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惊心动魄的历史对决

——大型文献电影《决战太原》解说词选编

                            郝蕴 张珉 宏伟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太原解放60周年。解放太原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役。为隆重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了大型文献电影《决战太原》,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结合寻访当年战争亲历者,全方位多视角地追述了战争双方从谋划到对决的历史事实,撷取了战争双方决策者的心路历程,也捕捉到许多普通战士动人心弦的战争经历,以及后人寻找阵亡烈士亲人那一幕幕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人文情怀,高度赞扬了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表现了解放太原对于华北全境解放、全国解放所具有的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刻的历史内涵。

    该片得到了 “中央重大理论文献影片创作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充分肯定,并被列入发行全国的重大文献电影片。该片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明日,《决战太原》将在我市举行隆重的首映式,现将《决战太原》一片的解说词选编如下,以飨读者。

 

    公元1949329日,国民党政府派来的一架专机,冲破解放军的火力封锁,掠过大大小小密集林立的碉堡,将声称死战太原的阎锡山秘密接走。

    此时,率兵团围困太原已近半年的徐向前正谋兵布阵于病榻之上……

   

    决定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自19466月爆发到19476月,国民党军队丧失战略主动权,解放军从战略防御逐步转入战略进攻。

    凭借巍巍太行与滔滔黄河的天然屏障,山西进可直下太行问鼎天下、退可闭关自守割据一方。山西省会太原,自古以来就处于华夏文明和中国政治力量的核心半径之内,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到了近代,其雄厚的工业基础更强化了它在民国史中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太原是中国北方规模仅次于沈阳的第二大工业基地。太原兵工厂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民国三大兵工厂。至解放前夕,除了常规轻武器,太原兵工厂月产炮弹10万发,更有自行研制的大威力手掷弹。如果能够夺取这个军工基地,将对全国解放战争起到重要的支援作用。

    19487月,解放战争的烽烟即将在太原城燃起。

    城外饮马汾河的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徐向前,城里枕戈待旦的是统治山西38年的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

    徐向前,山西五台县永安村人,时年47岁。

    阎锡山,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今属山西定襄县),时年65岁。

    对阵两军最高首领的家乡仅一河之隔,相距不过十余里。

    对于眼前这座城市,徐向前并不陌生,此前他曾经有过两次终生难忘的太原之行;至于城里人,他更是熟悉,这里有他的老乡与同学,故旧和亲朋,还有他现在的对手阎锡山。

    徐向前第一次知道阎锡山的名字是在1911年。当时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归来的阎锡山,被任命为山西新军第86标标统的时候,徐向前还只有10岁,五台县永安村的私塾先生告诉他,太原是全国第四个响应武昌起义的城市,年仅28岁的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

    八年之后,徐向前第一次来到省会太原,成为山西省国民师范的学生。而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正是年轻的山西都督阎锡山。在国民师范学习的两年间,徐向前多次看到阎锡山光顾校园并以师长的身份训话。

    毕业后的徐向前,在阎锡山的老家,五台县河边村的川至小学任教,如果不是因为传播进步思想被学校辞退,他或许一辈子会在这个山村小学教书。

    1924年,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尽管在考入军校的同时成为一名国民党党员,但徐向前最终在风云变幻的激情年代里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而威震一方。

    徐向前第二次来到太原是19379月,时值国共合作、全面抗战,作为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中央派遣徐向前跟随周恩来前往山西,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商讨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战等事宜。

    时隔近20年后再次相见,徐向前已经不是讲台下默默无闻的一介学子,而是谈判桌前多谋善断的共产党代表。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辉煌战绩,也早已使阎锡山熟知了徐向前的名字和履历,他对这个曾经的学生极为欣赏,曾说过“政治上靠薄一波,军事上靠徐向前”这样的话。

    现在,徐向前第三次来到太原,一水之隔的同乡被一道城墙阻隔,昔日的老师和长官近在咫尺,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生死对决。

    19478月,徐向前率兵解放运城之后,又直接指挥华北第一兵团和太岳军区等地方武装,先后攻克临汾,夺取晋中,十个月内一路北上,最终合围太原城。至此,阎锡山丧失了大部分县市,手中只剩下太原、大同两座孤城。

    这一系列胜利,使得运筹于帷幄之中的毛泽东兴奋不已,在确定夺取全国胜利战略任务的“九月会议”上,他打断徐向前的汇报问道:“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领袖的话语间,充满了对晋中战役的肯定和对徐向前军事才能的赞赏。

    可这时徐向前陈兵太原城,这一仗将完全不同于晋中战役的运动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军席卷千军,所向披靡,靠的都是运动战。但这次要打的是一场攻坚战,将要攻克的这座城市并不同于此前的运城、临汾这两座地区性中心城市。徐向前这次面对的是当时全国设防最坚固、阎锡山自诩为“固若金汤”的中原北门太原城。

    太原及其周边的城防工事,从军阀混战的20世纪20年代,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到1948年,已建成了“百里防御圈”。这个“百里防御圈”由前进阵地、外围要塞阵地、城垣主阵地及核心阵地四道阵地构成。罕山、武宿机场、石千峰和周家山构成外围的四大据点,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和山头又构成内部的四大据点。这些据点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机动兵力、火力,守军由这样的点连成线,由线构成面,使整个太原形成一个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

    太原城防工事的最大特点就是星罗棋布的碉堡,因此太原也被称为“碉堡城”。阎锡山还特设了“碉堡建设局”,西北钢铁实业公司的钢材、太原东山水泥厂的水泥,没有阎锡山的亲自批准,一律不准挪作它用。阎锡山曾这样解释他的碉堡战法:“共产党凭的是人多,用的是波浪式人海战术。我们一定要凭借碉堡群,充分发挥火力,做到以铁弹换肉弹,共产党就没有办法。”坚固设防的太原,号称“可抵一百五十万军队”,由此也成为国民党竭力宣传的“反共模范堡垒”。

    然而对于攻克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临汾攻坚战结束后,解放军华北方面希望徐向前兵团协助攻打傅作义,西北方面希望协助攻打胡宗南,但中央军委均未批准。毛泽东明确指示:徐向前兵团的任务是在山西战场打击阎锡山,直至攻克太原为止。

    19486月,太原的战略地位格外凸显。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之后,与太原的距离不过200多公里。太原不平则山西不稳,山西不稳则直接威胁到中共中央的安全。这也是阎锡山幻想的“以城复省,以省复国”的重要依据之一。临汾攻坚战时,阎锡山与傅作义就曾合谋夹击石家庄,计划未能实现。但五个月后,傅作义又以“援晋兵团”的名义偷袭西柏坡。然而,中共秘密战线提前获取了情报,解放军严阵以待,国民党闪击战术胎死腹中。此外,太原这个后顾之忧的存在,也对解放军进军大西北造成了牵制。因此,早日清除身后的这个严重威胁,成为中共中央必须考虑的战略议题。

    1948716日,晋中战役尚未结束,一天内中央军委两次发来电报,指示徐向前率领的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太原空虚,有乘胜夺取的可能。望首先控制机场,以尽可能短促时间完成攻城准备。如果可能,你们应争取于十天内外夺取太原”。其迫切心情溢于言表。

    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攻城的电报发出不到一周的时间,1948722日,蒋介石飞抵太原。这是蒋介石一生中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太原。

    尽管已被东北、山东战场搞得焦头烂额,蒋介石仍然许诺要尽最大力量援救太原,以确保这一战略要点。四个多小时后,蒋介石匆匆飞离太原。不久,蒋介石下令拨给太原粮价款20万亿元,运费10万亿元,这笔巨额费用占到国民党政府当年7月总支出的五分之一。

    国共双方的最高领袖都在密切关注太原战事,太原的得失显得如此重要与迫切。

    接到中央军委两份电报的徐向前,并没有立即答复,而是对己对彼都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晋中战役后,阎军主力已被歼灭,此时一鼓作气乘胜进军,的确存在速战速决的可能。但是,面临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年来连续作战,始终未得到及时休整的徐向前兵团严重减员,第129团的3个连,每连只剩下6名步枪兵,“临汾旅”第67团的连级军官只剩3人。而且,徐向前兵团的炮兵,面对太原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也显得力不从心。

    而城内的阎锡山军团不仅有坚固的碉堡、有利的地势,更有蒋介石源源不断给予的空运物资和兵员。首先到达的是黄樵松率领的11000余人。这支部队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阎锡山委以防守城东的重任。

    深谙兵法的徐向前是断然不会轻易冒险的。因此,他向中央军委提出了缓攻太原的建议。中央军委回电同意,并批准了第一兵团前线委员会于1948928日提交的作战方案,战役指导方针:“围困、瓦解、攻击”,攻击步骤拟第一步突破阎军第一线防御阵地,以火力控制南北机场,断敌外援;第二步攻占必要的外围据点;第三步攻城。战役拟于1018日发起,争取三个月内攻下太原。

    徐向前兵团随即转入休整阶段。普遍开展形势教育和诉苦运动,以补充兵员;同时开展阵地攻坚战练兵运动,在爆破训练中,上自团长下至伙夫,百分之八十的步枪兵学会了基本爆破动作。一些部队还利用已攻占的阎军碉堡进行爆破试验和实战演练。攻打太原所需的炸药400万公斤、檩条30万根、门板32万块、麻袋30万条也陆续调运到位。

    与此同时,城内的阎锡山也大力加强了政治统治和军事准备。号召进行“太原保卫战”,除了将7万余名壮丁和学生编入参战队外,还组织了老年、少年、儿童、妇女助战队。所有的碉堡位置,阎锡山都要一一过目,针对旧式射口目标太大的问题,他亲自参与研究了一种隐蔽性较好的圆球射口。

    194810月,休整完毕的徐向前兵团兵临太原城下。这时,解放军太原前线所属部队集结华北第一兵团、西北第七纵队等部共18个旅约115000人。

    阎军方面,原有部队,加上空运来的中央军,连同保安部队等,总兵力约10万人左右,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

    在阎锡山的军队里,还有一支6000多人的特殊暂编第10总队,他们由原侵华日军组成。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希望利用日本军队维护他的统治,对抗共产党;一批日本军官则希望在阎锡山的庇护下,“寄存武力”于山西,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他们先后参加了阎军与解放军的多次重要战役。

 

   

 

    19489月,华东野战军仅用9天时间攻克山东济南,全歼守敌11万人,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决战、夺取大城市的序幕。

    消息传到太原,阎锡山受到强烈震撼,决定以攻为守,派遣7个师的兵力主动出击,破坏解放军的攻城准备,同时抢粮屯粮,死保太原。

    面对脱离坚固防御工事的阎军,解放军第一兵团前委当机立断,于105日提前13天发动太原战役,将其消灭于坚固工事之外,为攻取太原城创造条件。经过11个昼夜的连续战斗,解放军歼灭阎军12000余人,突破太原城第一道防线,冒雪占领城南武宿机场。解放军为此付出伤亡4300余人的代价。

    经过初期作战,阎军兵力被吸引到了南线,东山守备力量相对薄弱。而南北宽15公里、东西长30公里的东山地区是太原的天然屏障,历史上李自成农民军和日本侵略军攻打太原,都是先占领东山主峰,然后向西平推,直至突破太原城垣。

    阎锡山深知东山的战略意义,在东山防线建了3000多个碉堡,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是这条防线的四大要塞,高出太原城300米,可以俯瞰控制整个城垣、工业区和飞机场。四大要塞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连结。阎锡山因此而吹嘘说“城东四要点,是塞中塞,堡中堡,足抵精兵10万”,“共产党根本不敢打,也没有力量能把它打下来。”

    徐向前总结历史经验并根据现实条件,决定首先攻占东山。在战术上,放弃平推,而改南北穿插,直接插入东山四大要塞。阎锡山曾经说过:“太原形势像人样,东山好比太原头,手是南北飞机场,两脚伸在汾河西,太原好比是内脏”。那么东山四大要塞呢?无疑就是它的咽喉。解放军的大胆穿插,将在太原防御体系的关键部位一剑封喉,使其身首异处。

    牛驼寨地形狭窄,山峰叠起,多劈坡绝壁,是阎军东山防线上的主要阵地。东山柳沟村地下党员赵炳玉提供了一条可以直插牛驼寨的秘密小道。1017日夜,第7纵队独719团在地下党员赵炳玉的带领下,行军20余里,从秘密小道楔入牛驼寨发动突袭,在次日拂晓前攻占了除指挥部庙碉外的其它阵地。

    从第二天起,阎军连续组织反扑,最精锐的黄樵松所部第30军的一个团和以日本人为骨干的第10总队都来助阵,一天冲锋十几次之多,4架敌机轮番扫射轰炸三个多小时,阵地上落弹一万余发,还发射了毒气弹。四天你死我活的残酷厮杀之后,敌我双方都伤亡惨重。当天下午,解放军被迫撤出牛驼寨。

    在弃守牛驼寨的同时,其他几个纵队也都进展不大。第一兵团前委决定集中兵力与火力,强攻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

    1026日,四大要塞同时燃起战火,双方动用火炮800余门,都将主力投入到这个长不过8公里的阵地上。这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打了十七个昼夜。

    解放军第8纵队进攻小窑头,守卫阵地的7个连全部打光,光荣的临汾旅参加了战斗。

    15纵队攻占淖马,阎军“执法队”阵地督战中枪决了20多人。1544旅政委李培信牺牲,直至15天后,阎军第8总队司令赵瑞率部下战场起义,淖马争夺战才宣告结束。

    山头争夺战中,南京向太原紧急空运了中央军第83旅;解放军则抽调极富传奇经历的皮定均旅增援,恶战15天后第13纵队拿下山头。

    牛驼寨争夺战依然是强攻四大要塞中最艰巨的战役。双方激战相持了10天后,随着其它三大要塞兄弟部队的推进,牛驼寨已是一个孤岛。第16天,第7纵队向牛驼寨指挥部庙碉发动了最后的猛攻。此时的庙碉还有包括残留日军的精锐部队一千余人,信奉日莲宗的团长指挥他的士兵,敲打着腰鼓,诵读着《南无妙法莲华经》负隅顽抗。庙碉壁厚超过一米,榴弹炮在它的坚固外壁上也只能留下一个白色印迹。在对庙碉的第一次进攻中,解放军就伤亡700多人。到第17天,独7旅先后9次爆破5次攻击,在耗用了1000余公斤炸药之后,终于将庙碉炸开一道缺口,震昏碉内守军,最终夺取牛驼寨。

    此时,徐向前抱病来到前线坐着担架指挥战役,他号召部队 “坚持最后5分钟,胜利属于我们”。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也赶到前线做宣传鼓动工作。

    牛驼寨争夺战可以说是太原战役中最为艰苦惨烈的恶战之一。解放以后,烈士陵园和解放太原纪念馆先后在这里落成,高达424米的解放太原纪念碑,外形就是一把竖立的钥匙,一把打开太原城的钥匙。

    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之激烈残酷,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也是极其罕见的。阎军损失两万以上,解放军也付出了伤亡一万多人的代价。

    公元1996年的一个星期天,山西省检察院退休干部、收藏爱好者王艾甫,在位于省城太原工人文化宫的旧货交易市场,发现了4本《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和一叠未能发出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王艾甫买回家后,仔细整理发现有84份未发出的烈士阵亡通知书和一份有500余名烈士名字的阵亡登记册。

    处理烈士后事工作队,不仅要给烈士净身、穿衣,还要从他们的上衣口袋找姓名、籍贯资料,并一一抄录上报组织,再由有关部门向家属送达阵亡通知手续。令人纳闷的是,这些阵亡通知书为什么没能发出去?曾任66军政治部副主任,在太原战役期间任66593团政委的苏征南认为,虽然太原战役结束了,但是全国的解放战争还在继续,部队的调动极其频繁,可能当时保管文件的同志负伤牺牲,也可能在移交地方时遗失。而84份阵亡通知书之所以没有发出,也有可能是烈士的原籍当时还没有解放,阵亡通知书有可能就遗留了下来,最后流落到了民间……

   

    在太原城周围的七大烈士陵园里,在这庄严肃穆的苍松翠柏间,安葬着7000余位参加太原战役的烈士。

    虽然任何战争都避免不了流血和牺牲,但自古以来,那些个“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用兵之道对于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何曾不懂?在太原战役期间,兵团前委始终没有放弃政治争取的努力,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国民党第30军军长黄樵松身上。30军是阎锡山方面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如果黄樵松能够率部起义,那么,解放军将有可能一举拿下太原甚至不战而胜。

    194810月,徐向前特意请黄樵松的老上级、邯郸战役中起义的高树勋将军向黄樵松修书一封。在分析了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和太原危如累卵的形势之后,高树勋恳切地希望黄樵松“以弟等之智勇果敢,必能当机立断,毅然举起义旗,坚决回到革命方面。”

    黄樵松,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尉氏县,21岁投笔从戎,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抗战中先后参加了娘子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台儿庄作战有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黄樵松的女儿黄蔚君说,抗战胜利后,我父亲对记者说,这个仗年年打,打到何时呢?我是一名军人,我去打我不愿意打的仗,这个苦衷又能对谁说呢?

    太原战役展开后,黄樵松率领的第30军所部,一度从解放军手中夺回了阎军丢失的凤阁梁、牛驼寨等要塞。阎锡山为此摆下庆功宴,称他们为狮子团、老虎团。但是,几番血战,军事形势始终没有好转,部队伤亡得不到补充,面对渺茫黯淡的前途,黄樵松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压力。

    当高树勋的信件通过第30军一名被俘的排长秘密送达黄樵松手中后,为了给30军在黑暗之中寻求一条生路,为了使饥饿苦难中的30万太原百姓及早获得解脱,黄樵松决定阵前起义,并向深受其信任的第27师师长戴炳南宣布了起义计划。

    戴炳南已跟随黄樵松16个年头,从营长、团长一手提拔到师长,深得黄的信赖和重用。但听了起义计划的戴炳南却陷入了剧烈的思想斗争之中。戴炳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山西供职,阎锡山常说戴炳南和他是父一辈子一辈。

    于是,他找来他的结拜兄弟、第27师副师长仵德厚商议对策。最终二人决定告密。

    113日晚上11点,戴炳南赶到绥靖公署,唤醒已经入睡的阎锡山,跪陈了黄樵松的起义计划并表示自己要坚决效忠党国。阎锡山立刻以紧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电话催请黄樵松,并派车将他接到绥靖公署。从黄樵松的身上搜出了徐向前、高树勋的信件。次日早晨,入城谈判的解放军代表晋夫和随行的侦察参谋翟许友也被捕。

    三天后,国民党特别法庭判处黄樵松和他的谍报队长王震宇,以及解放军代表晋夫死刑。翟许友因为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被判处无期徒刑。20天后,三人被枪杀于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刑室。黄樵松的妻子王怡芳出重金买通狱卒运出三人遗体,置棺立碑安葬于莫愁湖畔。

    出卖黄樵松之后,戴炳南很快就被提升为第30军军长,阎锡山还一次奖赏他三万元现金。不久,阎的亲信出面介绍他与雅号“哈德门”的女子潘德荣结婚。此时的戴炳南,可谓春风得意、名利双收。

    黄樵松起义虽未成功,但在守军内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外围作战中,共有5400多名守军起义。

    一年后,周士第率领的第18兵团,即原来的徐向前兵团,在成都战役中巧遇从临汾战役中逃离的黄樵松旧部。悲剧没有再次重演,这支部队最终在老军长鲁崇义的率领下起义。黄樵松英灵有知,也可含笑九泉。

   

太原城内黄樵松部起义失败,使里应外合已不可能。

而四大要塞争夺战后,虽然阎军被压缩在不到15公里的狭小地带里,太原孤城已陷入环形包围。但是徐向前所属参战部队伤亡较大,只有未投入战斗的四个团完好无损。阎军却得到了中央军第83旅的增援,并抢修了五个机场,打通了外援通道,迅速攻克太原已不可能。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并决定调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杨得志部赴太原增援。

    解放军箭在弦上,一场恶战又将打响。但这时,徐向前兵团接到了上级要求缓攻太原的命令。

    那是194811月中旬,淮海战役刚刚拉开序幕,中央军委决定调刚刚打赢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发起平津战役。此时如果攻打太原,则有可能会使北平的傅作义集团感到孤立而弃城南逃,增加以后歼敌的难度。因此,中央军委指示等平津战役结束后再攻打太原。

    为了配合全国解放的大形势,兵团前委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停战休整。这一次,太原战役的暂缓攻击,从战略意义上,更是直接配合了平津战役胜利的取得。

    194811月底开始,太原前线部队转入长达近5个月的围城休整阶段。部队开始休整了,徐向前肋膜炎复发,转移到离太原城30公里的峪壁村。在此期间,徐向前看到某部炊事员自制的保温饭桶后,立即下令在全军推广使用。

    喊话运动是休整期间卓有成效的政治瓦解方式。“晋中各县,土地平分,阎匪官兵,家中照分,快逃回家,参加平分”,伴随着喊话,一份份宣传材料和“投诚通行证”被发射到阎军阵地。

    针对解放军的喊话运动,阎军组织了反喊话队,为了加强宣传效果,甚至组织城内的女中学生到前沿阵地上喊话。

    黄樵松事件后,阎军内部大力宣扬“共产党有二十四刑,三十六杀”、“白天不杀黑夜杀,现在不杀将来杀”,以欺骗士兵效忠。解放军就针对性地释放俘虏,或者让俘虏现身说法地喊话。

    战场上的枪炮声在寒冷的冬季逐渐平息下去,取而代之的是相互间的劝降和辩论,双方士兵甚至在喊话的时候攀上了老乡。

    长达半年的政治攻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先后有12万多名阎军官兵投诚。解放军的政治瓦解工作针对的不仅是阎军的士兵和军官,还包括他们的最高统帅阎锡山。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华北军区政委薄一波向中央提出了政治争取阎锡山的建议。

    阎锡山极为重视同乡关系,山西近代史上的显赫人物,很多都出自其家乡周边几十里的区域内,民间因此戏言:“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但是,阎锡山没有想到,动摇和摧毁其统治的两个共产党人也都是他的老乡,一个是徐向前,另一个就是薄一波。薄一波的家乡蒋村,距河边村也不过十来里。

    和徐向前一样,薄一波的革命生涯也是起步于山西省国民师范。国民师范是阎锡山为了普及山西教育事业、维护其统治而创建的,但这所学校后来却成了革命运动的摇篮,先后走出了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一批共产主义者。

    “搬了神像立学堂”的阎锡山,是民国政坛绝无仅有的不倒翁。他21岁时被清政府选送公派赴日留学,但此间他却加入了反清的同盟会、铁血团,从1912年起他就通令全省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脚。统治山西期间,他致力于“保境安民”,促进了山西经济的发展。同时,他又屡次参加军阀混战,推行残酷的“兵农合一”政策。

    阎锡山既拥蒋又反蒋,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日又通日。

    他既是国民政府的封疆大吏,又是行割据之实的地方诸侯,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组织反蒋联盟发动中原大战。

    他身为抗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既领导了壮怀激烈的忻口战役,喊出了“宁在山西牺牲,不到外地流亡”的口号,同时又和侵华日军秘密谈判,暗送秋波。

    在与共产党的关系上,他的复杂性更为突出。他与中共在山西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邀请共产党员薄一波主持“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建新军,也使薄一波成为动摇其统治的关键人物。

    但阎锡山与共产党的合作最终在 “十二月事变”的流血冲突后终结,从此他站到了极端顽固的反共立场上。

    根据薄一波等人的分析,解放军已兵临城下控制机场,逃走之望既绝,自杀又非其所愿,在私人财产这一要害问题上处理得当,阎锡山投降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毛泽东肯定了政治争取的可行性。但阎锡山却不顾师生之情,将入城劝降的老师残酷杀害。由此,对阎锡山的政治争取宣告失败。

    1949年悄无声息地到来了,华北最大的三座城市北平、天津和太原都在围困中度过了新年。在此后的日子里,这三座城市的命运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除了太原守军,守卫北平的傅作义和守卫天津的陈长捷也都曾经是阎锡山的部下,他们都出自于民国历史上一支赫赫有名的军事集团——晋绥军。

    晋绥军由阎锡山一手组建并壮大,是他统治山西和绥远两省、巩固自身地位的根本保障。这支军队在鼎盛时期一度扩充到30余万人,成为近代中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傅作义和陈长捷在抗战期间虽然先后脱离晋绥军,但和阎锡山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之后,阎锡山也密切关注局势发展。举棋不定的傅作义来电寻求对策,阎锡山先后六次发去电报坚定傅作义,“我们今日只有谋重事之所当为,尽重力之所能为”,“只有牺牲奋斗,万不敢侥幸共存”。

    1949115日,天津解放。1949122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的和平解放对阎锡山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从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而且,山西不少军政人员的家属也都在北平,军心、人心为之动摇。

    陈长捷和傅作义,在众多昔日晋绥军同僚的关注下,一个困兽犹斗沦为阶下囚,一个和平改编成为座上宾,这样的反差,也在阎锡山的上层干部中引起震动。

    尽管如此,阎锡山仍然负隅顽抗,甚至拒绝了蒋介石要他撤离的要求。他对邱仰睿的回电:“不死守太原,等于形骸,有何用处!”他发给祁志厚的回电有“山自以为老而无用,任一事结一局以了此生”的誓言。他回复徐永昌电文声称要“决死战太原”,且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气魄:“昔日田横五百壮士壮烈牺牲。我们有五百基干,要誓死保卫太原。不成功,便成仁。”阎锡山指令配制出500瓶毒药,摆到自己面前拍照后送给司徒雷登和陈纳德,还命令晋剧名伶大演战国田单指挥火牛阵以城复国的故事振作士气。

    阎锡山死守太原的决心无论如何坚定,都改变不了现时眼前的窘迫,粮荒,无疑是他最头疼的事情。以每人每天平均1斤粮食计,阎军10余万人,每月即需耗粮近400万斤,还不算城市居民的口粮。蒋介石为了履行救援太原的诺言,规定每天空运给太原70架次200吨的物资。据“国防部”四厅的报告称:“仅太原空运月需60亿金元”,相当于国民党全国士兵与干部194812月份的副食开支的二倍,可见救援太原费用之高、负担之重。

    19491月,内外交困的蒋介石黯然下野后,空运锐减为每天10余架次。阎锡山不得不飞往南京求援,在联合会议上愤然说出“与其归而饿死,不如自杀于此”的言辞,最终促使代总统李宗仁同意继续支援太原。

    担负了太原空运一半任务的是阎锡山与陈纳德合股开办的航空公司。这家公司是当时全国三家航空公司中规模最小的一个,但却以18架运输机,每天平均起运28架次向太原运送物资。

    解放军的炮火控制太原所有的飞机场后,空运的飞机就很少降落,物资主要依靠空投,经常有从天而降的麻袋包砸坏民房,一些抢粮的市民被阎军扫粮队打得头破血流,城外空投场的士兵还曾向抢粮的饥民开枪射击。

    太原,由于它易守难攻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历来以夺取太原为目的的战争,大多为经年累月的围困战和消耗战。春秋时期智、韩、魏三家联军水灌晋阳,围城一年,百姓易子而食;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三下河东,火烧水灌太原城,千年古都毁于一旦;宋代靖康保卫战,金兵围城九个月,城内人相食,陷落后惨遭屠城;抗战中,曾在日本担任阎锡山教官的坂垣征四郎,靠的是飞机坦克,才占领了他学生的统治中心……

    这一次的围城战也一样惨烈。到太原战役后期,市内酒厂醋厂库存的糟糠和油房的豆饼都成了抢手货,一块豆饼最贵时卖到二三十块银元。一些市民一天只能吃到一顿豆饼,市面上还传说有人抱着金子被饿死。

    粮食和后勤的压力不仅仅存在于阎军方面,解放军几十万大军,陈兵日久,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小米一项每天就需要20万公斤。由裴丽生担任司令员的太原战役联勤指挥部,在刘少奇、薄一波、聂荣臻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华北军区的领导下,负责指挥周边各解放区支持太原战役的后勤工作。

    《太原战役民力和物力支前统计表》上,留下的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动用牲畜近5万头,运送粮、料、柴、煤等物资共重2亿8740余万斤,门板50余万块,担架6500副,修筑汽车、大车道301185公里,架桥19座,冬衣19万套、棉被16万条。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政权在华北地区只剩下太原、大同、安阳、新乡四个孤立的城市。19492月,中央军委统一野战军番号,并决定调杨得志任司令的第19兵团、杨成武任司令的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西进,与徐向前带领的第18兵团会攻太原。

    19493月底,增援部队陆续抵达太原城下,华北军区的三个兵团第一次胜利会师,共同应战太原。至此,太原前线的攻城部队共集结了3个兵团、10个军、30个步兵师、4个独立旅、3个炮兵师,共计32万余人。

    与解放军前线部队的兵强马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阎锡山的军队日益削弱,总兵力约72万余人。双方参战兵力对比为1454,解放军占据绝对优势。

    为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317日,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以徐向前为书记的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同时还决定组成以徐向前为司令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十多天后,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也加入到了太原前线指挥部。1949328日,彭德怀在参加完七届二中全会返回西北途中来到峪壁村,一方面看望因病没有到会的徐向前,另一方面准备在太原战役结束后带走第18兵团去参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战。在因病不能上前线的徐向前劝说下,经中央军委批准,彭总正式留在了太原前线,参与指挥太原战役。为了保持指挥的连续性,作战命令和报告仍沿用徐向前的名义签署。

    12年前,彭德怀和徐向前在奔赴抗日前线时曾一起来到太原;12年间,两位老战友戎马倥偬竟然没有几次见面的机会,没有想到,12年后,他们又并肩战斗在太原城下。

    1940年,彭总曾在山西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九年之后的太原城下,汇聚了未来共和国的两位元帅、100多位将军,以及由他们统帅的120多个团的兵力,这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团大战。

    19493月,解放军为最后的总攻准备了40万发炮弹和60万斤炸药,一场摧枯拉朽、风卷残云的决战即将爆发。

    但就在这个时候,在国内军事、政治形势的压力下,国共和谈即将重开。阎锡山乘坐李宗仁派来的飞机,离开太原,到南京商议和谈中有关山西的条件。

    41日,国共和谈正式开始。五天后,中央军委致电太原前线:“阎锡山已离开太原,李宗仁愿意出面交涉和平解决太原问题。重要反动分子许其乘飞机出走,其余照北平方式解决。”

    接到电报后,太原前线司令部决定派遣原阎锡山的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等人入城,试谈政治解决太原问题。赵承绶是徐向前的同乡,在晋中战役中被俘。但城内留守首领没有允许赵承绶入城。

    阎锡山飞离太原时,将守城重任和军政大权交给五人小组。五人小组中,作为阎锡山的钦定接班人,梁化之是最为顽固的一个。梁化之是阎锡山的姨表侄,早年信奉过共产主义,与他的同乡薄一波既是旧日同窗,又是牺盟会的同仁。正是在他的推荐下,阎锡山邀请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工作。执掌实际兵权的是第10兵团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和第15兵团司令孙楚。

    除了五人小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留了下来,她的留下,让很多人坚信阎锡山还会回来。她就是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人们通常称她为“五妹子”或“五姑娘”。

    根据国共谈判的进展情况,中央军委先是要求太原前线将攻击时间推迟至22日,等待谈判结果。后又来电指示:“你们觉得何时发起打太原有利,即可动手打太原,不受任何约束。”

    420日凌晨,解放军十几路部队向阎军太原外围阵地发起攻击,先后突破守军前沿,继以猛烈攻势向纵深发展,阎军城外防御体系顿时土崩瓦解。

    就在这一天,南京方面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次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双塔是太原的标志,阎军以双塔寺为中心精心构筑了号称固若金汤的 “生命要塞”。20日,第19兵团63军向双塔寺要塞发起攻击,在攻打12号碉时,连续牺牲了11名前赴后继的爆破手,直到第12名勇士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后才将其成功爆破。艰苦激战两天后,63军最终夺取了双塔寺要塞。活捉了要塞司令长官刘效增。21日,第20兵团拿下了卧虎山要塞。从420日凌晨到422日,两天内阎军失去所有外围要塞、损失了12个师约4万余人后,开始向城内收缩。

    此时的阎锡山,仍在千里之外遥控着太原。他电告部下:“成功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成仁是自己的收获。所愧者,不能与大家共同牺牲,惟我定要对得起大家。”

    阎锡山离开太原,到南京和谈时曾表示“也许三天五天,也许十天八天,等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但他却再也没有回到太原。对于他没有回来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有种种猜测,有人说是因为解放军的高射炮封锁了太原上空,切断了阎锡山回家的路;也有人说是看到局势不妙的阎锡山根本就不想回到太原。

    阎锡山最终与生于斯、成于斯,也败于斯的山西永别了,也与徐向前失去了第三次面陈的机会。无论滹沱河的激流如何汹涌,注定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徐向前、薄一波与阎锡山,这三位隔河相望的五台老乡,虽然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走到了一起,却最终因为思想和信仰的差异而作出了各自的选择,在两条不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们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最终将不仅仅是一条奔腾的河流,一堵厚重的城墙。

    城墙是冷兵器时代保卫城市的坚固防线。太原城垣由名将潘美始建于宋代初年,明朝时扩建为全国一流的城池。抗战初期太原保卫战时,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将太原城墙改造成防御工事。抗战胜利后,阎军又在太原城墙上新建了环绕全城的碉堡和防御工事。

    毫无疑问,突破太原城垣将又是一场恶战。如果能获得城防工事图,将对解放太原、减少伤亡起到重要作用。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在当时太原城近500名地下党员中,赵宗复是能与中央有直接联系的少数人员之一。他是五台县槐荫人,大学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而立之年出任阎锡山政权的教育厅长。在909情报站的八名地下党员就义后,赵宗复也因涉嫌通共被抓捕,但因其父赵戴文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是追随阎锡山30余年的忠臣和功臣,并在去世前向阎锡山托孤且得到亲口保证,而幸免于难。

    赵宗复的妻子赵熙赫,回忆909情报站与城防图的情况时说:城防图的输送主要靠的就是909情报站。这个情报战的地下党员张全禧以谦益信自行车行为掩护,结交刚刚受到降职处分的阎锡山长官部侍从参谋张光曙,并成功将其策反。张光曙利用视察城防工事的机会,绘制出50多幅太原城防设施图,并在图上标注了大量参考资料。张全禧将这些图纸暗藏在自行车内胎和大梁的管子里,在张光曙的护送下穿越封锁线,把城防图送到了情报站。

    北岳第二地委城工部太原南站也成功绘制出城防图,一位地下党员的妻子将城防图藏入身体,利用阎军疏散人员的机会混在难民中闯过了阎军封锁线,而她本人却因此终生不育。

 

   

 

    194942122日凌晨,百万雄师风雨下钟山,一举突破长江天堑。

    422日夜,守城阎军再次拒绝和谈。423日,解放军炮兵部队1300门大炮到位,攻城部队将战壕延伸到了太原城下。

    23日的夜幕悄无声息地降临了,城里城外陷入了几天来少有的寂静之中。然而,对双方将领而言,这却是一个不眠之夜。远在上海的阎锡山也预感到败亡的结局即将到来,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让他难以入睡。他把自己的继母、夫人、儿子、儿媳等亲属先后送往台湾和美国之后,也不得不考虑依然为他效命的部属的安危。

    这天夜里,阎锡山最终向太原守军下达了允许投降的指示:“5人小组:太原守城事,如果军事没有把握,可以政治解决。”

    平津战役后,共产党就曾委派王靖国在北平上学的女儿王瑞书,带着徐向前的亲笔信通过两军前沿阵地回到太原城,劝说父亲弃暗投明,虽然王靖国已深知太原危在旦夕的形势,但他却对女儿说:“你可革你的命,我要尽我的忠。”之后他还向梁化之汇报了女儿回来的情况。

    接到中央争取和平解放太原的电报指示后,太原前线司令部决定派遣在晋中战役中被俘的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入城。但五人小组以“老头子不在家,被俘人员不得进城”为由,拒绝赵承绶进城和谈。太原前线司令部再委派王靖国女儿王瑞书,带着徐向前亲笔信,再次力劝父亲走傅作义的道路,但他仍拒不接受女儿的劝告,并称:“太原已是一座孤城,外无救援,实难确保。但我是军人,如果阎有命令叫我投降,我就投降,阎没有命令,我只有战斗到底。”

    虽然接到了阎锡山允许投降的指示,五人小组仍然决定顽抗到底。这也使得太原失去了最后一次可能和平解决的机会。

    梁化之和阎慧卿自杀后,梁化之随从立刻交出了阎锡山允许投降电报。王靖国等人决定给徐向前司令写信,信写了四封,送信人每人100银元,分四路送出,可惜为时已晚,解放军即刻攻进绥靖公署,阎军主要军政人员全体被俘。

    4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首府,南京宣告解放。

    数小时后,千里之外的太原前线,一颗颗红色信号弹撕裂拂晓前的夜空,1300余门大炮齐声怒吼,向太原城墙猛烈轰击。霎时间,数以十万计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倾泻于城垣,密集的爆炸声有如天崩地裂,厚重的城墙按压不住大地的颤抖,迸放的烈焰仿佛天空在燃烧,漫天的扬尘将整座城市笼罩于令人窒息的混沌之中。

    太原战役成为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炮战之一,一场城市攻坚战的弹药消耗量,直逼淮海战役这样的战略决战。

    一个多小时的猛烈轰击之后,在十几个突破口上,坚固的城墙被炸开宽达二三十余米的缺口。到7点左右,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攻城部队陆续发起了冲锋。

    隆隆的炮声中,太原绥靖公署的地下室里,彻底绝望的梁化之、阎慧卿,服毒自尽。按照阎锡山死后尸体不与共产党相见的指示,自杀前命令卫士将他们的尸体浇上汽油焚尸灭迹。在阎慧卿自尽前夕,由梁化之代笔写下了《阎慧卿致阎锡山的绝命电》。“妹虽女流,死志已决。临电依依,不尽所言!妹今发电之刻尚在人间,大哥至阅电之时,已成隔世!”电文中,充满了一个被卷入战争的女人的绝望与悲怆。据说,阎锡山在上海读到这份绝命电时,泪流满面,悲痛万分。

    424850分,突击部队用一条红色被面代替胜利的红旗插到了太原城内的最高点。915分,另一支突击部队冲入阎锡山的统治核心绥靖公署,与侍卫部队展开激战。

    从清晨530分到10时,经过4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太原宣告解放,盘踞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从此灭亡。

    被称为 “华北最后一战”的太原战役从1948105日发起,到1949424日结束,前后历时六个余月,共计歼灭敌军135万余人,其中俘虏77万余名,包括岩田、王靖国、孙楚等人在内的师级以上军官40余人。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共计伤亡45万余人。

    太原战役,成为解放战争期间历时最长、战斗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太原的解放,使华北成为巩固的后方,为进军大西北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424日,阎锡山在上海以无言的沉默接受了太原解放的现实。1个多月后,与太原共存亡的誓言虽犹在耳边,但他却安然无恙地在广州出任“行政院长”。难以抗拒局势的阎锡山最终败走台湾。1950年他递交辞呈,退出政治舞台。在菁山草庐,开始了他“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晚年生活。1960522日,阎锡山在不能追随蒋介石重回大陆的遗憾和食不知味的乡愁中去世,终年78岁。

    太原战役结束后,在就擒的战犯中没有当年出卖黄樵松的戴炳南。他是被太原前线司令部宣布的五名主要战犯之一。

    五月初,戴炳南的卫士在俘虏营被人检举出来,突审后交待了戴炳南假死的真相。戴炳南自知罪行深重,难逃制裁。422日下午,派部下谎称他在从公馆到前线指挥作战的途中,被解放军炮火打死在街上,并让妻子为他准备丧礼。然后逃到了太原市开化寺阴阳巷二号院潘德荣的姐夫高尊愈的家中。

    阴阳巷是一个死胡同,只有两三个院几户人家。太原市公安局派员赶赴高尊愈家中,将在壁柜下暗藏了八九天的戴炳南逮捕。之后,戴炳南被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特别法庭判处死刑。

    1949424日上午10时,随着攻城战斗的胜利结束,太原回到人民手中。接管太原的临时权力机构太原市军事管理委员会,迅即组织军民开展灭火、清扫战场等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天后,解放军正式举行入城仪式。

    第四天,市长裴丽生签发复业复课布告。随之,生产继续、生活恢复,太原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岁月沧桑,硝烟散尽,时间冲淡了往昔的峥嵘,在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我们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去回顾历史,以更加豁达的心态直面60年前的战争以及那场战争中的对手,一分为二地评价昔日的功过是非。20054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国共两党在时隔60年后再一次实现历史性的握手。2006年,陕西省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向仵德厚转交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这位抗战老兵终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20071月,梁化之的儿子梁安仁出现在前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丧礼上,两代人的交往跨越了大洋也跨越了时间。2008年,孙楚的孙子成为太原市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庄严的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力。
  60年,弹指一挥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汾水滚滚来,双塔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场持续了六个多月近百万人被无情卷入的残酷战役,这片热土将永远铭记发生在那场战役中每一个荡气回肠令后人感动的故事,愿所有在这场战役中殉难的将士和百姓从此安息,愿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历经沧桑与苦难的龙城太原,愿时间能够抚平历史的伤口,愿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历史的岔路口都能够以最小的牺牲和代价做出正确的选择,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决战太原》摄制组在五龙沟6号碉取景

《决战太原》摄制组在五龙沟6号碉取景

本文来源: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4-13 )

太 原 道 >> 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专辑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