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中轴线文脉的历史传承

  何谓文脉?在我国,“文脉”一词源于语言,形成于文学,有着两层含意。一方面它指在词汇、句子中上下文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又表示一个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文化氛围和文化脉承,以及社会人文背景。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同时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是两者的共同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表现为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历史,伴随着这种建设活动,城市凝结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因此城市体现了人类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反映了人类深层的文化追求,当我们面对历史文化古城时,会引发回忆、联想,给我们以精神的升华。

    在我国,距今约3500年的城市商城,位于郑州市中心一带就已充分体现了“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规划思想。从这些早期城市到目前世界上成千上万规模不等的城市,我们不难发现,城市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历史延续性的固化。虽然城市发展史各有长短,但都蕴藏各自纵向的时空联结性,即“历时性”。例如北京、巴黎虽同为大都市,意义却迥然不同。因此要准确地认识城市,就必须联系到它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观念等等。同样对于城市的理解,只有纳入到城市发展历程中,才会懂得它产生、发展、形成、衰落的原因,这个过程即是“文脉。”

    在国外,公元前约2000年,出现的古埃及卡洪城,是人类历史上较早的城市,城市平面呈长方形,东部为贵族区,西部为贫民奴隶区,明显地反映了阶段的对立性,贵族宅院很大,贫民住宅只是一个个木屋;欧洲古老的城市——雅典卫城,目前仍生动体现着古希腊的灿烂文化。这些城市风貌特色是在城市发展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其过程蕴含历史、自然、地理、人文、社会及民俗风情等等,它们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文脉环境。

    由此可见,了解和掌握城市文脉,有助于充分利用、发挥特色资源,使城市更具个性和延续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一砖一瓦并无美感,只有按空间顺序与形式排列在一起,才如同一个个音符组成的一首乐曲。许多建筑按章法组织起来,便成了街区,犹如乐曲组成了乐章;各个街区按序有机组织在一起,便成了一座城市,这样的城市宛如一支动听的交响乐。

    近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太原市的建筑从形式表达上分为店面装饰型、教会型建筑、中外折中型以及后来的仿古型。

    第一是店面装饰型建筑。

    这类建筑多见于商业服务型建筑,是接受西方文明较早的类型,大部分从传统住宅演变而来,将临街房屋打开成为店面,门面后院落房屋或为店主居住,或为作坊。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太原对外交通有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商业更加繁荣,其中心逐渐从大南门、南市街一带向东发展。民国初年,将大钟寺、开化寺改为新式市场,称大中市、开化市,一些知名字号纷纷开业,使钟楼街、按司街一带成为全省的繁荣商业街区。

    第二是教会型建筑。

    这类建筑形式上大部分是近代西方教会建筑的移植,1870年,建太原天主教堂,在此前后陆续建设了洞儿沟方济各会院、清徐六合村大教堂、阳曲阪寺山圣母堂、红沟教堂、河上嘴教堂和窑子上教堂以及其它大小教堂60余处。

    第三是中外折中型建筑。

    如督军府、山西大学堂、国民师范等。督军府门楼形式上是中国传统形式,梅山钟楼形式和结构上则带有近代西洋建筑的色彩,它兼容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

    第四是仿古型建筑。

    如仿明清建筑食品街,建于20世纪80年代,在旧城中心地段帽儿巷兴建,全长530米,街面均宽10米。改建范围占地面积约3公顷,新建商业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安排字号44个。这些建筑的体量不大,屋顶仍采用了中国传统式大屋顶,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象,蓝砖绿瓦,飞檐翘角,有的古雕盘龙,古朴典雅;有的简洁明朗,清静幽雅。外形采用山西传统彩画、卡箍头彩画、苏式彩画,少量用了沥粉贴金和玺彩画。这些仿古建筑延续了明清建筑文脉。

    太原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在城市格局和建筑艺术上,集中反映了黄河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许多明清建筑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四合院”,具有山西的独特风格,但旧城区道路为“丁”字形的城市骨架,没有明显的城市中轴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太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自东向西横贯城市中心的迎泽大街,东起火车站,西至迎泽大桥,从1956年开工到1976年竣工,从此形成太原城市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传承了太原城市的历史文脉,集中反映了并州历史文化盛景,有不少地名铭记着历史的陈迹。

    “三晋大厦”中“三晋”二字记载了公元前475年赵、韩、魏三国分晋,是中国历史由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唐明饭店”,是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次下河东灭了北汉,毁了晋阳城后,公元982年潘美在唐明镇重建太原城的掌故。“五一广场”,曾叫首义门,在离广场不远的地方,现在仍有叫首义门的街道,这是1911年山西军民响应武昌起义,参加辛亥革命的纪念。广场游园北侧的纯阳宫,是保留下来的古建筑。“迎泽”二字,更是意味深长。原来明朝太原城的南门叫迎泽门,后来人们对“迎泽”二字赋予了新的含义。1945年二战结束,人们渴望和平,在北平、太原等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家家挂红灯,迎接毛泽东。”“迎泽”表达了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怀。迎泽桥、迎泽公园、迎泽宾馆、迎泽大街的名称也就应运而生。因此,这条中轴线实际也是太原市的历史文化轴,它引导了太原城市的生长和变化,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得到更新与发展。

    迎泽大街已成为太原城市最具历史文脉传承和最显著的空间标志。这条中轴线不仅统领了山西城市空间结构,而且控制作用由轴线向四周放射,使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更加优美,使城市空间呈现出既多姿又和谐的风格。现在,这条轴线已延伸至西山脚下的南寒广场。通过这条轴线将城市西部的田园风光和自然山体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来,从城市走向无尽的自然。这里的轴线空间不再是由建筑物形成的封闭的空间序列,而是由一系列宏伟的开放景观所构成的公共空间,这一规划思想反映出21世纪人们对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视,以及绿色环境的企盼。

本文来源:网络;本文作者:佚名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