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文明家园:榆社县福祥寺 梨花丛中隐古寺

  榆社县,位于我省晋中市东南,属上党盆地北。由于地处我国佛文化传布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同、洛阳和古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南)三地的中心,历史上也曾是弘法的重地,其境内佛教文化遗存较多,千年古刹“福祥寺”——就是其中之一。

    我对福祥寺心仪已久,但因俗事几次不得成行。前两天,在孩子们高考之后,才一同拜谒了福祥寺。从县城西行25公里,便到了云竹湖北岸的岩良村。该村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显得村貌一新,人人精神。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往东望去,只见大片的梨园中有座朱红的古寺庙,寺南几百步就是令人神往的云竹湖。在墨绿梨园和湛蓝湖水的映衬下,寺庙愈显神圣而庄严。如果我们春天到来,就会看到福祥寺隐藏在大片梨花丛中,而面南临水的胜境。福祥寺前的湖边树影下,都是钓鱼者的身影,有的不停地甩杆拉线,收获者便喜形于色;有的干脆把鱼杆插到湖边,人到凉棚中、树阴下学起了姜太公——愿者上钩。谁又能说得清鱼与禅的关系呢?听说,来此旅游和休闲的人还真不少。

    福祥寺,原建的地形应在黄土高梁之上,因云竹湖的修建,成为现在临湖的寺庙。寺庙原为北南东西都有建筑的大庙院,而现仅存正殿5间,进深3间,升、斗,插飞繁复,出檐深远,具有典型的金代建筑特色,也由此后人推断,应为金代时重建遗迹。据传,正殿正墙和东西山墙均有壁画,但因正墙几次翻修,画已不存,只有东西山墙上可见元代壁画。以俗人的眼光看,现可看清的部分,都是对供养人(捐助人)的记载,相近于给捐款人刻碑记存。高处有一佛像,左手作禅定印,右手作安慰印,身披红袈裟,下画三个供养人。但大部分壁画还在涂料层的覆盖下,没有出世。南殿3间,进深3间,属明代重建。当地人称南殿为老爷庙,但不知何方老爷?老爷,非神也,因为有官、有德、有钱者古称老爷。庙院内原有4株两人难以合抱的古松,在解放前被人砍伐,现还有一株很粗的松树。正殿内原存6尊石刻造像,根据尊像配置规则和村人的印象,应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一尊护法天神。为安全计,大佛像(高2.5米)被埋于地下,小佛像进入县博物馆。除石刻造像外,还存有六角形石幢1节,刻有“大晋开运三年”等铭文。这也是福祥寺有关年代的最早信息,有人据此把寺庙始建年代断定为后晋开运三年 946年)。直到2001年,福祥寺正殿地下出土了一批石刻佛像,其中有北齐、隋、唐造像,其建庙时间应上推到北齐550年—577年之间。距今已1400多年。

    盛世现佛。200110月,村民在维修寺庙时,偶然发现一地宫,并从中出土一批石刻佛像,其中头像33件,身躯42尊。高的2.5米,小的60厘米。造像衣纹流畅,表情生动,以情传神,让人目眩心驰。佛像出土时彩绘鲜艳,其中两尊造型极其精美。有一尊身着闹装的菩萨,头戴火纹花冠,颈饰项圈,臂戴手镯、臂钏,身披繁杂的璎珞、串珠连缀成的环型饰品,长过膝部,再加环腰一圈,显得十分富丽端庄。还有一尊站佛比较有特色,从头饰看,戴有皮弁,但一般佛头饰上未曾见过,又像未刻发纹的佛发,可又有带式的装饰。究竟是何装饰?专家的意见也各不相同。从面相看,鼻翼不宽,鼻梁高直,眼窝稍深,具有少数民族的特征。佛身着右袒式袈裟,左臂挎起袈裟的下摆,腰束宽带,腹部略鼓,有专家称,这是北齐造像的特色。无论哪个朝代的石刻佛像,都是佛理与情感的凝聚,艺术与生活的创造,必定带有朝代的烙印,这也是石刻造像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说到佛与菩萨一般人难以区分,不知为何称佛,又为何称菩萨。按照佛界的解释是: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达到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标准;菩萨,是菩提萨土垂的略称,达到了自觉、觉他的标准,但缺觉行圆满,故次于佛。如从外观区别的话,佛在尊像配置中居中,一般佛头刻有发纹,并有肉吉(顶相);菩萨的装饰多似女性,发多女式或戴宝冠,在尊像配置中居于佛的两侧。提到佛,一般都认为是释迦牟尼,其实他仅是众多佛教人物之一。有“前佛后佛”之称,释迦牟尼出世前已有七佛,后有弥勒佛。还有一种说法是燃灯佛为过去佛,释迦为现在佛,弥勒为后世佛。

    纵观佛教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从二千多年前传入我国之后,经历了一个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过程。从当初的三教互相排斥走向了和合发展之路。无论从福祥寺,还是其它寺庙看,儒、道、佛共存的建筑比比皆是,三教共奉的神像至今留存。三教各有所长,也可供人各取所需。佛以慈悲为怀,渡人为本;道以无量渡人,礼渡为先;儒以和为上策,仁者爱人,其核心都是教育人、发展人。特别是六朝之后,佛教徒将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佛教的五戒相结合,撰著了《父母恩重经》。到了唐代,《法苑珠林》中单列有《忠孝篇》《不孝篇》《报恩篇》等儒教色彩浓厚的篇章。神界和凡界相通,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达到“福祥”的目的。

    福祥寺里多劫难。福祥寺里的佛像历经多次灾难,其中有两次大难,也给人留下了无数谜团。第一次被埋入土中。从佛像出土时的情景看,并不是有准备的被埋入地下,而是很仓促,就地挖了土坑,随后填埋。且佛像身首异处,佛头与佛身大多难以匹配。从这一现象推断,出土的仅是被埋的一部分,寺庙内还应有被埋的佛像。第二次被盗入他乡。佛注定是多灾多难的。尽管佛法无边,但在俗人与欲念面前还是难以自保。在佛像出土后的第二年,即被盗贼盗入河北,后在公安部门的努力侦破下,终于当年擒贼破案,佛光还乡。

    经历了千年风雨的福祥寺,早在1986年就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福祥寺殿顶漏雨,墙皮脱落,梁架倾斜,稍有迟缓,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福祥寺,让人留恋,让人牵挂……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080805;本文作者:张建山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9-0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文明家园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