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唐玄宗在潞州的文化沉积

  据唐代张说《祥瑞颂》载,唐玄宗在潞州驻足近三年,不仅在百姓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且在潞州的山山水水间,书写下了丰厚的文化沉积。

泽洽千秋的“德风亭”

    德风宾馆,位于长治英雄街繁华地段,这个含有沉甸甸历史文化内涵的“亮名”,就源于唐玄宗在潞州时所修“德风亭”。据传,其任潞州别驾时,居住在上党门内的潞州衙署;并在附近修建了梳妆楼、看花楼等休闲建筑。荣登九五后,又重返潞州增修了飞龙宫、圣瑞庵、望云轩等祥瑞之所,但至今都已灰飞烟灭矣;只有德风亭实亡而名存,今天还灿烂在上党人的心目中。芳名取自《论语·颜渊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为:领导好比风,百姓好比草;风临草上,草必随风所向。用现代话语诠释,即:领导风范的无形感召力。唐玄宗在潞州亲民如子,登基后还三临潞州:访贫问苦、吊丧抚孤,免除徭役;潞州百姓当然感激涕零、有口皆碑;于是“德风亭”就永远矗立在潞人心灵的原野上;同时永远昭示着:亲民至上的为官理念。德风亭后来成为上党最亮丽的一道人文风景,据吴伯箫的《潞安城》(抗战时)记载:“法院后边的德风亭,就是那时留下的古迹……德风亭不知修葺过多少次了,现在还很完好。亭前一株高高挺拔的翠柏,亭后一株屈曲苍劲的垂槐;几方花坛,几幢碑记,很显出它的深秀。”可见德风亭抗战时犹存,遗憾的是今日已难觅踪迹。

丹青绝品的《金桥图》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东封泰山,返程途中,第二次光顾了潞州。据唐·郑綮《开天传信记》载:玄宗泰山封禅,返程曾驻扎在上党。车驾过城南门外的金桥时(一说在津良寺),御路萦转,风光无限;玄宗见数十里间,旌旗鲜洁,羽卫整齐,顾谓左右曰:“张说言勒兵三十万,旌旗千里间,陕右上党,至于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万岁。遂诏吴道子、韦无忝、陈闳,令同制金桥图;玄宗及其所乘照夜白马,陈闳主画;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吴道子主画;狗马、骡驴、牛羊、骆驼、猫、猴、猪,四足之属,韦无忝主画;画成,时人誉为“三绝”。《金桥图》因由“画圣”吴道子主笔,做得又是玄宗泰山封禅归来的大题材,故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非凡。关于此画记载的还有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录》,王谠的《唐语林》,宋代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另外,高平伯方仙翁庙发现的壁画,有一幅描绘的就是:玄宗泰山封禅归来驻跸上党的场面,学者起名为《唐玄宗封禅图》。另外,画于东都洛阳弘道观的《东封图》(一名《开元东封图》),表现的也是这个题材。可见潞州《金桥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风情画卷的《祥瑞颂》

    对唐玄宗在潞州,记载最详尽的,是张说《皇帝在潞州祥瑞颂十九首》,奉敕撰写。张说被人誉为 “燕许大手笔”(曾封 “燕国公”),又两度出任宰相;其文,不仅记载了玄宗在潞州时的十九种祥瑞预兆,且记载、摄录了十分珍贵的、关于唐代的潞州风情;如:潞州城内延唐寺的李树连理,长子羊头山下的嘉禾合穗,潞城的潞河逐鹿,漳河跃起的赤鲤鱼,壶口山东紫云缭绕,城南金桥欢唱的童谣等;保存了唐代潞州丰富的人文地理文化信息,是当今十分难得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张说还写过《上党旧宫述圣赋》;宰相、诗坛泰斗张九龄写有《圣应图赞》;据此,唐代潘炎还写了《日抱戴赋》等十四篇赋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作。据《唐朝名画录》载,唐江都王善画雀蝉驴子,应制画了《明皇潞府十九瑞应图》,被人誉为“造神极妙”。《新唐书·艺文志》载:“永王府长史陈闳书《上党十九瑞应图》”。总之,《祥瑞颂》为上党摄录下了唐代鲜活的“潞州风情图”,同时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极为青睐的题材范本。

赤子之情的“大风歌”

    唐玄宗吟诵潞州,留有三首诗。第一首《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一般认为是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第一次以皇帝身份巡幸潞州时写的;随行并和诗的重臣有:张说、张嘉贞、张九龄、苏颋、苗晋卿、李林甫等。诗中镶嵌有 “度河阳”“上太行”“明鸟道”“绕羊肠”这样一些、带有上党地理特征的词语;其次,诗言志。这首诗既抒发了其对潞州的眷眷旧情,也表现了其励精图治、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并序》,也可能写于开元十一年,视察途中,驻跸上党,面对旧居,有感而发;并诏改旧宅为“飞龙宫”。此诗有序,故蕴含的文化信息就更丰富一些。首先诗序交代了写作缘由,及自己的奋斗、成长过程;说任潞州别驾间,就有鲲鹏之志,后来一举成功,是应了潞州金桥童谣祥瑞之兆;君权神授,此乃天意。故地重游,感慨万端。虽不能和汉高祖衣锦还乡相比,但就像其故乡丰邑一样,潞州也是我的故乡;故我也要慷慨痛饮,击筑高唱上党的《大风歌》。第三首诗《赐崔日知往潞州》,可能写于从潞州返京城不久。上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他下令在潞州设立军事机构都督府,派他非常赏识的崔日知坐镇潞州,雄视天下,成为大唐稳固的“大后院”。其中“壶关宠旧林”表达了对昔日壶关山紫云缭绕之景的宠幸;“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表达了对潞州乡亲父老感激、报恩之情。前两首诗堪称玄宗潞州重游、徜徉故地的《大风歌》。

辅弼帝业的潞州人

    史载:唐玄宗年轻时就喜交豪俊、延揽人才,常赐潞人饮食财帛,以赢得人心。据载,他的左膀右臂王毛仲、李宜德,就是在潞州时发现、培植起来的。唐玄宗慧眼识英雄:王毛仲父亲犯罪,家人没官,他作为奴仆赐给了年轻的李隆基;王毛仲生性颖悟,胆识俱佳,深受李隆基的赏识。李宜德更有传奇色彩,身份是“苍头”,即看家的仆人,由于其矫捷善骑射,李隆基在潞州花钱五万买下。景龙三年冬还长安后,以二人挟弓带箭,为其左右保镖;后助其终成帝业,二人都得到了厚赏重封。还有结交于沁县的张暐,帮助唐玄宗谋划铲除太平公主,成为玄宗推心置腹的亲信。玄宗在沁县县令张暐的官邸,还邂逅相遇了能歌善舞的倡女,当即就坠入了爱河;后被册封为赵丽妃;其父赵元礼、其兄赵常奴皆封高官;赵丽妃儿子、生于上党的李嗣谦(后改李瑛)被封为太子。除此外,还有壶关人、三朝元老苗晋卿,开元七年应制,唐玄宗亲试,看其潞州籍贯,亲不亲故乡人,于是被擢为“文辞雅丽科”进士,尔后亦成为其亲随;玄宗末年及肃宗、代宗朝,成为朝中的中流砥柱。是上党群英辅弼玄宗夺得天下、又坐稳了天下,实现了自己的鲲鹏之志。

反省历史的“省冤谷”

    玄宗做潞州别驾,当然对当时潞州的地理风物、历史掌故是很清楚的。其中演绎在高平大地上的长平之战,曾多次冲击到年轻李隆基的恻隐之心。据宋代《太平环宇记》载:开元十一年正月,玄宗巡省潞州路过高平时,亲到长平之战故地、凭吊、祭奠被坑杀的赵国四十万生灵,此地原名叫“煞(杀)谷”,史载:因露骸千步,积血三尺,故名煞谷。正所谓“后世不忘前世之鉴”,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故唐玄宗下诏改为“省冤谷”,让后人永远反省这里冤杀生灵的悲剧。无独有偶,据《唐大诏令集》载:开元十三年三月,唐玄宗下诏,改高平境内的丹水为怀水,丹水府为怀仁府。原来,唐玄宗常读潞州最古老的府志《上党记》发现,因秦坑赵降卒,血流丹峪,故名其水为丹水,名其府为丹水府。巡省潞州,路过此地,怀古恻然;地名应该有一个有助于教化的嘉名,于是亲笔诏改。也表现了年轻的唐玄宗那一颗仁慈之心。

    回首大唐辉煌的开元之治,文化气脉链接着古老的上党大地;那永远矗立在潞州人心头的“德风亭”“金桥图”等,就是唐玄宗在潞州书写下的厚重的文化宝卷。如何将这些厚重的文化传承下去,值得每一位上党人深思。 

本文来源:20080708山西日报;本文作者:王建堂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9-03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