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潞城民间社火

 

 

 

 

 

  我省长治潞城的贾村民间赛社是一项蕴含古代礼仪、风俗、民间艺术的民俗活动,是农耕社会“春祈秋报”古俗古风的遗存。

    贾村赛社保存着宋元时的面貌特征,每至赛社必请农业始祖 “神农炎帝”以及“土地”、“风雨雷电”诸神,活动中有“祭太阳”、“祭太阴”、“祭风”、“祈雨接水”等风俗仪式。活动中所保留的模仿唐宋帝王寿诞的礼仪活动,再现了古籍文献资料中的情景,遗存着宋元伎乐表演特色,也可以从中窥见明代乐户制度的形态。

    在长治潞城贾村,流传着“每年一小赛,四十年一大赛”的古规。该村民间还保存着自明代相传的《周乐星图》赛社礼乐用本,该本依照宋元旧规,按宋徽宗“大晟”礼乐规制,记录着由“四十大曲”而来的队舞队戏以及宋元杂剧。直至清末民初,贾村赛社历代相承,各届赛社均由当地“乐户”承应伎乐,演出队戏、院本、杂剧。

    贾村赛神活动场面宏大,仪节繁缛冗沓,上百人的队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每逢赛社,主神庆寿,百神共祀,邀请诸神前来赴宴,先要举行“下请”、“迎神”仪式。迎神这一天最为热闹,村民抬着銮驾仪仗、神楼神马,举行各种社火表演游街转村。迎神回庙后,举行安神升殿仪式。之后三日赛社,分别称为“头赛”、“正赛”、“末赛”,最后以送神结束。在三日赛社中,主要的礼仪是“供盏”,模仿帝王寿宴的“盏次”,每日早、午、晚三次供盏。早供卯宴三盏,午供七盏或十二盏,晚供八盏。每次供盏,先 “一茶三酒”,再接每盏两趟(先果后食),每趟都在神前敬酒。供盏完毕,最后再献一趟茶,供盏结束。供盏过程中,“亭子”端盘,“帏子”执仗,人数由神位多少而定。前行细乐8人,报食、亭帏、押盏人员分列两行相随,号称“东西两班”。队伍按规定路线,东上、西下。在整个礼仪中,以前三盏礼规最严,强调“吹头盏,唱二盏,舞三盏”,即头盏细吹细打,二盏靠乐歌唱,三盏队舞或队戏。文舞即“花队”女舞,武舞多为戴面具的迓鼓队和“再撞再杀”形式的舞蹈。

    当地俗谚有 “庙赛看三行,王八、厨子、鬼阴阳”之说,特指乐户表演、神厨制作、阴阳家主持礼仪在赛社活动中的重要性,因“三行”关系着赛社的成败,一般要邀请相对固定的传承者。贾村赛社因连年举办,自清末以后便由本村人员担任“三行”,只有赛社乐户仍循旧规邀请境内乐户后代。在活动中,乐户穿戴的服饰样式特殊,头戴七折八扣小帽,箍以额翼(又称花抿),上插雉尾,象征翼星崇拜;身穿前短后长的“龙褂”,从前面看似马褂,从后面看又像长袍,或穿有领无袖的“开氅”。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插祭”,它既是赛社神场的布置设施,又是特别的祭祀用品,用面雕镂、油炸,然后经过巧妙扎结,组成一个高宽如墙、状似层楼的面塑建筑,每层之间还插塑故事人物。赛社乐户的传承多为家传口授,平顺西社村王家至今仍有乐户的后人执业吹打,1985年山西省文化厅对此项活动进行录像时,王家献出遗存的杂剧抄本,并由第四代传人王福运口授了院本《土地堂》,对赛社文化遗存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也有学者在考察中搜集了一些文字和实物资料,并对当地的乐户作过较全面的调查。

    贾村赛社曾于1985年、1997年、1999年、2004年、2006年举办过5 “仿古大赛”。其间,一批老艺人包括赛社主礼先生、神厨制作等相继去世。由于赛社活动涉及人员众多,费用支出较大,远非一村或多村之力所能及,古老的赛社活动处于失传的险境。

 
 

 

潞城民间社火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3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