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聆听汾河

  我们的这座城市,注定要与汾河相伴永远。

    春秋战国时代,赵简子构筑晋阳城时,一定是看中了汾河岸边依山傍水的好地势。即便是出于种种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考虑,择水而居不能不说是当时建造晋阳城的赵简子,最后确定建城方位的一个自然条件。

    汉武帝在其《秋风辞》中歌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携美人在汾河上乘船感叹“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一代帝王,叹的是自己的人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那时并不知汾河也会变老。

    唐代的晋阳城更是创造了人类择水而居的辉煌,三城并峙,横跨汾河两岸,西城为主,东城为辅,两城之间,又有跨水联堞的中城相连接。祖先们与汾河和谐相处,在当时可谓达到了一个极致。可惜这样一座古城,竟在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被宋太宗赵光义攻克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其后又以汾河水灌城,千年古城,终于毁于一旦。

    宋代在唐明古镇上重建的太原城,仍然是太原的先民们择水而居的一次选择。太原城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后,城外有汾河,城内有汾河的支流饮马河,而黑龙潭、西海子和南海子正是城西水系上的三处湖泊。汾河的水依旧在太原城外哗哗流过,城西水系的水面依旧很宽,在黑龙潭、西海子和南海子里,水中芦苇丛生,鱼虾繁衍,时有野鸭戏水,天人合一,生机盎然。

    当上世纪30年代阎锡山政权组建起西北实业公司、将第一炉钢渣倾倒进城西水系的上游时,人类对汾河的污染便开始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歌声成了太原人的一种回忆和奢想。在汾河的呻吟中,我们这座城市终于开始反省了,觉悟了。带着对汾河的忏悔,我们这座城市开始了对汾河的治理。汾河景区出现了,野鸭又开始在河面上戏水,各色小鸟又飞回了汾河两岸的绿树丛中。

    一条盛满三晋历史的汾河,一条备受人类摧残已呈病态的汾河,恢复它的野性,治愈它的伤痛,岂是横贯太原的一段汾河景区可以为之!始终与太原相伴的汾河,其源在宁武管涔山西楼子山下。明代山上建有寺院,因汾源之水出山击石声如雷鸣且昼夜不息,取名雷鸣寺。而今重建的汾源阁,虽然也雄伟壮观,却再也听不到雷鸣般的汾水出山击石之声了。源头如此,再看整条汾河,何处没有伤痛呢?

    何日在我的源头上,我能再现雷鸣之声?何日我从源头直奔黄河时,一路上能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欢快?如今,每当我从新扩建的漪汾桥上跨过汾河时,似乎总能听到桥下蓄起的汾河水在向我们这座城市呐喊和发问。

    我们的这座古城,应当携汾河两岸所有的兄弟城市一道,在发展进程中认真听听汾河的呐喊,在未来与汾河相伴的日子里,认真解答好汾河的发问。我们离不开汾河。关心汾河,爱护汾河,尽力去恢复汾河的原生态。

汾河公园漪汾桥

汾河暮色

漪汾夜色

汾河秀色

汾河秀色

汾河秀色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