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城市文化坐标

  城市文化是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家,是一座城市的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互相激荡。我是谁?我属于哪里?这个城市对于我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类似的疑惑,被称为身份认同危机或文化认同危机。它充分反映出现代人,尤其是“漂一族”对失去家、失去“根”的焦虑。
  有人说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本畅销书的话,那么,这本书的封面是北京,封底是上海。城市的浮沉跌宕,左右着中国人的方向感与归属感,那么太原城市文化的坐标在哪?今天,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向世界展示的名片。太原有着2500年的悠久历史,太原文化本应“根”深叶茂。
  经济需要经营,文化同样需要人为。
  在太原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申维辰、张兵生、范世康等市领导提出将太原打造成“文化名城”,这是一种定位,更是一种方向,这个方向督促着太原构建特色的文化生态。
  
  纵观太原文化里程
  
  历史已经远去,但无法割断,至少沉淀下了文化。2500年的太原历史留给我们的就是2500年的太原文化,一个时代、一个人物、一件作品都是太原文化坐标上的一个点,这些点汇聚成了今天的太原文化格局。
  太原,也叫“龙城”。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三晋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在中国古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历代中央王朝的治乱兴替,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关联,一直是传统悠久、名动华夏的雄藩巨镇。太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几十万年前,太原地区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唐尧与大禹曾经在这块土地上活动过,留下了大量的遗迹与神话传说;太原地区是三晋文化中变革创新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从赵盾之法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北齐法律制度变革到晋商经营商业的创新,无不体现了三晋文化中革新求变的进步思想;太原地区历来推崇诚实守信的人文品性。豫让“士为知己者死”、赵氏孤儿舍生取义、晋商以诚信为本,无一不是三晋文化中重义守信精神的生动写照;太原也是三晋大地人文荟萃、英雄辈出的文明地域。台骀治水、叔虞封唐,刘恒治代,李渊、李世民“龙兴” 晋阳,千古女皇武则天、成功晋商武父武士、“汾阳王” 郭子仪、名相能臣狄仁杰、田园诗派领袖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晋阳诗才王之涣、江州司马白居易、文学大师罗贯中、思想家书法家傅山等。太原历代州府商贾云集,是闻名全国的晋商之都。太原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军事重镇,曾是七个独立政权的首都或陪都,是山西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比较发达成熟的城市发展史,昭示了太原自古以来商业贸易频繁的史实。尤其是明清以来,以太原商人为核心的晋商,抓住明初“镇边” 机会,进行盐业贩运,实力显赫。19 世纪初,太原地区的商人创设了票号,使晋商的辉煌达到了顶点。太原地处山西中部,是晋商纵横全国商路的重要枢纽,也是山西商人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特别是清朝中晚期,各大票号、商号在太原均开设分号,作为开拓业务的活动中心,是晋商放眼世界、创新经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20世纪初,太原是晋商兴办电灯公司、织染厂等近代工业的中心,也是晋商从事保矿、护矿等爱国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地区。太原地区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人,如太原西寨阎氏家族、黄陵张氏家族、祁县乔家、太谷曹家、榆次常家等等。太原见证了晋商从明初崛起到21世纪初衰落的全过程,是晋商施展抱负的宽广舞台和货通南北、汇通天下的重要基地,因此,是名副其实的晋商之都。
  太原南北交汇、中西兼容,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地域。自古以来,太原地处中国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错地带,是儒家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区域。太原地区的汉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交往中,学会了胡服骑射、放牧牛羊,为汉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注入了新内容;太原附近的游牧民族,不断学习汉民族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汉族通婚、习儒学、改汉姓、着汉服,为他们加速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创造了条件。
  太原人血液中涌动着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血液与基因。在太原出土的赵卿大墓文物中,大量青铜器兼有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特点。近几年发现的北齐壁画中,明显有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的痕迹。太原在历史上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逐鹿华夏,问鼎中原的重要通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原迎来了民族融合的高潮。不仅北方的游牧民族,而且许多中亚、西域的民族都来到太原,特别是来自文明十字路口、素有“古代世界商贩”之称的西域中亚粟特人,他们在太原生产生活、经商贸易,带来了异域的物产与技术,带来了异域的价值观,同时把汉民族的物产与儒家文化带到了中亚,促进了华夏文明与中西亚文明的交流,并最终融入了太原这块热土。
  隋唐时期,太原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呈现出“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的繁华开放气象。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深入山西,考察过太原并留下详细记载。清中晚期的太原商人则把票号开到了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太原历史上类似的不同文明、不同种族间的交汇与融合频频发生,通过南北交流、中西交流,中华文明与中西亚文明实现了交汇融合,对于促进文明互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横看太原文化痕迹
  
  形容太原的文化真是山山有庙,村村有寺。历史文化名人遍布城乡。俯仰之间都在和历史文化名人相遇。随意请出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就有写不完的、诉不尽的文化痕迹。并州大地上,捡起一块煤都闪烁着历史文化的光芒,捧起一把土,都能寻见历史文化名人的踪迹。
  
  人文精神
  太原文化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悬釜而炊”、“孤城自守”、“薛王出降民不降”的精神,就是雄视天下、图固中原、永远保持着一股霸气的精神,就是变革图强、包容异质、不甘落后的精神,就是坚忍务实、勤俭创业、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只要我们很好地秉承先民们所遗留下的种种优秀精神品质,就一定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弱为强,实现率先发展。
  
  文物古迹
  太原文物年代上以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居多,地域上以晋源、尖草坪、迎泽区较为集中,景观上以晋祠、天龙山为最胜,价值上则以晋阳古城遗址为最高。太原文物的遗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先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是怎样通过自身辛勤的劳动而为中华文明的滥觞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地进行融合、交流和壮大的,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原这座古城昔日曾经达到怎样的繁华、怎样的富足和怎样的辉煌。

  名章文献
  太原人在学术文化等方面也是建树累累,决不输于他人。如:窦鸣犊,著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观点的提出者,备受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推崇敬仰;郭澄之,东晋著名小说家,著有《郭子》等书;王维、王之涣、王翰、白居易,都是盛唐大诗人,传世名篇不计其数;温庭筠,“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乔吉,元曲四大家之一;傅山、阎若璩,明末清初思想学术界的两大巨擘。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大文学家李白、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于谦等,也都曾来过太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当年,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元好问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就在汾河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他,这天早晨在河滩上网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的一只后,另一只脱网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鸣哀叫,始终不愿离去,最后竟然一头撞向地面殉情而死。听完农夫的诉说,元好问唏嘘长叹,向农夫买下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埋葬在汾河岸边,用石块垒起一座坟丘,称之为“雁丘”。与元好问同行的学子们纷纷赋诗,元好问也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雁丘辞》:“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遗山先生毕竟是大家手笔,同样感天动地的题材,同行者的诗作早已被人们淡忘,唯有他的《雁丘辞》传唱至今,倒成为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李世民的《晋祠铭》更是治国安邦、传承文化的名篇。史称为:南有《兰亭序》,北有《晋祠铭》。
  
  民风民俗
  太原人不光是汉民族的后裔,而且还是诸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因此太原人的习俗天性明显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太原人民风淳朴,“有尧舜遗风”;太原人尚武重义,“并州自古多豪侠”;太原人勤俭善贾,“首重商,其次读书”;太原人敬重鬼神,乡里多佛殿神祠;太原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四时节庆,相互往来乃至于民间艺术,花样百出,讲究繁多,原始纯朴,回味无穷,它们共同构成了太原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特色文化
  以太原为中心地带的晋剧,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道白清晰亲切,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的独特风格,影响涉及冀、陕、内蒙古等省份;太原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曾经聚集创作的地方,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是黄土高原土生土长的文学流派。太原面食文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形象生动、美味有趣,被中外人士誉为“世界面食之最”;太原剪纸构思奇特,充满晋阳民间乡土气息,表现了太原人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被国内外人士所欣赏;太原秧歌,既有太原本地鲜明特色,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清徐背棍是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之惊险、绘画之色彩于一体的独特艺术,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还有晋商文化、醋文化、佛教文化等,也以自己独有的优势享誉中外。它们是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伴随我国对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所欣赏、所瞩目。
  
  寻找太原文化未来
  
  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是太原市第九次党代会对本市新的目标定位和新的功能定位,这充分反映了新一届市委高度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卓尔不群的创新思维和非凡的气度。太原要吸引世界,靠什么?煤总是会挖完的。只有文化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准,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正是太原吸引世界的根本之举。挖文化这座“软黄金矿产”,将是造福千秋万代子孙的长久之举。
  
  打造城市名片
  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一定能将城市最鲜明的文化特色呈现出来,让人过目不忘并且深感认同。城市的发展需要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它能将城市最鲜明的文化特色呈现出来,让人过目不忘。太原要发展,要走文化复兴之路,就必须打造出自己的“城市名片”。正在修复的中国太原蒙山大佛必将成为吸引世界的新名片。如果能将九尊大佛全部恢复起来,将会成为新的世界奇观。市政府晋源区修复蒙山大佛的决定,在历史的长河中将留下浓重的一笔。这一决定不仅让世界第一大佛(比西方公认的第一大佛“巴米扬大佛”高10米,早162 年)得以重见天日,更印证了太原人从古到今以文化寻求城市发展的决心,吸引世界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营造文化氛围
  有文化氛围的城市,才有发展的精神能源。把太原建成集三晋文脉与现化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打造成集历史、佛教、煤业、民俗、晋商等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格局,不断提升太原的文化品位,展示文化魅力,吸引世界目光。太原文化的发展将会成为山西和太原日不落的产业,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不完的“ 文化煤矿”。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太原不光是有煤还有古老的而且在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着的文化。
  
  推广品牌文化
  太原原本就是“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也曾创造了无数个享誉海内外的品牌:“焉得并州快剪刀”,六味斋、双合成、清和元、富士康、益源庆等。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形成品牌文化意识。在城市建设上,要打造国家水平的建筑艺术品牌,如省博物院等;在经济发展上,要打造世界水平的产品品牌,如太钢不锈钢、太原重工等;在文化建设上,要打造能够走向世界的文艺品牌,像《一把酸枣》、《华夏之根》、《立秋》、《傅山进京》、龙城之声《归途》等;在城市服务上,要打造全国领先的服务品牌,像太原公交等;在城市管理上,则要打造向世界标准看齐的精细品牌。社会各行各业齐心协力,都向“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品牌文化和发展标准努力、看齐,我们的城市建设水平、城市文化品位、城市人文环境、城市综合实力等等就能够快速提升,一个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就会在世界城市舞台上大放异彩!
  
  保护文物古迹
  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但文化的载体是脆弱的,它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研究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善待历史建筑,保护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应成为包括开发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一座城市的文明所在,不仅在于它的经济富足、文化昌盛,更体现在市民对城市的文化归属感。增强市民的文化归属感,说到底就是培植市民的家园意识。这种家园不仅是物化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而精神的家园则需要城市拥有让“家人”留恋或者难忘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所在。太原人常常感到自豪,当然不是自豪太原有煤,也不是自豪有钢,而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太原古老的文化,这种文化带给人精神上无尽的享受。
 

本文来源:本文为作者在太原民盟城市文化论坛上的演讲;本文作者:路德坤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6-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