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悬瓮山与悬瓮寺石窟

  近日,笔者和几位从事晋阳文史研究的朋友,在一位向导的带领下,走进了位于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的明仙峪,寻访了已经从人们视线中渐渐淡出的悬瓮山及悬瓮寺石窟。

    驱车沿着明仙峪崎岖的山路向西前行,车行至明马旧村再徒步南行,峰回路转就进入了悬瓮山。

    悬瓮山是明清太原县外八景之一,对该山的记载早见于 《山海经》:“悬瓮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洞,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鶺,晋水出焉,而东注入汾水。”《水经注》中载:“晋水出晋阳西山悬瓮山”。至于悬瓮山之名的由来,史传也是说法不一,但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是:悬瓮山因其山石高悬山腹,状如石瓮而得名。(笔者以为以地貌之形而冠名也确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悬瓮山的有名,还不仅仅是因为该山的秀美。由于悬瓮山是“晋水之源”的缘故,说到“晋水”人们自然不会遗忘太平兴国五年(980)赵光义为掩盖屠城 (晋阳城)之罪行,在火烧晋阳城后又引汾水、晋水水灌晋阳城,使晋阳城毁于一旦这段挥之不去的历史。这就是悬瓮山,一座有着历史渊源和传奇色彩的山。

    在现在的晋源区,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晋阳西山有9峪。(“南四北五”峪)。有峪就有山;有山就有寺;有寺就有窟。笔者近年来对9峪的调研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并非是一种谬传。

    在早期的清版《太原县志》中有关于悬瓮寺及石窟的记载:“悬瓮寺在县西南十里悬瓮山魏熙平初沙门灵辨造华严论于此北齐天保三年僧离辨建缘山凿石室宋仁宗时地震寺废元至三年修今废”。这说明悬瓮寺早在魏熙平初年(516)就已经存在,石窟开凿时间为北齐天保三年(552),宋仁宗时(10231063)因地震灾害寺庙被毁。

    当我们寻访到悬瓮寺遗址,满目的疮痍已使我们很难将这里与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联系起来。杂草丛生中散落着的残砖断瓦及严重毁坏的两个石窟,都仿佛是在向人们倾诉着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

    现存的两个石窟,西向的石窟由于破损较为严重,三龛所凿之佛像仅残留一些痕迹;东向石窟仅留两龛,(一龛由于岩石断裂已经跌落)中间一龛现存一石佛像 (已无头),通高074米,宽05米,为袒露右肩身着袈裟像,雕刻手法为直平阶梯式,佛座为仰俯莲束腰须弥座,所雕之像清秀飘逸,北朝风格较为明显。仅存两石窟均为马蹄形制开口,顶均为穹窿顶,为典型的一窟三龛式。从现存的遗迹看,有施彩之痕迹。

    经过我们对周边的仔细搜索,没有寻找到与悬瓮寺石窟有关的文化遗迹,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悬瓮山。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石建设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