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牛郎织女传说(和顺县)

 

 

 

 

 

    牛郎织女的传说由《诗经·大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和人们的星辰崇拜心理演变而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尽管故事的传播有着多地域、多元文化的特征,但是山西省和顺县是其发生地应无可置疑。和顺县地处山西省东部,至今松烟镇南天池村一带仍保留着“七夕文化”的诸多记忆。

    地名串出故事。以和顺南天池村为轴心,半径2公里至3公里之内,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相关的地名有十多处,这些地名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对应,形成了一条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链。天河梁、牛郎峪、南天池与磨子峪(簪峪)是地方志中早有记载的地名或村名,其余地名及相关景物名称均长期流行于民间,如今能见到的有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金牛洞、老牛口、牛头山、相思背、喜鹊山、八仙洞、驴打滚、磨簪石等等,还有如今已毁圯的王母娘娘庙、李天王塔遗址等。

    传说中,织女下凡沐浴的天河池位于天河梁山腰处,是长期山水冲积而成的水塘,池边石缝中山泉汩汩,经年不息。石缝中生长出一株椴树,主干已于百年前被锯,支干如今已长成合抱之形。有关专家称,该树至少有500年历史。椴树后有两座山石垒砌的小庙,即村民所言牛郎庙与织女庙,形态原始,巍然独存。

    南天门是传说中织女沐浴的必经之地,也是后来天兵天将下界落地之处。观其旧址基石,门庑浩大,大约建于明清之际。旧南天门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如今的南天门是1962年南天池大队重修的,距原址东移约四米。

    习俗演绎信仰。围绕牛郎织女展开的故事情节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多种元素,“七夕风俗”亦包含了诸多的民族文化心理,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完整性。民国《和顺县志》记载:“七月初七,处女用瓦器生五谷芽,向牛郎织女乞巧。”村民在这天讲究放鞭炮、贴牛郎织女图案的窗花、敲锣打鼓“接织女回家”。现在,村民们每逢“七夕”仍有“看天”习俗,晚间在院中朝南向摆上桌子或案板,上面供奉连着杆茎一起煮熟的毛豆和带苞叶煮熟的玉米,然后燃香拜天,祭祀牛郎织女。南天池村民自古保留着养育耕牛的习惯,曾长期流行“牛死埋葬”的风俗,至今家家户户养牛,少则几头,多则几十头。这里曾经家家户户纺线织布,村民保存着古老的织机和纺车。村内妇女善于刺绣,农闲时,农妇们常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展示手艺。

    南天池村还传承着牛郎织女传说的韵文体吟诵。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南天池一带的村庄有演剧酬神的风俗遗存,当地人叫“敬神戏”,主要戏本有才子戏《吕蒙正赶斋》、二十四孝故事《卖苗郎》、《探亲》等。无论演唱什么剧本,唢呐开场后,演员必要吟诵一段韵文:“天河梁下一清泉,一棵椴树盖得严。谁要喝了天池水,能成长生不老仙。”“喜鹊好,喜鹊好,喜鹊展翅搭天桥。牛郎织女天桥过,不知天桥牢不牢。”

    神话传说有着古老的渊源,很难确定其原型所在,但神话的发生地是可以考究的。对牛郎织女传说进行“寻根问祖”的考察,实质上具有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2008年七夕节期间,和顺县组织村民进行乞巧比绣品大赛,并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论证。在经过多次调查和寻访后,专家们认为:牛郎织女传说产生于农耕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鉴于众多有关牛郎织女的遗迹、传说和习俗都集中在和顺县南天池村一带的史实,有理由认为和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和流传中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如今牛郎织女传说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信仰和生活的一部分。

 
 

 

和顺县牛郎织女风景区自然风光,本页照片由行者不飞拍摄

 

 

 

 

 

 

 

 

 

 

 

 

 

和顺县牛郎织女风景区自然风光,本页照片由行者不飞拍摄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3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