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慈善美名传天下的万荣李家

  一个大院就是一部晋商发展史。一提大院,人们首先会想到晋中,但在晋南这方土地上,也有一座令人瞩目的慈善世家——万荣李家。

  土布起家 诚信为商

  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李氏家族祖籍陕西省韩城县相里堡村。明永乐年间,因当地遭灾,一位名叫相里百泉的人只身漂流,东渡黄河,落户于山西省原万泉县(今万荣县)薛店村,以缠簸箕扎罗底为生。当地人叫相里姓不习惯,就简称他为“老李”,时间一长便演变为李姓。

  明末年间,第八代的李永山迁居万泉县人口较多的阎景村,以农耕为主,兼小手工业。1821年,第十三代李文炳开始弃农经商,做起了逢集赶会摆卖土布的生意。1823年,李文炳捕捉到陕西靠近宁夏、内蒙古的靖边、安边、定边一带因自然条件限制,不能种植棉花,布匹奇缺的商机,便组织马帮托运土布跑“三边”,返回时捎上皮货、药材、杂货等,被人们称为“边客”。李文炳以诚为本,资金日丰。

  1827年,为进一步拓展业务,李文炳带着两个弟弟李文阶、李文蔚开始在“三边”设立庄点。1830年,三兄弟分别在阎景村创建“通顺诚”、“通顺兴”、“敬信义”商号,从现买现卖的小商人转为批零兼营的坐商,以“信、义、诚、恭、谦、和”为经营信条,赢得广泛赞誉。

  1852年,“敬信义”的分号逐步发展到西安、平凉、兰州,并开始实行股份制。由于人力股的出现,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各商号掌柜以商为家,以业为生。

  1865年前后,李家兄弟不仅在总号中入股经商,还利用分红所得各自发展自己的商号。银川的“敬义泰”商号,后来发展为宁夏八大商号之首。

  第十四代“敬”字辈、第十五代“道”字辈时期,李氏家族的生意已遍布山西、陕西、上海、北京、天津等15个省市,40个地县,共100多个店铺。经营项目有布匹、食盐、日杂百货、皮货、京货、药材、茶叶、绸缎等,并生产加工销售糕点、玫瑰露酒、枸杞酒、黄酒、酱菜、酱油、陈醋等。为方便经商,又在各地开设钱庄、票号汇兑业务。李道行还牵头在秦晋两省各地开办炉院、纱厂、帆布厂、花店等工厂。

  1870年到1930年的多半个世纪,是李氏家族经商的鼎盛时期。他们通过传统农业聚集了资本,然后转入商业领域,又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成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家族能连续实现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并与时俱进,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而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惠泽四方 慈善世家

  李家世代被称为善人。特别是第十二代的李廷槐、第十三代的“文”字辈、第十四代的“敬”字辈、第十五代的“道”字辈,其善举之事数十年从不间断。

  清光绪三年,天大旱,人相食,屠牛马,种几绝,斗粟白金四两。为救灾民,李家出资在万泉一带放赈舍饭,救活百姓无数。“敬”字辈的李敬修,慷慨好义,常周济贫民。万泉书院坍塌,李敬修带头捐助了五百金。为重教兴学,李敬修又出资在本村修建一所小学,每年还拿出三十金资助寒家子弟上学读书。

  清光绪二十年,县内孤山洪水暴发,阎景村内许多房屋倒塌,粮食被淹没,李敬修、李敬伦同侄子李道升组织家人为村民舍饭施衣,使村民无一人受饥饿。“道”字辈的李道行、李道升、李道在、李道荣、李道临等均秉承先辈遗风,同样慷慨为人,乐善好施。

  耕读传家 训导子孙

  李氏家族素有耕读传家的门风。为教育子女,李家在自家院中专门建造了私塾院,且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李家6岁以上的男女孩童,都要上私塾院读书。学习大致分启蒙教育、读书教育、开讲和开笔作文等。教学方法主要有点书、还书、温书、写字、练习对偶句等。李家教育子女不局限于私塾教材内容,而是把文化教育、品行教育渗透到各个角落。

  李家还非常重视女孩女德女容方面的教育,等到女孩们识字以后,就要求她们研读《女儿经》《女戒》《女训》《烈女传》等传统女子教本。李家的女主人特别崇尚中国古代四大贤母教子典故,平时纺线织布闲暇时,训导儿孙必引用“仉氏择邻,断机勖学”、“画荻传书”、“和丸助苦”、“二十四孝”等故事。教育女孩,必以“曹大家”、“孟德耀”作为最好的表率。

  目前,李氏家族的后裔四五百人,他们中有学者、教授、军官、律师、工程师等,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及中国等地。

  荣归故里 轰动乡邻

  在李氏家族中,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行浪漫的异国爱情,一直传为佳话。

  1907年,清廷为培养西学人才,在各省选派留学生,27岁的李道行同堂兄李道在均以优异的成绩录取。到达英国苏格兰州格拉斯哥城后,李道行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旅馆里,结识了这家旅馆老板的女儿麦克蒂伦。麦克蒂伦年仅十七岁,金发碧眼,大方靓丽,在格拉斯哥一所高中读书。而此时的李道行不仅潇洒倜傥,而且性善至孝,宽厚诚实,麦克蒂伦被他深深吸引。

  1910年,李道行进入格拉斯哥皇家实业专门学校纺织科学习。此时李道行与麦克蒂伦已相识相恋三年。1911年,李道行以书信征得父母同意后,与麦克蒂伦在英国结为伉俪。1914年,李道行学业期满毕业,同年麦克蒂伦生下一男孩,取名大煐。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李道行偕同麦氏绕道西伯利亚回国,历时半年之久。

  李道行同麦氏荣归故里的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整个阎景村的巷道、房上、树上都站满了围观的人。麦氏性情温和,知书达理,待人处事十分友善,她不远万里来到李家,给李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麦氏亦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又涉猎中国历史,弹一手好钢琴,侍奉公婆严谨持重,和颜悦色,常得其欢心,麦氏对其子女教育特别严格,从不因小事姑息迁就。正是凭借这样的贤内助,李道行才能专心致志经商,生意越做越大。

  民居奇葩 独具魅力

  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

  整个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其中,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心理特点。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氏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院落四周所建房屋,抬梁屋架,千茬瓦屋面,花脊吻兽,外看似两个院或三个院,也叫二进院或三进院。每个院落的南房、北房、腰厅及东西房山墙都是用砖砌筑的马头墙。高出屋面的马头墙是借鉴徽式建筑风格而作,最高为7.09米,最低为6.74米,不仅能防火,而且还能起到防盗作用,这种高大封闭的“马头墙”,错落有致,高低起伏,使静止呆板的墙体显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也隐喻着整个家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近二百年来,李氏家族有过繁荣,也有过衰败。李家的经商史至今仍是新晋商的榜样。如今,当我们走进李家大院时,仿佛投进吉祥的怀抱: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砖、木、石雕;丰富精美的字画、碑帖;展室里的创业、经商、善举史等等,既让人大饱眼福,又令人回味无穷。

  李家大院概况:李家大院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物旅游胜地。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张刚忍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11-2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