护不行。咱们的机器没有被破坏,赶快抢救还有希望。”说完,老师傅马上带领几个矿工跳进冰冷的水中,拆卸抢运机器。工人们边干活边吆喝着欢快的歌:“哎嘿呦,伙计们加油干呀,今天和以前不一般,解放军来了,好日子到了……”经过紧张奋战,到22日中午,6部水泵、1部高车、1部压风机被完整运出井外。

    把机器擦干净后,接管组又研究起了如何解决矿井的排水问题,当时输电线路已被破坏,没有电,排水泵使不上劲。机电组的工人提出利用高车代替水泵,他们做了两个木水斗,装进箩筐里,往井上吊水。实验结果,每分钟可排水3吨。这个办法虽然比用水泵每分钟排水4吨差点,可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经过两昼夜奋战,积水全部排除。

    25日,全厂职工除两名特务外,1200余名工人大部分到齐。27日,工厂全面复工。在厂区的一面墙壁上,出现了这样的大字:“昨日泪满襟,今日当主人。”随着皮带的转动,一车车煤炭运输出来……到当年底,全厂完成原煤产量2727万吨,超过日阎时期的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13765万元,上缴利润11万元,大大超过阎政府时期的最高水平。

    半月内,工业接管组接管了全市53个工厂、企业,4万余名工人回厂报到上班。同时,华北总工会太原办事处设立,逐步安排1万余名失业工人就业参加生产。

    107所学校回归人民   

    “太原解放时,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07所,其中大学1所、师范3所、职教2所、普通中学7所、小学94所,在校学生共计19800多人。而如今,仅山西大学一家,现有全日制本科生和各类研究生就达21000多人。”武警山西总队政治部退休警官程太生研究解放太原时文教工作的相关史料后说。

    解放后,军管会立即派出90多名军代表,在各校进步师生配合下,分片对原有中小学校进行接收管理。在接管中,取缔了学校中的国民党、三青团、同志会等反动组织。在中学内部,取消了原来的教务处和训育处,建立了教导合一的教导处,同时取缔了政训处和军事处等专门监视进步师生的法西斯机构。同时在小学内部也取消了训育处,成立了教导处。

    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教职员工的素质高不高。接管后的学校校长,一般由军管会选派高级政工人员担任,其余人员则根据“教职员一般留用,军训政训人员一般不留用,非有重大政治问题不轻易变动”的原则,除对40余名问题严重、极少数不宜作教师工作的人员另行分配外,90%以上的教职员均按原职原薪予以留用。这对及时复课起到了积极作用。

    5月上旬,紫丁香和夹竹桃花开遍校园,姹紫嫣红,争芳斗艳……全市各类学校相继复学复课,教学活动逐渐转入正轨。新课本、新秩序、新思想、新文化、新气象,总而言之,校园里处处焕然一 “新”。学生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解放了!解放了!这可真叫解放了呀!”

    解放后第11天,“五四”青年节到了。在市委、市教育部门的组织下,全市1万多名学生和青工在海子边召开隆重的大会,欢庆解放后第一个自己的节日。许多学生代表纷纷发言,控诉阎匪对青年的欺骗、恐吓、迫害等罪行,忆抚今昔,感慨万千。一位中学生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五四”纪念会,收获最多的是信心和希望。有了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府,我们的前途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王英 文/摄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4-23 )

太 原 道 >> 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专辑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