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太原是当代中国北方的文明古城,这座2500多年的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太原建设成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今年九月,我市已启动实施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程,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我市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晋阳文化、塑造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进特色文化名城建设。如果申报成功,历史文化名城,无疑将会成为我市的一张新名片。
●与山西共享文物大省称号的有陕西、河南两省,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序列里,两省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山西。而有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全国第一的山西省仅有1市4县入选,即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代县、祁县。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太原没有及时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行列,这与我们山西文物大省的称号和地位显然极不相符。
●太原是战国名城、北朝陪都、大唐北都、九边重镇和晋商之都,与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的其他中国文化名城相比,太原文化积淀的厚度和文化内涵的丰富丝毫不会逊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文化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矿,文化资源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源泉活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进行为期180天的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全球文化交流活动,太原应该在此前加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这对提升太原的文化形象和综合实力,对太原未来的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榜上缺位,不能说不是国人的一桩憾事。
A
太原没有及时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行列,无疑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从1982年开始,中国实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截至2007年9月,列入保护名单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到110座。这些城市中,有的多次作为帝王都城;有的曾是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有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有的拥有珍贵的文化遗迹而享有盛名。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遗存,为世界回望中华文明打开了一扇扇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毋庸置疑,太原就是一座极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红色纪念意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据2004年12月31日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城市数量达661座,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全部列入名城的行列,呼和浩特、哈尔滨、吉林、沈阳、南京、杭州、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桂林、海口、成都、昆明、遵义、拉萨、西安、银川等21座城市榜上有名,仅有山西、河北、甘肃、安徽、青海、新疆6省(自治区)的省(区)会城市没有列入名单。
与山西共享文物大省称号的有陕西、河南两省,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序列里,两省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山西。河南列入名城的有7市1县
(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浚县),
陕西有6市(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而有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全国第一的山西省仅有1市4县入选,即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代县、祁县。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太原没有及时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行列,这与我们山西文物大省的称号和地位显然极不相符。对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文化资源大省来说,无疑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B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文化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矿,文化资源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源泉活水
太原古城有大量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迹和典型遗存,有鲧筑城郭、大禹治水的神话,有神农稼穑、帝尧旧都的传说。太原建城的历史超过了2500年。据《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公元前497年“晋赵鞅入晋阳以叛”。也就是说,此前已有了晋阳邑。当时的晋阳城(遗址在今晋源区古城营村)由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督率建造,“城高四丈,周回四里。”(《左传·成公六年》)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上古至北魏,全国城邑的数量累计在3000处左右,其中的古都城约180处。太原即是其中之一,她既是中国北方的文明古城,也是历史上军事和经济的重镇。太原是战国名城、北朝陪都、大唐北都、九边重镇和晋商之都,与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的其他中国文化名城相比,太原文化积淀的厚度和文化内涵的丰富丝毫不会逊色。
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之处的太原,历史上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生存发展,近年来太原发现的娄睿墓、徐显秀墓等北齐墓葬,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实物见证。一座印证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隋朝虞弘墓葬,震惊世人,根据出土的实物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艺术特点判断,那时的太原城已然就是一座国际化的都市。
唐朝中期,太原城池达到了空前宏大的规模,沿着汾河两岸形成一个城市集群,城周长42里,城门24座,东城、西城和中城并立,府城、县治分列,演绎出“龙兴之地”的盛唐气象。唐代太原诗人王维、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白居易,他们璀璨夺目经久不衰的光彩照亮了中国的文坛。
晋水汾河孕育了晋阳文明,周柏唐槐见证了太原兴盛。按照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太原具备了比较充足的条件:一是保存的文物比较丰富;二是有相当数量的历史建筑物;三是一些街巷如米市街、羊市街、柴市街、棉花巷、剪刀巷等等都保存着宋代以来的一些历史环境和民俗风貌;四是太原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发生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重要事件和许多著名人物,如“三家分晋”、“刘恒治代”、“北朝称雄”、“李渊起兵”、“五代更迭”、“北宋毁城”,明清时期太原成为晋商之都,近代以来的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太原在全国的影响力始终不绝,绵延两三千年。
C
太原已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了很好的前期铺垫
2008年9月起,太原市正式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程。
太原市委、市政府有一个对历史文化以及太原可持续发展认识非常到位的领导集体,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同志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极强,文化兴城的思路清晰,他认为太原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太原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晋阳文化,打造古都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太原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会大有益处。像娄烦县这样的过去以煤、铁、焦等高污染、高排放的地方,是山西省的水资源保护重地,因此太原市2006年初提出“放慢污染产业的发展速度,打造山西第一生态县”的战略。今年以来,为了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太原市率先提出煤炭产业逐渐退出市区的发展思路,强化推行绿色城市化理念,积极营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全新形象,这些为太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了很好的前期铺垫。
一个城市不能只有GDP等看得见的硬实力,还需要安全、秩序、精神、文化等看不见的软实力。软实力属于一种非显性的、内在的力量,但它有着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对城市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左右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未来走向。从全省范围看,太原作为我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桥头堡,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进行为期180天的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全球文化交流活动,太原应该在此前加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这对提升太原的文化形象和综合实力,对太原未来的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正在成为全球的核心议题,能源大省的省会城市如何成为能源节约的典范,成为文化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家园,世界肯定都会关注她——太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