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名载戏剧经典中——记蒲剧作曲家张峰

 

 

 

 

 

  数十年来,张峰为蒲剧的许多剧目创作了大量的唱腔,他为蒲剧三代名家设计过唱腔,他根据每个演员的不同特点,从每个戏的要求出发,塑造出了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由他担任作曲的剧目有100多出,许多唱段广为流行。其代表作有《三家店》、《燕燕》、《蛟河浪》以及戏曲电影 《窦娥冤》、《烟花泪》、《涧水东流》(眉户)、《一颗红心》(眉户)等。其中蒲剧影片《窦娥冤》音乐获1992年首届中国戏曲音乐“孔三传”奖、优秀创作奖。

    与上海东方卫视 “寻找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制组同行,使我们的采访行程变得急促、紧张且充满变数,314日晚730分采访张峰老先生就是临时的动意。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峰是我省四大梆子传承人当中唯一的一位作曲家。作曲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职业,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妙不可言,对此职业我们心怀敬意,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摁响了张峰家的门铃。

    想来是得益于音乐的滋养吧,现已84岁高龄慈眉善目的张峰依旧满面红光,闪烁的眼神里透射出艺术家所特有的激情和神韵。虽然我们的“突然袭击”让他有些猝不及防,但从他努力捕捉的记忆中,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他数十年的艺术人生脉络。

    改革给蒲剧带来新生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定式,从艺的人从小就要接受专门训练。问起张峰从艺道路的起始,他谦逊地笑了,说自己既不是什么音乐天才,也没有受过什么专门学科的教育,而只是凭着对音乐的酷爱和自我的努力。张峰幼年曾读过私塾,孩提时代就对7个音符充满迷恋。后来上了兰州志果高中,除去好读书之外,就是去唱歌、练琴、吹笛,有时候还会参加戏剧演出。高中毕业后返回家乡,成为一名音乐教员,组织学生剧社,从事演剧活动,1947年冬,县城第二高级小学演出的载誉城乡的《白毛女》就是他导演兼作曲的处女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张峰便“下海”迈入梨园行,开始了终其一生、倾注全部身心的蒲剧艺术事业。

    毕竟年代很久远了,我们请老先生讲讲艺术生涯中最难忘的事。略微沉思后,他为我们讲述蒲剧音乐必须改革的主要起因。1954年,蒲剧到省城参加全省第一次的戏剧观摩演出,当时的反映不太好,主要原因就是音乐落后。因为旧时的蒲剧一直没有谱,所以过去的蒲剧号称 “乱弹”。剧团从省城回来之后,当时的晋南地区文教局决定立即着手抓音乐,1955年,他就从运城镇文化馆被调到晋南民声蒲剧团当导演。张峰说他们这批新文艺工作者,差不多都是50年代初接触戏曲进入剧团的,那时候我们先是记录演员的唱腔和乐器点曲牌等,当把记下的唱腔词谱再唱给他们听时他们非常高兴和自豪,认为自己的唱腔原来是可以入谱的。接下来是给演员扫谱盲,降低传统的唱腔调门,紧接下来是同演员、乐队合作,进行新排戏的唱腔合作。在进行音乐唱腔设计的同时,乐队也增添了新的乐器,弥补了过去只有高音没有中低音的缺憾。乐器表现变得丰富多彩,演员和乐队大家齐声赞好。

    说到这里,张峰的语调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原来,当蒲剧音乐改革越深入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热爱蒲剧的好心人士出面阻拦。利用报纸对音乐改革进行批评和争鸣,说:“降低调门蒲剧失掉高昂风格了”,“定腔定谱限制演员的自由发挥,出不来唱家了”,“增加乐器是乱刮风,一窝风,入耳不中听了”,“蒲剧唱腔不能继承了”等等,与此同时,赞同改革的人士也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以上论点加以反驳。“如果谁认为不降低调门好,那你就按过去的高调门去唱,看哪个剧团跟你走,哪个演员跟你学,算你胜利。”“如果谁认为识谱不好,不用乐谱,演员随便乱唱,乐队乱跟,这方法谁能推广出去,算谁胜利”等等。争鸣一直延续了两三个月,直到山西省第二次文代会召开仍在进行,蒲剧音乐改革的讨论,成了文代会主要内容之一。“百家争鸣”对蒲剧音乐的改革是有利的,随着实践的检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的三四十个蒲剧团,包括陕北和豫西的八个团,大都采用了他们的这些改革经验。

    张峰很兴奋地对我们说:“1957年全省举行了第二次观摩演出大会,我们参加的剧目是 《薛刚反朝 (当时叫归宗图)》、《三家店》、《意中缘》等。头一个戏就是《三家店》,我既是导演又是音乐设计,我们这一下就打响了,都说改好了。京剧前辈名家程砚秋在专业报告会上作了充分的肯定。这几个剧目除荣获大会的全面‘演出奖’外,同时还获了音乐设计奖、导演奖、演员奖、演奏员奖等等。蒲剧在大会上受到来自二十多个省市观摩代表团的关注,纷纷要求和我们合影留念,讨要剧本、乐谱和导演经验,包括拍特技画面。蒲剧在这次大会上一洗当年人们观念中陈旧、落后、保守的印象,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著书立说为传承

    张峰老先生是全国驰名的音乐家,他对山西戏剧音乐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是—— 第一个在蒲剧界用简谱记录蒲剧音乐唱腔,并对蒲剧音乐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是最早搜集整理蒲剧音乐资料者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印行过其搜集整理、装订成册的《蒲剧音乐》油印资料。后与段连海、向亭年合作编撰了蒲剧史上的第一部音乐著作《蒲剧音乐》,成为专业及业余蒲剧工作者必备书籍。此书影响很大,是他成为现代蒲剧音乐权威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先后出版的 《蒲剧唱腔结构初探》、《蒲剧现代戏唱腔研究》、《蒲剧音韵》等都颇有影响。他还是《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志·山西卷》的编委和《蒲州梆子志》的副主编。《蒲剧志》的编撰工作是蒲剧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大事,张峰不仅出谋划策,而且身先士卒,担当起繁重的编撰工作,他对《蒲剧志》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在音乐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不但全面继承了蒲剧音乐的优秀传统,而且顺应时代的要求,勇于并善于改革和创新,先后创造了肖板、摇板、大甩腔等,丰富了蒲州梆子的板式。

    蒲剧音乐高亢激越,活泼流畅,板式齐备,结构严密。在表现上常以激情取胜,加之文武场的铿锵锣鼓和嘹亮的管弦乐声,以及琳琅满目的各种曲牌和富有风采和艺术上腔高板急的独特风格。张峰主张保留蒲剧剧种的音乐特点,重视蒲剧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反对脱离传统,他提出不顾本剧种特色的创新等于自掘坟墓。

    甘当绿叶衬红花

    我省剧作家、戏曲评论家纪丁曾给予张峰这样的评价:作为幕后人,对于广大观众是陌生的,可在梨园界他的艺术声誉却可同蒲剧的五大名演员比美。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张峰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音乐作品既有豪放刚健之情,又有婀娜委婉之韵,常常是“行进于雷鸣于皓月之间”,具有“山摇地动之后忽又见柳丝花雨之境”的迷人风采。他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传统的精华之中,又渗透着创新的心血。

    张峰和蒲剧界的三代艺术家都合作过,他们的唱腔大都经过张峰的加工润色。他为著名演员王秀兰、筱月来主演的《燕燕》所设计的唱腔,给人静谧、委婉、淳朴的感觉,充分展示了奴婢侍女的内心世界与顽强刚毅的性格特征。其中的喜剧部分的音乐听起来如桃花待春雨般的优美柔情;悲剧部分的音乐听起来有一种秋雨击梧桐般的悲凉意境。鲜明的对比对剧情的表现增添了魅力。他与著名演员张庆奎共同设计的《观阵》的音乐唱腔,悠扬中有节制,委婉中透着悲怆。他说戏曲音乐的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作曲活动,它需要作曲家把创作纳入传统的规范之中,需要作曲者对本剧种的传承过程及发展历程有深刻的理解。

    这些艺术家不管声望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们对张峰都是那么敬重。著名蒲剧演员王秀兰说:“我们蒲剧界有个张峰,那是值得骄傲的”。梅花奖的获得者任跟心说:“我们虽然成名了,可是眼见张导演这代人却老了,要是他们能年轻10岁,我们这批年轻人也有靠山了。”张峰先后为蒲剧培养了李恩泽、杨凯旋、武秉正、吴鸣、卫泽等一批优秀的作曲人才。为了蒲剧音乐能有更多的传承人,我们希望他的艺术生命年轻、再年轻,蒲剧艺术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1989年张峰先生离休。甲申年(2004年)四月初三是张峰先生80寿诞,临汾蒲剧院为其举办了隆重的生日庆典,表达大家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的敬意。他的一位学生在贺信中写道:“蒲剧这个古老的剧种就像一件古老的乐器,经老师您的张弦,更具有生命力,变得具有激人、服人、魅人的魔力,就像万年之老峰,绿色更殷牞百花放香,万紫千红。”

    如今牞张峰老先生依然在为蒲剧音乐的命运忙碌着。他最大的心愿是牞有朝一日《蒲剧唱腔萃辑》里的作品能够制作成音像品,以利于蒲剧艺术的发展传承。

 
 

 

蒲剧传承人张峰

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1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