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手工技艺篇

千锤打锣 一锤定音

  一面锣往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铜皮厚薄均匀,大小合格。最后定音的一道工序,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执锤,在锣面上不停轻敲碎打,耳听目观,寻找定音的很小的地方,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据此,民间便有了“千锤打锣,一锤定音”的成语。

    我省长子县享有 “铜乐器之乡”的美誉。据《长子县金石志略》记载,唐贞观元年(627年),在今长子县西南呈村所在区域范围的手工铜业作坊制作的响铜乐器就已享誉天下。如今的响铜乐器的形制与古代造型并没有太多出入,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古代乐器文化的特色。

    长子响铜乐器的兴盛与地方戏剧、宗教音乐关系密切。地方戏剧和宗教音乐的多样性使响铜乐器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这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源于西汉时期的乐户吹打乐;以打击吹奏乐为主的长子八音会;明末清初传入且至今经久不衰的上党梆子;民间闹戏的上党落子以及秧歌、鼓书、道情等。地方艺术形式的多品种更加丰富了响铜乐器的覆盖范围,也使得乐器逐渐多样化,适合于晋剧、京剧、评剧、梆子腔等戏曲伴奏。长子寺庙音乐主要有道教和佛教音乐。境内较大的寺院都有寺庙音乐,供奉神佛时打击吹奏乐并举,在此响铜乐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是手工作业的典型代表。响铜乐器以铜锡为主要原料熔炼制坯,然后再经过反复锻造等多道工序逐步完成。主要工序有:将铜坯放在土制火炉中升温至600摄氏度取出进行热锻;将热锻好的粗型蘸入盐水;使用各种型号的铁锤和铁砧子加工乐器粗型,由于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乐器各自有固定的音阶,所以要在锻打过程中不断锤打校音,定出乐器的基本音调和音质;在第一次定音时,使用锤子敲打乐器各个部位,调整材质厚薄程度,在基本统一的厚薄情况下再不断有区别地用锤子“拉紧”和“放松”分子间的组织结构,使乐器产生理想的音色;然后使用传统刮刀将乐器正反两面铲平刮亮,旨在铲平锻打过程中泛起的铜皮等杂质,如果不刮平,则会直接影响乐器的音响效果;待完全抛光后,继续深入调整音色、音质和音调,做到同类乐器音响效果一致,不同类型乐器音响个性鲜明。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的传承主要为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形式。

    由于响铜乐器的工艺制作习艺周期长,体力劳动强度大,尤其是“一锤定音”的技术,需要匠人对整体工艺流程完全掌握后才能够有资格学习的高难度技术,更是需要凭借学徒自身悟性和长期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的。目前在长子西南呈村精通全套手艺的老一辈民间匠人只有三位,其中一位已有81岁高龄,另两位也有70多岁,他们的子女中没有几人继承技艺。现今西南呈村的中青年一代精通全套手艺的不超过六七人。在20世纪90年代西南呈村还有16家生产,目前存留6家。

    现在的手艺人已经采用先进的空气锤而不完全手工锻打了,“千锤打锣”已成为历史,民间匠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锤定音”的技艺也不知还能传多少代。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1-07 )

太 原 道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