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平阳木版年画(临汾市)

 

 

 

 

 

  平阳民间木版画是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中国“年文化”的产物。我省晋南盛产麻纸,枣木甚多,是木版印刷的理想材料。宋金时期,晋南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这是其成为木版雕印发源地的重要原因。历代不仅官府在这里设置出版机关,私人开设书坊也很多。平阳木版画产地主要分布在平阳(今临汾)、浮山、绛州(今绛县)等地。

    发展过程

    平阳民间木版画兴于宋金,盛于元,明清时期是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当地老艺人讲,宋代时,山西绛州著名的画工杨威,以擅画《村田乐》而闻名京华,他的作品是汴梁城纸画市场的抢手货。金灭北宋后,将从汴梁掳来的刻印工人迁到平阳,这里成为继汴梁之后的北方重要雕版中心。《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民间木版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有“版画之头,平阳启之”的记载。

    平阳民间木版画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成熟期,起初为佛、道教刻印图书,随后走向民间。

    到明清时期,木版年画无论在印刷的品种还是在生产规模方面都达到了顶峰,仅临汾城内,就有益顺画店、德隆画店、兴昌画店等,洪洞县城内的瑞兰斋、天泰成画局,曲沃县的同成纸局常年雇佣很多工人印刷木版年画。据统计,明清时期临汾及周边地区有大小作坊百余户,每年印刷发行木版年画共计有近1亿张。

    题材

    平阳民间木版画以戏曲题

    材为多,这与当地戏曲繁荣有

    关。临汾自金元时期即成为戏剧

    摇篮,以戏曲题材为主要表现内

    容的平阳木版画,在中国木版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木版画将动态的戏表现为静态的戏,将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的美。

    戏剧人物画中人物着戏装,是根据舞台演出时摹写而来,如《黄鹤楼》中,刘备穿蟒系带躬身向周瑜作揖,周瑜戴紫金盔,插雉尾,穿袍靴,足蹬瓷墩,左手端带,右手高举,怒容满面;赵云穿铠甲,手抱竹节;东吴兵将则手拿长矛立于楼口,背后江水滔滔,将那《黄鹤楼》剧中紧张精彩的情节,尽善尽美地刻画出来。

    种类

    平阳民间木版画除了年画外,还有中堂、屏条、拂尘纸、灶君、门神、天地神画,以及窗花、灯花等画。拂尘纸画俗称“扑楞纸”,是张贴于炕柜、墙窑、碗架、桌边的画,既防尘,又起装饰作用,故形式都是横方型。还有纸灯画,是专为农民自制灯笼的张贴画。

  制作工艺

    平阳民间木版画的制作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刻制木版,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临汾一带的木版画多使用枣木做刻版,用麻纸印刷。在成图过程中,有完全的木版刻印,也有少量的用手绘。

    传承

    平阳民间木版画作为综合艺术,将木版雕刻技法、色彩、线条、题材融为一体,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有明确记载的传承家族,有平阳的徐家(宋)、姬家(金)、张家(金)、姜家(元)、温家(明)等。宋金时期的木版画 《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义勇武安王位》就分别出自姬家和徐家,它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民间张贴画(版画)。现在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收藏的《丁公》、《善火福水》等也属木版年画中的罕见珍品。

    1938年日寇侵占临汾后,木版画的制作受到严重影响,襄汾、新绛一带木版年画作坊多被烧毁,几乎绝迹。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的美术工作者曾为木版画的恢复做过大量的工作,晋南的美术工作者赵大勇等人在广泛收集原存的旧木版年画的基础上,于上世纪50年代酝酿筹资恢复平阳木版画的生产,并一直从事研究、整理、创新木版画工作。200212月,山西省文物局批准赵大勇个人办临汾市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

 
 

 

 

 

 

 

 

 

 

 

 

 

 

 

 

 

 

 

 

 

 

 

 

 

 

 

 

 

 

 

 

 

平阳木版年画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