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长子鼓书

 

 

 

 

 

  长子鼓书形成于我省长子县并广泛流传于周边地区。长子县享有“曲艺之乡”的美称,上党地方曲种近1/3出于长子县境内,长子鼓书是其中独具特色又影响较大的说书形式之一。

    关于长子鼓书的来历,未见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当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长子鼓书是由长子一带兴起的“木板书”(也称“大板书”)和“小板书”逐渐合流演化而成。“木板书”由花小狗创始,表演时的动作方式为“走动”,即以小墩鼓和挎板击节,唱两个字打两声鼓;“小板书”表演的动作方式是“坐着”,由长子县后西堡头乡冀家岭艺人施全忠创始,演出时,用六块小竹板绑在左腿,代替了挎板,又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木制机械,用右腿牵引机械打响木鱼,代替书鼓,腾出手来拉二胡,而后又发展为用小钹代替木鱼,加入小锣伴奏表演。1942年,长子县石哲镇马家峪成立了长子历史上第一个由盲人参加的曲艺队,为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木板书”的基础上吸收了上党梆子、落子、柳树道情及河南坠子等唱腔。新中国成立后,长子曲艺队伍更加壮大,诸多支轻骑兵活跃在县内外的村庄。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更是风靡了整个上党地区,并走出山西与陕、蒙、冀、鲁、豫的兄弟曲种一争高下,抢占市场。

    长子鼓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长子一带的方言说唱,通常以单人敲击书鼓和简板并自拉二胡伴奏的演出居多,后来也出现有双人或多人分持不同伴奏乐器配合说唱的演出形式。道白在20世纪中叶之后,除老艺人外,均用地方官话;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流水板、数板、垛板、悲板等;伴奏乐器除书鼓、简板、竹板外,还有板胡、二胡、低胡等。伴奏方式为间奏式,即演唱时不伴奏。另有器乐曲牌用于开书前的“闹场”演奏。20世纪80年代,长子鼓书艺人申忠林(艺名胖肉)认为以往的传统唱腔过于单调且不适用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开始对唱腔进行改革,因为他过去曾在县曲艺队向河南坠子艺人学习过河南坠子,因此首先将长篇书目中的个别唱段改用河南坠子曲调演唱,并且开始教授徒弟。之后,当地艺人们纷纷效仿并开始尝试夹唱其他剧种、曲种的唱腔,这种做法使长子鼓书具有了极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尤其在演绎长篇书目时更加生动和贴近剧情。

    1980年之后,长子县出现了很多民间班社,班主都曾经是曲艺队队员或学员,他们自己投资购买乐器、招演员、做宣传、揽生意,开始把长子鼓书推向市场。现在仅长子县就有鼓书说唱团七十多个,从业人员约一千五百多人,都是民间组织的,从业人员300人至400人,年龄以30岁至40岁为主。演的都是传统长篇书,有改编的旧书,也有花钱请人编导的新历史书。出现了与说唱团长期合作联系演出的经纪人以及搭舞台为生的个体户。说书一般都是一说三天,一天两场。演出可以一年到头天天演。二十多年来,说唱队员们的年收入呈上升趋势。

    长子鼓书擅长叙事和刻画人物,尤其擅长表现爱情、公案题材,富于生活情趣。既可叙事,又可抒情,还可说理。近年来随着当地老习俗重新回归,当地老百姓开始要求听传统书目。长子鼓书艺人们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广泛收集、整理、编排以及移植传统书目,如《五女兴唐传》、《回龙传》等,并邀请专门人员撰写、编排新长篇历史书目。在演出时,为了适应观众欣赏意趣的变化,唱词和道白趋向于通俗化、口语化、俚语化。唱腔音乐也有了新的变化。长子鼓书是我省为数不多的获得新生的曲种。

 
 

 

长子鼓书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