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晋祠庙会

 

 

 

 

 

  晋祠庙会是流传于太原市晋源区的一种民俗活动,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赛神会。

    《晋祠志》中有关于“祀圣母之神”的记载:“农历七月初二,太原县城和晋祠绅耆于圣母殿举行祭典”,“高潮似乎在初四、初五两日,那些头面人物领着八人抬搁(铁棍),至圣母殿前恭请一尊圣母出行神像,百姓则备鼓乐旗伞和铁棍十数台一起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穿村入城”,“日暮时分,搁上张灯,远看犹似星河闪烁”。除此以外,晋祠庙会的另一特色是演剧和赛会:“数日之内,水镜台上锣鼓铿锵弦乐悠扬,各地民间戏班子相继登台献艺演绎人间悲欢”,“祠庙之内及附近街市,农商云集,摆摊设点,货品琳琅,人流如织”。同时还有像背棍、铁棍、龙灯、旱船等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百姓,聚集到这里,烧香拜佛、求神祈雨,以求丰收、安乐的年景。

    晋祠最早为晋国始祖唐叔虞祠,唐建奉圣佛寺,宋建圣母殿,明代又盖起了水母楼、台骀庙等。祠内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而以祭祀圣母之神为最。“圣母原来是邑姜”,即为唐叔虞之母。长期以来,晋祠水乡的百姓出于生存的需求,一直把圣母当作晋源水神祭祀,春夏祈雨,以祷丰年,渐成气候。自明洪武二年(1369)给圣母加封号后,七月初二为祭祀圣母的活动已形成传统盛典。《太原县志》载:“农历七月初二为圣母诞辰”。祭祀圣母形成了祀神、演剧酬神和赛会交易三位一体的庙会习俗。晋祠农历七月初二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传统赛神会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在水镜台演戏酬神。七月初二是祭祀圣母诞辰的正日。县、乡、村社的官员、乡神、社首,斋戒、沐浴、躬至晋祠,致祭圣母之神。在圣母殿前的献殿,陈设香案祭品,然后上香鸣钟,由知县恭读祝文,行礼如仪。并自正日起,水镜台演戏五日,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把赛神会有序地推向高潮。晋祠附近百姓齐到圣母殿跪拜叩头,上香祈福,从晋祠庙内至晋祠村大街小巷高棚林立,人山人海。从七月初四起,是圣母出行日,县城南关龙王庙、古城营九龙庙是出行的行宫。县城绅耆率领四街百姓举办迎圣母出行仪式,四街组织社火表演。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小时候圣母的妹妹相貌丑陋,而且爱流鼻涕。圣母便说“他日你若能有出息,我便屁股见你”。后来她妹妹果然出人头地,受到人民尊敬。从此每年七月初二庙会期间,圣母坐着銮舆去看她妹妹时,都是倒着进门。有一年,人们抬着圣母的塑像去古城营村,嫌调头麻烦,便提议正着进门,结果抬杆折断。从此,再也没人敢提正着进门了。初五迎东关龙王神像十七尊,奉于南关龙王庙,至此,七月初二赛神会活动基本结束。在庙会期间,商贾云集,各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工艺、玩具、杂耍纷至沓来,成为太原历史上著名的传统庙会。

    七月初二盛会,反映出人民对农业生产、水利事业的极大关心。当时,百姓把圣母邑姜当作晋水水神来崇拜。明清至民国时期,晋祠七月初二盛会同时也是晋、冀、绥、豫等数省商业交流的盛会,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声色优美,参与庙会的人数多达20万,也是各种民间艺术展示的总汇。借此机会,人们招呼自己远处的亲朋好友来看热闹,前来聚会一番,庙会也是社交的机会。正是这些庙会、集会和各种节日,给老百姓平淡的生活带来了念想和无穷的乐趣。

    如今晋祠庙会原有的祀神仪式由淡化直至隐退,演戏从酬神而转为娱民,人们在活跃文化生活的同时更看重人际交流,庙会的重心渐渐落在了集市贸易上。传统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日渐消失,物质贸易在庙会上成为主角。现在的人们把赶庙会叫逛庙会,一个“逛”字道破了现代人到庙会的心态,为的是寻快乐、看戏、看热闹、吃喝玩、会亲访友或交际,成为调剂生活的一种风俗。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