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百年沧桑汾阳中学

  2006年10月,山西省汾阳中学举行了百年华诞庆典活动。原山西省政协主席郭裕怀,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等数千名汾阳中学学子回到母校,庆祝汾中百年生日。与汾阳中学有姊妹关系的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原汾阳中学教师、83岁的哈发直先生,也代表卡尔顿大学专程来到汾阳中学参加了庆典。副省长张少琴代表山西省政府出席了庆典。一所普普通通的高中学校,竟然拥有百年历史,而且培养出许多的知名人士和学术泰斗,且与美国著名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世纪情缘。作为汾阳中学的一名校友,在亲历汾中百年华诞盛况的同时,我始终被母校的百年文化所陶醉,同时,也对其百年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百年汾中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一段活着的历史。研究百年汾中史,不仅有助于发掘文化,更有利于传承历史、面向未来,推进当代教育科学的发展。
  
  一、千年文化古城孕育了汾州府中学堂的诞生
  
  “汾阳”于春秋初设瓜衍县,在2600余年的建县史上,作为郡、州、府的历史就长达1500余年。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明宗室庆成王、永和王以汾阳为国,置二王府于汾阳。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文化的繁荣。光绪年间,汾阳境内私塾达360余处,兴学重教之风空前。据史料记载,汾阳考取进士明代为22名,清代为48名。古汾阳成为山西境内的文化名城。
  清康熙中期,汾州府知府创建“棠荫书院”,后易名“西河书院”,由当时汾州府所属8县(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石楼、离石、临县、永宁)合办。原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员、解放后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的冀贡泉先生(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的父亲)曾就读于此。1902年后易名“西河学堂”,所学课程也由“策论”、“诗赋”改为经学、史学、西史、地理四门,后增设体操课。1906年,在当时以改革旧政为宗旨的“新汾学社”的倡导下,西河学堂被改组为“汾州府中学堂”,从而拉开了百年汾中的帷幕。
  汾州府中学堂第一任堂长由“山大中斋毕业例将举人”胡德茂担任。不久之后,由既是晚清举人,又是留日学生的王桐年担任。王桐年1878年考入西河书院,后入太原令德堂(山西大学前身)学习,1891年考取举人,1899年赴日留学。王桐年上任后,一手抓校舍的改扩建,增购教学设备,扩大招生;一手抓教学改革。他将中国传统儒学和日本现代教育思想结合起来,并且融合了日本发展当代工业的一系列思想。在王桐年的组织、带动和影响下,学堂治学严谨,文化、思想创新,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体系,这对后来学堂的发展影响甚远。当时,学堂设有教学班1个,附高小班2个,开设有修身、国文、历史、经学、地理、算术、物理、体操、图画等学科,学制6年。各学科由专职教师任教,并推行了以黑板、粉笔为教具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一律官费,学费由汾州府所属8县承担。当时的汾州府中学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等教育场所。
  
  二、从“汾州府中学堂”到“铭义中学”,再到“汾阳中学”
  
  汾州府中学堂创建后,其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但教育思想仍沿袭着传统的封建教育体系。民国初年,学校由省接管,校长、教具全部由省直派,学校易名为“公立河汾中学”。至抗日战争爆发,大部分师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学校名存实亡。
  早在1915年,华北基督教公理会就在现汾阳中学校址上创办了“铭义中学”,校长由美国牧师恒慕义担任。1938年日军占领汾阳后,铭义中学迁至四川金堂县,副校长瑞宝罗在学校迁移途经延安时,曾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并合影留念。1938年至1945年,铭义中学一直坚持在四川金堂县办学。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等就是在这一时期的铭义中学就读的。日军入汾后,在汾阳铭义中学旧址上成立了“汾阳初级中学”,部分没有随铭义中学迁移的教职工继续在此教学。抗日战争结束后,铭义中学在原址上恢复。这一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两个铭义中学,一个在四川金堂,一个在山西汾阳。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汾阳城。1949年3月15日,人民政府将铭义中学、河汾中学、介休中学、孝义中学和文水中学合并,成立了“山西省立汾阳中学”。
  1906年至1949年,汾阳中学从“呱呱坠地”逐步走向成熟。
  43年的坎坷经历,是一部中西文化交融史,也是一段中国革命史。铭义中学由美国牧师恒慕义等人捐资,再将募捐基金交由美国卡尔顿大学代为保管,以其利息汇至汾阳创办而成。当时,学校建有篮球场和排球场,有实验室、暖气设备等现代教学和生活设施。在教学中,学校传播着资产阶级思想。1927年,学校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束缚,设立“女部”,实现了男女合校。当时,学生思想活跃、开放,平等、自由。
  从学校创建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每年都要派2至3名学者赴汾阳讲授西学。他们主观上在传播神学和西方文化,客观上却同时渗透着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长达30余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铭义中学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思想,也给汾阳中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河汾中学还是铭义中学,其发展命运总是和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在学校的发展史中,学生积极参加民族救亡运动,通过各种形式支持和参加解放运动。两所学校均有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记载;大量的学生投身革命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吕梁地区第一个中共小组就是在铭义中学成立的;贺昌、张叔平、萧三等中共党的早期负责人都在此负责和指导过党团工作;冯玉祥将军的秘书余心清(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办公厅副主任、国家首任典礼局局长)于1930年至1933年主政铭义中学;中国驻丹麦首任大使王森、太原党团组织创始人侯士敏、曾任太原地执委宣传部部长的革命烈士王瀛、解放后任国家教育司司长的李禹琴等早期革命者,均在此期间就读于河汾中学或铭义中学,并于在校期间参加过党团组织,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在推进革命进程的同时,河汾中学或铭义中学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笃学之士和栋梁之才。中国油画大师卫天霖,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冯家升,著名作家叶石,中国第一个体育博士张泳等均就读于此。
  
  三、汾阳中学为新中国成长和改革开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汾阳中学经历了“恢复整顿、全面建设、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四个阶段。
  1949年至1957年是汾阳中学的恢复整顿阶段。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用了新教材,校园文化氛围异常浓厚,校友们把这一阶段称为汾阳中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学校共毕业初中班37个,学生1600余人;高中班8个,学生340余人。
  1958年至1966年是汾阳中学的全面建设阶段。当时,汾阳中学已成为晋中和吕梁一带条件和规模一流的学府。这一阶段,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重视实践,形成了刻苦努力、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和严谨团结的良好学风。这一阶段,学校共毕业初中班48个,学生2100余人;高中班30个,学生1200余人。
  1966年至1976年,学校经历了十年“浩劫”阶段。这一阶段,许多教师和学生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到批斗,学校“打砸抢”盛行,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搅乱。期间,在“学工学农”精神的指导下,学校创办了校办工厂,并把“汾阳轴承厂、河北大队、向阳大队”等工厂和农村作为学生的学工基地和学农基地。这一阶段,学校毕业初中班10个,学生550余人;高中班29个,学生170余人;师范班4个,学生200余人。
  
 1978年,学校恢复为完全中学,1979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中学,1982年改为高级中学。学校以“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为当地建设事业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为办学目标,提出了“严谨、团结、求实、创新”的治校方针,实行了以量化考核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改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了教学管理,深化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多项成绩在吕梁地区名列前茅。1978年至20世纪末,学校共毕业初中班11个,学生700余人;高中班162个,学生9600余人。
  
  四、通过了省级示范学校验收,恢复了与美国卡尔顿大学的交流
  
  进入21世纪,汾阳中学在传承汾中优良教育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和教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会学习、会生存、有德行、能创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明确了“进德、修业、致知、格物”的校训,努力倡导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学风,治学严谨、敢于创新的教风和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在省重点中学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山西省示范高中,并于2005年通过了山西省示范高中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在创建省级示范学校期间,汾阳中学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制定并积极落实了2001年至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完善了管理,形成了协调一致、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办事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坚持科技兴校,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还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教学设施进行了改善,对教学环境进行了优化,建成了北大附中网络示范校、中国教育星、博雅数码港等教育教学资源库,用当代中国最先进的教育资源平台,整合和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新建图书馆藏书10万多册;还建成了藏书5万余册的电子图书馆;建成实验室9个、准备室9个、生物实验室1个,成为山西省标本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所中学。学校还新建容纳1600余人的学生公寓两幢,学校绿化率达到42%,初步形成南北校区相连的现代和古典建筑群。其中,南区为中西合一的古建筑群(省级保护文物),北区为现代建筑群。汾阳中学已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体现中西特色的“花园式”学校。
  在完善硬环境的同时,学校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目前,汾阳中学教师中有博士生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完成研究生课程的90余人。有特级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能手8人,省骨干教师8人。一级教师53人,高级教师48人。教师中20岁至29岁的有69人,30岁至39岁的有77人,40岁至49岁的有22人,50岁以上的有9人。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14.3。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教师资源,确保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学生毕业率达99%以上,高考升学率连年上升,特别是文科考生几年来的升学率一直居吕梁首位。
  新世纪初,汾阳中学本着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宗旨,恢复了与美国卡尔顿大学的文化交流。2002年6月,美国卡尔顿大学委派史达桥先生和马克瑞先生来汾阳中学考察。2003年5月,美国卡尔顿大学给汾阳中学寄来了11箱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美国于1913年至1936年出版的《汾州》杂志等珍贵历史资料。2004年11月,美国卡尔顿大学正式发函邀请汾阳中学访问。2005年5月,受汾阳中学及其王继民校长委托,原汾阳中学副校长高志新访问了卡尔顿大学。2006年4月,卡尔顿大学40余名师生回访汾阳中学。2006年10月,汾阳中学校长王继民一行7人访问了卡尔顿大学。双方议定:汾阳中学每年派一名教师赴卡尔顿大学从事教学和学习;卡尔顿大学则对汾阳中学学生考取卡尔顿大学给予支持和帮助;卡尔顿大学每年派2到3名学生担任汾阳中学外教(汾阳中学已于2003年3月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取得了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汾阳中学与美国卡尔顿大学的文化交流关系全面恢复。
  汾阳中学历经百年,终成特色。百年汾中,任重而道远!我们期待汾中再开新花,再接硕果。

 

本文来源:文史月刊 2007年7期;本文作者:郝从容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01)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