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山西民居砖雕传承人与他们的三代砖雕梦

 

 

 

 

 

  今天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宣传口号是“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在我市清徐县徐沟镇,就有这样位“非遗”传承人,他们分别来自个不同的家庭,却为了传承和弘扬同一项技艺——砖雕走到了一起。为保护和传承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同心协力,不遗余力地做着种种尝试,希冀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非遗”的梦想。昨日,记者慕名前往徐沟镇,走访了他们的砖雕传习所。

心与心相通

    在清徐县徐沟镇中心的这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传习所,当家人韩永胜正在和第七代传承人王贵平商量着这两天到龙潭公园参加“非遗”展事宜。室内,几面宽大的墙壁上全都是砖雕作品,青灰色的砖石透着几分古朴,精致细腻的刀工让人赞叹。在其中一幅“清徐葡萄熟了”的砖雕上,采摘的、过秤的、品尝的、挑担的,十多个人物栩栩如生,饱含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再现眼前。谁能想到,这些带给人精神和艺术享受的砖雕作品,其前身只不过是一抔抔不起眼的泥土,正是传承人高明精湛的艺术构思、精雕细琢的刀工,才使它们化作精美的艺术品。

    在这家民间技艺传习所,韩永胜是第六代传承人,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和经营管理,第五代传承人为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宗新,主要负责绘图设计和起稿,而第七代传承人王贵平和其他几个徒弟,则主要担负手工雕刻这出“重头戏”。从2006年建起传习所至今,三代传承人虽然分别来自不同的村庄和家庭,所承师派也不同,却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和谐相处,一起把清徐古老的砖雕技艺打造得在国内都小有名气。在今年518日至21日举行的深圳“文博会”上,他们带去的“土”产品受到不少外国和港澳台地区客户的青睐,拿回来的订单远远超过了预期。

老艺人的坚守

    今年65岁的杨宗新是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人,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平,却从小喜爱读书绘画。如今,他不仅是清徐县有名的乡土文化人,还是我市“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技艺”、“山西民居砖雕技艺”、“山西猫耳朵、抿尖面制作技艺”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主笔申报人,在全市都很有名气。今年2月,作为清徐砖雕传承人,他又被授予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称号。

    一提起这些荣誉和经历,老杨总是很谦逊。“那些都没啥,就是写了写!”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传统技艺的制作流程很多都没有现成史料可供参考,申报材料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他从地方史志和老艺人那里一点一滴抠出来,再经过长年累月积淀才整理出来的。尤其是砖雕技艺,历史上记载少,传承时又大多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整理起来十分不易。让老杨觉得更为心焦的是,身边一些老手艺正在随着老艺人的离世而渐渐失传。2007年,他在起草填写清徐砖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时,在最后郑重地加了一句:“传承千年的清徐砖雕,已经到了需要进行保护、抢救的地步了”。最近两年,看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抢救保护了不少濒临失传的老手艺,老杨心里很高兴,自己研究保护老手艺的劲头也更足了。

企业家的选择

    传习所负责人韩永胜是清徐一名企业家,不仅有自己的餐饮企业和文化公司,还办有中小学、幼儿园和武术学校。这些年,别的企业家忙着发展房地产,他却把钱砸在老手艺这项看起来前景不甚明朗的文化产业项目上。2006年,杨宗新的一篇关于清徐砖雕的研究文章引起他的关注。倔劲上来,他在清徐县徐沟镇中心办起了这家当时在全国都不多见的民间技艺传习所。同村人笑话他:这起的是啥店名,听起来都觉得“怪怪的”。还有人劝他,那咋能是个赚钱买卖,快别犯傻,免得将来赔本赚吆喝。韩永胜不听,请来老杨,招来徒弟,又四处联系砖窑,然后很快办齐手续开了张。然而,朋友的话说得没错,韩永胜最初真就遇到了惨淡时光,传习所门可罗雀,招来的徒弟因为受不了苦,干不了几天都跑了,还有费力做好的砖雕,因为做工粗糙没人要。那段时间,他几乎把赚来的钱都贴到了传习所。事实上,不仅仅是砖雕,也不仅仅是他,全国其他许多“非遗”项目也都遭遇到同样的窘境。但韩永胜没有灰心,他一边让老杨帮忙创新设计图样,一边带人走出去参观学习,让徒弟们提高制作技艺。即使是在传习所经营最困难的时期,他也保证工资待遇,让大家有信心干下去。

    这次从“文博会”回来,韩永胜觉得自己传承老手艺的信心更足了。他说,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对“非遗”项目投入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不久,清徐还将接通天然气,他将借助清洁环保能源,重新点燃砖窑的炉火,并将通过兴办非遗文化培训学校,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为传承、发展老手艺提供适合的土壤。

新一辈的努力

    新庄村村民王贵平是清徐砖雕技艺的新一代传承人,这两天,他刚刚按照杨宗新画好的图样,制作完成一幅高2.84米、长5.16米的巨幅“清徐老陈醋酿制工艺”砖雕作品。从正月里把砖打磨好到现在基本完工,这幅售价六七万元的砖雕作品,纯手工制作花了近4个月时间,光刻刀就用秃了十几把。

    王贵平说,干这活儿首先要喜欢,才能坚持下来,其次要想做好,还要在手上多练功夫。2006年,他从新庄村来到传习所学手艺,练刀法用废的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块了。每次出门学习时,他都会自带相机,把看到的有特色的老砖雕记录下来,回来潜心研究。怎么刻,刻多深,铲、挖、雕、挑各种手法怎么用、何时用。王贵平说,这门手艺的好坏全在手里的刻刀上,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下刀力度,没有多年积累是做不到的。如今,别人利用浮雕技法可以展现出三四个层次,而王贵平已经能达到六七个层次以上。

    在他刚完成的这幅作品中,共描绘了从磨料、蒸料、砸曲到酒精发酵、淋醋、陈酿、灌装七项工艺,13个人物,几乎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表情。王贵平说,人物表情是最难刻画的,自己有了韩永胜老总的支持,一定会把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让它发扬光大。

共同的梦想

    采访中,三代传承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将传统老手艺发扬光大。

    杨宗新说,保护它,还要多创新,争取让青少年爱上它。

    韩永胜说,传承它,要建立培训学校,加大推广的力度。

    王贵平说,爱上它,不仅仅是把它当成谋生的手段。

    据了解,在今年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我国首次面向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设立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全国有60位杰出传承人受到表彰和奖励。此外,为进一步拓展和丰富“非遗”保护工作的思路、内容和形式,促进保护发展和传承,国家已决定制定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类保护规范与标准,并将启动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在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学艺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的同时,还将出台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专家建议,保护非遗项目,要靠事业化和市场化两条腿一起走路。市场培育起来了,传承人就可以靠“非遗”生存下去;传承“非遗”市场化及融资问题短期难以解决,政府扶持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对我们而言,今天多一点责任,明天就会少些遗憾,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我们的历史根脉将得以保护,城市记忆也将得以保留。

 

文来源:太原晚报20120609;本文作者:裴怡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1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