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当好引擎不辱使命在创新中建设特色文化名城

  前不久,申维辰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化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引擎》的署名文章。市文广局党组中心组认真学习座谈后,一致认为,这篇文章是对我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并以此推动城市发展成功实践的一次全面总结,是对文化创新这一关系城市发展全局、发展未来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长期深入思考的结果。文章对于文化创新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文化创新与实现我市三大目标之间关系的深刻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一、文化创新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 “引擎”

    申维辰同志关于“文化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引擎”的命题,观点鲜明而新颖,意义重要而深远。把文化创新比喻为城市发展的引擎,非常形象地指明了文化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目标的提出,是太原这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城市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创新在太原城市发展中的一次伟大实践。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靠全面的、持续不断的文化创新来推动。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文化创新注重和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使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战略深入人心,依此进行的城市发展战略、太原文化脉络梳理等诸多理论研讨和各种文化讲座取得丰硕成果,为新型工业基地和现代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充分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注重和推动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太原文化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日益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太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独具太原文化特色的各类艺术形式带到欧、亚各国,组织和邀请友好国家文艺团体到太原展览和演出,让世界触摸、了解太原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注重和推动了城市文化产品(作品)的创新,各种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艺舞台精彩纷呈,屡获殊荣,形式各异的太原民间传统技艺焕发生机,得以保护和传承,规模和市场效应逐渐显现,使太原成为文化的热土、艺术的园地;注重和推动了城市文化元素和内涵的挖掘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建设,把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自然遗产加以保护,旧城得以改造,新城得以建设,古城得以开发,西山文化创意带得以打造,城市文化生态和历史风貌日趋良好;注重和推动了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接连获得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兼容和谐、诚信卓越”的城市精神得到彰显,文明和谐氛围更加浓郁。

    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的有机融合。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既要传承太原优秀的历史文化,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唤起人们历史的记忆,又要使城市建设和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现代的规划理念、现代的基础设施和现代的管理手段等,让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市民享受到现代的生活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文化创新。这几年,我们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上,积极融入文化理念,突出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建“八大功能区”,规划、保护、修复双塔等五片历史文化街区、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上百处历史建筑,修补完善历史文化脉络;积极做好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综合整治晋祠风景名胜区,修复建成蒙山景区,建设中华傅山园,开始恢复打造青龙古镇及众多古村落,让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开展太原文化资源大普查,认真梳理三晋文脉,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714处,其中复查541处,新发现1173处,非物质遗产普查10056条线索,形成信息8460条,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扎实推进。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文化创新,努力寻求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上把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一个充满魅力与朝气的特色文化名城。

    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特色文化名城建设取得实践成效。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大环境,找准我市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审时度势,谋求发展,着力推进文化理念、文化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各个方面的创新,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名城建设进程。在强化文化理念上,进一步树立大文化理念,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文化发展与投资环境,适时出台了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的一系列法规、政策与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政府监管,增强文化服务,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文化资源,提升了太原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深化文化改革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创新文化管理模式,积极调整管理手段,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将全社会不同所有制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文化管理范畴,统筹兼顾,合理调控,和谐发展,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得到丰富,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在振兴文化产业上,以振兴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使之在文化事业繁荣中兴起,在文化市场发展中成长,在文化改革创新中壮大,构建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综合实力日趋增强的经济新格局,形成了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建设加快、文化实力提升、人民生活提高的可喜局面;在繁荣文化事业上,初步构建起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批体现历史风貌和彰显时代特征的文化基础设施 (历史建筑、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相继建成和恢复,一批风格独特的民营文化设施蓬勃兴起,城市文化脉络得以传承,文化品位得以提高,文化底蕴得以挖掘,实现了文化机制充满活力、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基本权益有效保障。实践证明,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目标日渐清晰、步伐不断加快。

    二、在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中推进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文化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在推进文化创新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新经验,拓展了新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开创了新局面,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令人振奋的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促进了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然而,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特别是用当好“引擎”来衡量,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为此,我们要从文化创新是我市发展主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新,力求拿出新举措,取得新突破。

    文化创新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关键。在履行政府职能上,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在优化文化创新政策环境上,突出抓好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创新领域,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实力,营造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格局。

    文化创新要在传承三晋文脉上有所突破。三晋文脉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灵魂”,也是架构和彰显城市品格和魅力的核心。按照 “开发、保护、研究、包装、展示”的总要求,将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主线,规划好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古晋阳遗址、晋祠、双塔、蒙山大佛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品牌;规划、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文化魅力,彰显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有机融合的太原文化特色。

    文化创新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有所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平台,也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要以“六个一批”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三馆一院”建设步伐,到2010力争达到全市十县(市、区)县县有“两馆”,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和农民书屋,确保不留文化“死角”。

    文化创新要在振兴文化产业上有所突破。振兴文化产业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支柱,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手段。随着改革深化、产业发展,突出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园区、板块、集团建设,在抓好主打项目建设方面,优先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高新区动漫基地与主流媒体对接,培育文化创新龙头企业,壮大市场主体,发挥龙头效应,打造特色品牌,扩大总量规模,丰富产品种类,增强综合实力,形成文化创新发展和别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为特色名城建设夯实充足的物质基础,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以年均1%的速度递增,到“十一五”末,占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化创新要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上有所突破。文化惠民工程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根本途径。实现文化惠民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继续搞好 “晋商文化艺术周”、“政府扶持低票价戏剧演出”、“晋剧票友演出”、“城市广场公益电影放映”和“传统文化庙会”,持久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为龙头,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出更多文艺精品,丰富和活跃文艺舞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文化创新要在营造文化氛围上有所突破。文化氛围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通过不断举办各种历史文化讲座、论坛、研讨会等,进一步理清文化脉络,增强文化意识;大力发展壮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通过编撰学术专著、开辟文化专栏、增设文化专题等形式,推进三晋文脉与时代气息的有机融合,铸炼和衍生更多的文化品牌;探求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融合,发展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和雕塑文化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人文价值,体现人文关怀;积极支持和组织各种中外文化艺术展览、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互动、中外影片参展放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陶冶浸润;积极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健康向上、宽容和谐的城市文化主流,致力于将文化的元素、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陶冶力有机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城市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太原特有的城市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生命之源,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只有服从并服务于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才能发挥好“引擎”作用,才能让这一宏伟、惠民的城市发展目标永葆生机与活力,达到文化创新在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和谐。为此,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发挥好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主力军作用,丰富和发展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为推进“三城联动”发展和“十大工程”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中共太原市文广局党组中心组,执笔:李红武 王海平 杨智勇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