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源东街段家老院

  古城晋阳最早接受中华民族文明的哺育和熏陶,明、清以降晋阳古城涌现的众多名贤之士在这座县城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民居院落和遗迹。现存比较完好的民居建筑就有二十几处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民居之一,是位于晋源东街“文庙”以西、门牌120号(旧90号)的“段家老院”。

    “段家老院”的旧主人段 ,字叔玉,是清代太原县的文化名人,在书法、金石方面有高深的造诣。他生活在清初康熙(16621722年)、乾隆(17351795年)年间,是太原文化名人傅山的高足弟子。他博通经史,潜心古学,工于楷书,尤长于金石镌刻。康熙中期,江南名士朱彝尊等来游晋祠,与其认识后,对他非常器重。当时太原府城旧藏有集唐、宋以来大家、名人书法艺术的“宝贤堂”石刻,在经过战乱以后,散佚不少。时任阳曲县令的戴梦熊有意按照旧日拓片临摹、补刻齐全,他听说段 的大名,乃亲自写信,请段 主持此事。段 不辞劳苦,认真临摹、镌刻,使“宝贤堂石刻”顿复旧观,神致焕然。傅山的书法名于当时,凡有佳作,必令段 为其镌刻成碑。至今广泛流传的《太原段帖》就是他的作品。段 活了65岁,卒于家中。其后人段廷宴、段河图、段樵等都以“孝义”、“隐逸”等闻名于乡里,在《太原县志》“人物”部分存有他们的传略。

    这座位于晋源东街中段、坐北朝南的“段家老院”原来分为东、西两院,两院中间有“张家巷”相隔。当地百姓又叫它为“轿杆院”,意思是说这座院子西侧还有一道南北方向的小巷,院子夹在两道小巷中间,形如“轿子”旁边的两根抬杆。现在,这座距离晋源县城十字街不远的院落,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院形和格局,位于东南角的街门为“屋宇门”,即以五间南房的东头一间辟为通道,西头一间辟为“茅房”(厕所),当中的三间住人,至今基本保存原样;正房五间,已经改建成新式住房;东、西房各三间,仍然保持原样。

    虽然这座“段家老院”看来普普通通,与其他民居别无二致,但引人关注、重视的是,它的院门门额书有“(杨)二酉书”落款的“静远”二字,门额下方还题有“辛未”二字。院里东房墙楣砖雕上还分别题有“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两句上下成联的文字,从笔迹和语气看,这两句带有“箴言”意义的话也应该出自杨二酉的手笔。这就在无形中使这座院落蕴有了“仙气”和“灵气”。

    杨二酉是谁?他是清初乾隆皇帝派往台湾的首任“巡台御史”。据史料记载,杨二酉是太原县晋祠镇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系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科进士。曾任翰林编修等职。因为他书法出众,被选入值禁苑,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乾隆四年(1739年)他34岁时,受乾隆皇帝亲口嘱托,出任“巡视台湾提督学政监察御史”。他所兴建的“台湾府学”、“秀峰塔”等,至今仍然是台湾重点保护的文化古迹。他47岁回到故乡,据说这座“段家老院”门额上的“静远”题字,就是他返乡前在北京所书。

    数百年来,“段氏旧居”已经几易其主,现在的主人是刘姓居民。这座院落门额的“静远”题字和墙楣上的“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砖雕文字,不仅表示了他对朋友的忠告,也蕴涵着他“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怀,也把这座“段家老院”与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散发出永不消退的情趣和魅力。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孟繁仁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