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传承三晋文脉留住晋“源”唐“根”

——晋源区倾力服务太原市文化旅游核心区域建设

  “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树。”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芊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

    悠长的岁月中,数不尽的能人志士在晋祠留下他们的赞叹,正所谓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风景区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是山西著名风景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晋祠,始建于北魏之前,是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叔虞而建,后经北齐、唐、宋、元、明、清各代修建。196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丽古雅,融水光山色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之一。晋祠现存有800年以上的建筑4座、塑像42尊、碑刻135块、铸造艺术品8尊;600年至800年、300年至600年的建筑也有多处。值得称道的是,晋祠时至今日,园内除个别建筑进行修缮和维修、铁人因风雨微有侵蚀、有些碑刻局部微有风化剥蚀、水量逐年下降外,大部分园内的文物和自然景观,基本上还保持原来的规模和风貌,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保存较好、较为完整的(唐宋)古典园林。

    把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   

    2007年以来,太原市确立结合晋祠、晋阳湖、晋阳古城、天龙山、太山、蒙山等自然文化资源,构建晋祠文化旅游核心区域的发展思路,并倾注巨资,实施晋祠综合整治,太原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由此破题。以晋祠谋篇布局,全力保护晋祠历史文化价值,始终维护城市记忆所必须的精神依托,成为太原“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的首要之举,而晋祠申遗工程也于2008年正式启动。

    此次整治的重点是晋祠公园。在2003年完成一期综合整治的基础上,20074月以来开展的二期整治注重了景区的中长期规划。景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公园协调景区面积4倍于文物核心景区,重点在公园主广场和中轴线上谋篇布局,使门坎内外水脉连贯,协调统一,同时将重现大寺荷风、四水清畴等晋祠古老风光。

    如何使晋祠早日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景区,成为传承三晋文化的重要载体?晋祠的做法是“外古内现”,即:以传统历史风貌吸引游客,以现代品质服务赢得口碑。据了解,晋祠去年开工建设48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近5000平方米的文物陈列馆以及民居客栈等服务设施,全面实现景区的提档升级。目前,两处大型停车场已基本就绪,综合服务设施初具规模。

    为了晋祠的文脉与传承   

    文脉要靠人脉来传承。在晋祠镇,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去哪里来?”“去庙里来。”晋祠依山傍水,为诸多名人咏诵:李世民故地重游,触景生情,撰写了《晋祠之铭并序》,抒展治国胸怀;李白游晋祠,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的名句;明末清初三晋名士傅山在此著书立说……中华文脉绵延不绝。

    据统计,此次晋祠整治已累计落实资金46亿元,完成了涉及750家住户、20余家单位的202万平方米建筑的拆迁,实施了51个中心景区的建设项目,去年继续拆除25万平方米以上,堪称晋祠公园自建成50多年以来拆迁范围、投资力度最大的一次。

    晋祠周边共有村庄七八个。村民倚着这块风水宝地,颇有几分优越。曾经历过大大小小整治的景区职工普遍这样认为:“晋祠水土硬,拆不动。”在晋源区常务副区长、晋祠镇党委书记计建中看来:“只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行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就不难。”

    晋祠村村民职卫东说:“老百姓怕的不是拆自家的房子,是怕拆了没人管,生活没着落。现在房子还没拆,就把景区的规划展示出来了,大家心里踏实了,就是稍微有些困难也能克服。因为晋祠建好了,受益最大的就是我们。”

    如今,站在晋祠博物馆近1万平方米的门前广场,环望四周,欣慰之情油然而生。36株直径达四五十厘米的银杏列队相迎,北侧堆积的13万立方米的假山使门前广场更加雄伟。   

    强素质抓管理,让千年晋祠“形神兼备”

    晋祠,远离了城市的喧闹,汲取了山水的灵气,秉承了厚重的文脉。在太原人心中,她是城市气质的代言、城市形象的名片,城市魂魄所倚。如何获取永续发展的动力?使景区之“形”与人脉之“神”和谐共进?在这次改造中,太原市通过把晋祠改造与解决农民就业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初步找到了答案。

    “过去,有的地方景区建好了,却把土生土长的村民撵出来了,这与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不相符。这次晋祠改造,规划了综合服务设施,照理说村民就业的门路会更多了。”晋祠村人冯铁成有感而发。

    原有的一家一户、散兵游勇式的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晋祠、长巷等3个村已组建了专业化公司,负责将服务设施出租、出售给村民经营,部分村民还进入物业、热力、保洁等专业化公司,服务村民和景区。

    晋祠村村委会主任张电明说:“山是靠,水是财,每一个晋祠人都是景区形象的代表。我们将组织开展培训,建立奖惩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景区服务进行规范。”晋祠综合整治给晋祠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借势发展的机遇。镇长李茂生充满信心:晋祠镇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将全面退“二”进“三”,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恢复大寺荷风,重现千亩稻田,这样不仅重现了晋祠古景,而且每亩莲菜可使村民获利数千元。

    近两年,晋源区已连续举办“晋之源旅游文化推介周”,整体实施了蒙山景区的修复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委书记张新伟表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晋源区将以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宜居区”为目标,把晋祠、蒙山、晋阳古城打造成太原文化旅游的“金三角”。

本文来源:    ;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