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屯留道情

 

 

 

 

 

  屯留道情与长子道情合称为屯长道情,活动区域在长治、长子、潞城、壶关等地。对于屯留道情的起源,在当地民间艺人中有这样一种传说:元末,朱元璋准备起义时,道士刘伯温担任他的军师,刘伯温派一批门徒周游四方,用道情这种通俗易懂的说唱形式鼓动人们起来造反,推翻元朝统治。因朱元璋曾随母乞讨在长子县圪蟆瓮定居,因而刘伯温特意派几个得意门徒到此地用道情宣传发动群众,道情从此在此地流传开来。

    屯留道情多为单人演唱。演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站唱,渔鼓是一个直径3寸左右,长约三尺,上下糊蛇皮的粗竹筒。简板也叫阴阳板,又称“书板”,一长一短两根,上板长一尺三寸,下板长一尺二寸,取道教的天长地短之意。早期道情唱腔较少,基本是数板形式,只在结尾哼出简单腔调。后来在长期的演唱中,艺人吸收了当地的一些民歌小调充实于其中,使之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唱腔,伴奏乐器用小钹代替了渔鼓,但仍保持单人坐唱或走唱的形式。演唱者左手持简板,在小指上拴挂一扇小钹,右手持筷子敲击小钹,和简板配合,打出“啪堂啪堂”的节奏声响,用以奏前奏和间奏,简板一直贯穿始终。1940年曾出现过对唱,演唱时一人左手持镲,镲击面朝上,举至左前方,右手持筷子由上向下敲击镲面;另一人左手持简板。

    屯留道情演唱者大都为当地的爱好者,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演出。传统的屯留道情属单曲体,一种曲调多次反复演唱,曲调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单板、双板、插板。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将原来单曲体结构的唱腔发展为联曲体,演唱形式由过去的单人走唱发展为双人走唱或多人坐唱等形式。屯留道情演唱方式简易、独特,演唱者一身多角,表演灵活自如,惟妙惟肖。场地随遇性大,亲和力强,具有与观众拉近感情距离的艺术魅力;乐器与道具兼备使用,无弦乐伴奏;演唱体例顺畅自然,段落结构层次分明,句式排列整齐活泼,易学易懂易记,便于传授与普及。

    屯留道情的代表性书目有《韩湘子传》《二十四孝》《谭香哭瓜》《龙三姐拜寿》《珍珠倒卷帘》等。屯留道情代表性艺人是屯留县西流寨乡河长头村人王黑孩,他以演唱屯留道情为生,嗓音圆润洪亮,吐字清晰,所唱书目故事生动,他演唱过的曲目很多,据说能在一个地方演唱40天不重复。他演唱声情并茂,技艺超群,他独自创编过许多小段,如《黑小伙娶黑丫头》用乡土气息浓厚的语言,巧妙地把当地的黑家口、黑塔沟等地名通过故事表现出来,很受欢迎。王黑孩是屯留道情的代表性人物,在当地的影响很大,屯留道情的传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弟子;当时凡各处演唱道情者,只要进入屯留河长头周围地界,都要首先去拜访他。

    屯留道情系上党曲坛富有代表性的唱曲曲种之一。当年一些蜚声道情艺坛的老艺人大多辞世,现尚在者也已步入风烛残年,屯留道情面临失传之边缘。

 
 

 

李振奇表演屯留道情

 

 

 

 

2008年,屯留道情登上牡丹奖曲艺大赛的舞台

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1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