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开一代小生唱风——晋剧郭派艺术传人郭彩萍的艺术生涯

 

 

 

 

 

  郭彩萍牞太原市晋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省、市级优秀专家,是晋剧名生郭凤英所创立的中路梆子郭派小生艺术的传人。被专家和观众赞为活吕布、活寇准,翎子功堪称中华一绝。郭彩萍扮相俏丽英俊,洒脱飘逸,她的行腔甘甜醇厚,饰音质丽华实,音韵宽浑诱人,开一代晋剧小生唱风。代表剧目有 《打金枝》、《黄鹤楼》、《凤仪亭》、《蝴蝶杯》、《游西湖》、《薛刚反唐》、《杨门女将》、《双罗衫》、《三关点帅》、《书生拜将》、《十五贯》等。

    上世纪60年代,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其 《双罗衫》、《小宴》中的著名唱段,70年代,中央电视台录制名人名段影像,八九十年代,《三关点帅》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发行放映,《小宴》、《书生拜将》、《十五贯》、《凤仪亭》等陆续由音像社制作光盘发行。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彩萍女士所住的公寓。

    房子是老式结构,我们上到楼的最高层,开门迎接的郭彩萍一口地道的太原话让人倍感亲切。她的家异常简朴,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让你不觉得拘束。客厅的北墙开有左右两个门,不经意间营造出戏曲舞台的效果。我们进门时,郭彩萍正在给演员排戏,是《调寇》中的一段。她有些歉意地说,因为有一个学生要赶晚上的演出,你们得等一会儿了。有了这个等,我们才有幸看到她们师教徒学的全过程——郭彩萍自己演唱一遍,再让弟子们演唱一遍。就那么几个动作几句唱腔,反反复复十几遍。唱到哪个字出手抬脚,唱完哪一句转腰亮相,都像用量具卡着一样,真真正正的是:教的不厌其烦,学的一丝不苟。我们完全被她们的表演所吸引,一时间竟忘记前来的意图。

    待要演出的学生走后,郭彩萍才从角色里走出来。接受采访的她,思维敏捷,快人快语,面对那种从骨子里流溢出的鼓动力与亲和力牞让你无法不被她的情绪所左右。眼前这位在舞台上星光耀眼的小生,在台下同样浑身散发着一种摄人的魅力。

    艺术摇篮里的宠儿

    儿时的郭彩萍,少言寡语又安静,却独独喜欢看戏。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业余剧团玩耍。剧团里老艺人眼睛多贼呀,一下就瞄上了还在小学读书的郭彩萍。当时她只有八岁,杨柳般的小身段儿,白细的鸭蛋脸儿,是个眉眼透着水灵气儿的俊丫头。前辈艺人让她唱了一板乱弹,把大家惊得连声叫好。于是这个沉静乖巧的小学生,白天在校上学,晚上开始到业余剧团学戏。郭彩萍的嗓音洪亮,开蒙老师张安兴就让她学唱小生,先教她《双罗衫》中《汲水》一折。这折唱功繁重的“单片戏”很难讨胜,但勤奋好学的她,能唱得一上场就赢个满堂彩。观众们纷纷夸赞说:“这个小女娃娃,真不得了,把个愿为老妇人寻亲的美少年演活了!”

    1956年,专门培育青年演员的太原市晋剧三团的行家们非常欣赏小彩萍在业余剧团的演出,认定这是个有潜质的演员,因而破格录取她入团就演。1957年太原市晋剧团重新整合,将最好的尖子放在一团,“我到了这个团,老师们对我的先天条件和行当做了细致的研究和比较。著名青衣演员牛桂英老师等几位艺人觉得我的嗓音宽厚,高亢圆润,唱小生有些可惜,学青衣可望另创新派,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我就一面拜著名小生、我后来的婆婆郭凤英为师,研习小生精粹,同时又拜在著名青衣牛桂英和著名花旦刘仙玲门下,兼习旦角技艺。不过演来演去,我还是小生戏演得好。当时的市委书记也很关心我的角色定位,他同艺术家们反复研究,最后我的行当还是定做小生。”郭彩萍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她确定行当的全过程。

    为了全面培养郭彩萍,当时太原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和文化局局长,决定送她进太原市戏曲学校插班六年级学习。丁果仙是这个学校的校长,牛桂英和郭凤英又是这里的教师。郭彩萍在这里接受了正规的科班训练,既精进了技艺,又磨练了意志。她对这段学习生活有自己的总结:“拜郭凤英为师,先学的就是《黄鹤楼》、《小宴》等。这对培养训练小生演员,尤其是女小生的阳刚气质,十分重要,也是小生开蒙的正途。我学排《小宴》那会儿,常常整天戴着盔头练,一有空就摆弄那两根翎子,以致在前额上磨出硬皮来。那时候文化局领导特别关心我在艺校的学习,印象最深的是局长让我学习《红旗》杂志,说要走又红又专的路子。所以练腿功时我还边吊腿,边看书。读书、写字、画画,是提高书卷气的三要素,其中读书最为重要。”

    让晋剧走出国门

    综观山西的晋剧名家,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魅力征服着一代又一代晋戏观众,郭彩萍又是以什么样的艺术姿态为晋剧扬名呢?

    “我的老师都是晋剧名家牞但是鉴于国情牞他们没有机会走出去,而我有幸成为把晋剧带出国门的第一人。改革开放后牞国门大开牞太原市和日本姬路市结成友好城市。19867月,姬路市市长率领代表团来太原进行友好访问,在欢迎晚会上,我给日本友人演出晋剧《小宴》,他们被我的翎子功迷住了,奇怪两根鸡毛怎么能够甩出那么多的花样。他们市长说,我一定要请你们到日本演出。戏剧同行日本舞俑家滨田昌子通过翻译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表演,太奥妙啦!”现在回忆起演出后日本友人的现场反映,郭彩萍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仍然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在这里,还是让我们倾听一下她从艺生涯中最最优美的那一段旋律吧——

    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我应邀率团赴日本演出讲学一个月。我们还没到,票已经都卖出去了。首演《小宴》,台下的观众反应非常强烈,叫好声不断。以前演出都是用划正字来统计叫好的次数,当时根本就来不及,只好不停地划道道。中国驻日的程领事说,在日本看过很多戏,没有这么轰动的,接待的规格也没有这么高过。这次去日本,一共带了三个戏,除去代表作《小宴》、《三岔口》之外,还和戏剧同行日本舞俑家滨田昌子同台演出 《无量寿与钟馗》,剧情就是讲和平。在剧中,日本舞俑家滨田昌子用日文演无量寿,我用中文演花脸钟馗。当时排练得很紧张,我在太原根据剧情排演钟馗,练了一个多月,到日本后再与日本的日本舞俑家滨田昌子在一起排练,互相切磋。当时观看演出的中国留学生激动得都哭了,他们说,你们的演出这么受欢迎,实在是给中国人争了光,长了脸。NHK直播了演出实况,《朝日新闻》天天报。日本友人说,20年前,梅兰芳第一个把京剧带到日本,20年后,你第一个把晋剧带到日本。”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郭彩萍的晋剧表演艺术在省内大显身手的黄金岁月,那么,赴日演出之后,她和她的翎子功愈加地声名远播。1992年应邀赴浙江电视台录《小宴》翎子功片段,同年应邀赴上海电视台参加 “中华舞台一绝”演出并录音,1995年带 《小宴》、《调寇》、《三岔口》到宝岛台湾演出。演出结束,有外国观众走到台后,拿起郭彩萍的戏帽左看右看,嘴里不停地赞叹:“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

    “现在更不能收钱”   

    用郭彩萍的话讲,她的传承包括外传内传两条线。她的看家折子戏《小宴》是晋剧独有的,在《小宴》中,郭彩萍以独树一帜的翎子功刻画了吕布这个有勇无谋的酒色之徒,到了“入化”的境界。上世纪60年代,郭彩萍的《小宴》就开始往外传,评剧和京剧都曾先后移植过《小宴》,除去唱腔,这些剧种全盘用的是《小宴》的剧本和表演。

    1985年以后,郭彩萍走向院团领导岗位。她越来越感到培养人才是剧团的头等大事,就亲自去临县选拔了十几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带来太原学戏,给他们盖房子住,吃住管三年都由她个人出资。“这些孩子条件都不错,现在都20多岁了,在各个团里陆续都有了归宿。”

    说到此,郭彩萍的话音里透出一股轻松。

    从单位退下来之后,郭彩萍少了许多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牞也推了不少的演出,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传授郭派艺术上。她的家就是舞台,在家教授慕名而来的学生。像晋剧名家武忠先生一样,郭彩萍教徒弟也不收钱。“原来就没有收过钱,现在更不能收钱。不是说艺术不值钱,不是说拿钱才能教你。现在的文化娱乐方式对戏曲冲击得很厉害,城里孩子受不了学戏的苦,乡下的孩子家里的生活挺清苦。她们能刻苦学戏,我就挺欣慰的。”郭彩萍说得很诚恳。

    谈起戏曲面临的不景气牞她说牞受到冲击是正常的牞过去娱乐的形式少牞人们就是爱看戏。她认为艺术贵在创新,要努力出精品,同时要活到老学到老,戏曲要传承,一方面要把前人的学习好,另一方面,要加入时代的元素,自己要有创新,使它更丰富,才能把一个流派继承好,传承好。在对传统剧目演出的同时,郭彩萍还对其进行改革加工,“以前的郭派戏 《双罗衫》、《凤仪亭》、《审玉案》等都是十几场,人物淹在里面不突出,我都从唱念做武的各方面进行压缩,现在这些戏我市的实验团、青年团都在演。”她举这些例子来证实自己的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的观点。

    结束语   

    在郭彩萍给学生排戏的间隙,我们偶然环视了一下这位晋剧名家的房间:几乎没有一件新式家具,简朴得让你实在无法让眼前的一切和她的身份画等号。这和我们走访过的一些艺术家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想可能是她的工作太忙了,也或许她本来就是一个对生活要求很低的人。从她急促的话语、干练的动作、焦急的眼神儿里,我们充分感受到是她对于晋剧传承的使命感。

    因为还有学生等着上课,我们不便久留。从她家出来,夜幕已经降临,刚刚整修过的新建南路让人充满遐思。我们想:有像她这样的前辈无私地传授,何愁晋剧没有明天?不是说年轻人不喜欢晋剧,是他们根本没有走进过这些艺术家的生活。

 
 

 

晋剧郭派艺术传人郭彩萍演出剧照

 

 

 

 

 

 

 

 

 

 

 

 

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陈 威,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1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