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方言与山西人系列01:古代语言的“活化石”

  方言是人们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下来的,如果这个地区的人口历史上没有大的流动,那么,这个地区的方言就是存古的。山西的人口历来是输出的,外来人口很少,所以山西方言保留了很多古代语言成分。现代晋方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语言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从语音上看,汉语语音从古到今变化很大,古代的语音是什么样子,仅仅依靠书面的传世文献已无法复原,语音是一发即逝,不留痕迹的,今天活的方言口语可以为我们提供古代语音的材料。古代有入声调,但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不存在,山西的晋中、吕梁、忻州、长治等地方言均保留了入声调,如“不、国、十、六、德、色”等。读这些字时调子读得很短,这就为汉语入声的演变提供了“活化石”。再如:古代的平声只有一个,今天太原话平声也是一个,“天”与“田”读音一样,保留的正是古代平声面貌。从词汇上看,山西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宋元以来的汉语词。如: 

山西方言 普通话

年时 去年

明朝 明天

年下 过年时

外后个 大后天

厮儿 男孩

厮跟 相跟

老鼠 老(“”中“禾”为“鼠”)

解不下 不懂

    有的词反映的时代则更早,如晋南的“树”叫“儿”,反映的是汉代时的叫法,山西普遍将“杆”叫“圪栏”,“摆”叫“不莱”,“妯娌”叫“先后”等,反映的时代可能更早。

    保留在山西方言里不同层次的语音和词汇特征是汉语研究的珍贵的“活化石”。

    这一特点已经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上世纪初,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第一次调查研究晋方言八个县的方言以后,晋方言早已为日本、法国、美国等国众多学者所引用。近年来美、法、日、韩以及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不断有学者多次来山西调查研究方言,不断有成果问世。20078月,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第三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这充分说明山西方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方言俗语是挂在人们口头的语言形式,代代相袭,口耳相传,对古音起到了凝固作用,晋方言的俗语中保留了不少的古音。

    某些古音遗迹只保留在个别方言的个别俗语之中,如:洪洞、临汾方言中表示人脸部浮肿的“胖(读po)”这个音就保留在“胖眉处眼”这个方言俗语中。临汾、洪洞、汾西、临县的“肥”,单念时,今已不读古音xi,只有在当地谜语“一对媳妇等等齐,吃肉轧面不得肥(读xi)——筷子”(汾西)、“弟兄二人等身齐,香油好面吃不肥(读xi)——筷子”(临县)和儿歌“茄子皮,瓠子泥,哪个狗娃吃得肥(读xi)”(临汾)中才有这个读音。有的语汇所保留的古音遗迹因时因地不同而略有变异,如临县儿歌:野喳喳野喳喳尾巴长,引过souzi容不得娘。运城一带谚语:人生三大事,攒钱盖房娶xiouzi。临县儿歌中的souzi和运城谚语中的xiouzi中,souxiou均是“媳妇”一词早期的合音,它们反映了1000多年前的语音特点,都是极富价值的古音现象。下面再举一些反映古音的例子。

    1.反映qk的古音

    新绛歇后语:半夜里哭妗子——想起(qikei)】来一阵子。

    2.反映xh的古音

    忻州歇后语:狗钻到风匣(xiaha)后儿——回转不开。

    汾西谜语:一张木鞋 xiehai),随拉就来。——抽屉

    红匣匣(xiaxiahaha),出啦啦。——辣椒

    洪洞儿歌:噔噔噔,年下(xiaha)了,糕儿枣花儿做下(ha)了,哥哥剁馅馅(xianxianhaihai),嫂嫂做饭饭。

    跛跛虫,覣不鞋(hai),过了甘亭是羊獬(xiehai)。(“甘亭”、“羊獬”是洪洞两个相邻的村庄。)

    临汾谚语:桃吃饱,杏(xinghe)伤人,李子树底下埋死人。

    宁可误了收秋打夏(xiaha),不能误了存才《挂画》。(蒲剧《挂画》是小旦存才的代表作。)

    3、普通话读jx,晋方言读zs,与古音同。

    大同方言多将 “脊背”叫zebei,这个读音还保存在当地俗语中。如:

    忻州歇后语:铁耙子抓脊(读ze)背——硬手。

    洪洞儿歌:跟屁眼,跟爷来,相(读si)跟到茅池里喝茶来。

    4、普通话读ch,晋方言读shx,保留的是古音。

    洪洞、临汾儿歌:蝉(读shan)、蝉别吼了,棉的夹的都有了,有的穿上了,没的冻死了。

    洪洞谜语:一物生来爱踅门,早晨(读xin)里走了黑里回。——尿盔儿。

    5、普通话读m,晋方言读b,保留了古音。

    汾河片洪洞、临汾、万荣等十几个方言点将“树”读bobe。如:

    洪洞谜语:一个bo儿不低不高,上头下的是珍珠玛瑙。——露水

    bobe的本字即为“木”,我们于2002年已作过详细考证,反映mb的古音痕迹。

    6、普通话读h,晋方言读g,更是古老的读音。

    万荣俗语:双双核桃双双枣,婆夫两儿合(读ge)得好。

    7、晋方言普遍将“头”叫“得/的/等脑”,“得脑”是dao的分音词,本字是“首”,“道”的声符即“首”。反映“首”的古代读音。这个音在山西俗语中保存得最多。如:

    万荣歇后语:等脑上顶驴粪——屎(死)对头。

    洪洞歇后语:的脑上生疮,脚底下流浓。——坏透了。

    8、普通话读zhch,晋方言读dt,是古音的遗迹。

    汾河片的临汾、洪洞、赵城等方言将“骗人”说成tuan人,tuan的本字实为“赚”,如元曲中的《赚蒯通》。在今农谚中保留。如:临汾谚语:云往东,刮股子风;去往南,把人赚(读tuan);去往西,泊池溢;云往北bu,冷子蛋(冰雹)下得落不住。洪洞谚语说:云去南,把人赚(也读tuan)。

    9、普通话读jq,晋方言读zhch,反映了较古的读音。

    临汾、洪洞俗语:明痦子,暗黡子,叫 (读chao)花头一身黑点子。“叫”读ch声母不合临汾语音规律,但这种读音在万荣等方言点很多,通过方言间的比较可以确立“叫”的古读形式。

    万荣惯用语:做活看剞(读zhi)劂。(“剞劂”是万荣常用工具,指干活干得如何,先看工具是否对路子。)

    10、晋方言大多将量词“个”读成guaikuaihuaiuai,反映的是上古音遗迹。各地俗语中可见一斑。如:

    盂县歇后语:三张纸画下个(读guai)驴头——好大的脸面。

    介休谚语:一个(读huai)针眼眼,三斗二升风眼眼。

    新绛谜语:半开里一个(读uai)碗,下雨下不满。——鸟巢。

    这个读音在南部吴方言中仍保留。吴方言与晋方言可以互证。

    11、普通话读ou,晋方言读u,是古音的遗迹。

    临汾惯用语:蛇大喉(读gu)咙宽。

    洪洞谚语:先后 (读hu)里和,弟兄和。

    12、普通话读ang,晋方言读eo,是古音的遗迹。

    忻州方言有:肿眉胮(读pe)眼:形容面部浮肿的样子。“胮”,其义为肿。忻州方言中与“胮”同地位的“棒”读be,可证。忻州方言还有:眉胮(读pe)眼肿:形容面目浮肿的样子。忻州有人写成同音的“泡、破”,非也,其本字当是表浮肿的“胮”。

    13、普通话读angiang,晋方言读oio,是古音的遗迹。

    汾西谜语:三块瓦盖个房fo,里头坐个白头婆。——荞麦洪洞儿歌:姐夫姐夫你上炕(读ko),我给你倒茶馏馍馍。

    这些读音反映的至少是宋代时期的古音。

    14、普通话读ing,晋方言读i,是古音的遗迹。

    忻州谚语:人小帽子低,说话没人听(读ti)。

    太原方言将 “精明”读 “机密jimi”,也是古音的反映。

    15、普通话读ei,晋方言读i,是古音的遗迹。

    汾西歇后语:两只眼窝五道眉(读mi)——假眉(读mi)三道。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乔全生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晋方言与山西人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