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客舍并州看山西之九:云冈石佛的微笑

  曾经在九三年来过大同,但无缘拜谒大佛。那时,我正在做进出口贸易,整日里风风火火,踌躇满志,满脑子出口创汇,对于人文景观不屑一顾。此次来到山西工作后,感慨于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对于云冈石窟景仰已久,早已神往,终于在两周前成行。
  回来之后,迟迟不敢写诸于文字。因为,云冈所表现石刻艺术如此辉煌,佛教的力量如此博大,而本人对于佛教和成就石窟的北魏历史知之甚少,自然心虚得很。于是,只好买了一堆相关书籍,狂补一番,方敢写点感想。

  一、云冈石窟的几个看点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大同火车站有直达公交车,交通很方便。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大小神龛,51000余尊大小造像,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昙曜五窟”,为编号十六至第十八窟,均为大型石佛,高度13米至17米不等,据说五尊佛分别代表北魏前期的五个皇帝,属于云冈石窟的开山之作。其特点是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第二十窟大佛是其代表作,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该佛面容丰满端庄,神态安祥,据说其象征着笃信佛教、支持开凿云冈石窟的文成皇帝。
  二是北魏中期皇家组织的佛窟制作,以云冈第五、六窟为杰出代表。该窟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约在公元465——494年开凿的一系列石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二期石窟的雕塑特点是奢华、繁琐,佛教雕刻遍布全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第三部分属于后期民间雕塑的石窟,规模及艺术性相对较差,保存得也不完整,没有太多的可看之处。

  二、对于北魏历史的感慨
  来到云冈石窟,我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建如此规模的石窟?咨询导游,其解释无非是因为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来加强其统治地位,或者解释说皇帝信佛,但终不能让人信服。后来专门翻阅了有关南北朝的历史书籍,又认真学习了有关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有关资料,才算有一点明白。
  北魏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此阶段的历史,我感觉中华儿女似乎不愿多讲,不像说汉唐盛世的自豪,何哉?此段历史的汉民族实在荒唐!
  三国后期,曹操后人终于灭了蜀国,建立魏王朝;但时间不长,司马氏就弑君篡位,建立晋朝。晋朝的皇帝都是短命的,似乎是遗传基因有问题,荒唐透顶,致使国家大乱,先后有十六个地区宣布独立,自号皇帝,史称“五胡十六国”。晋家王朝只好退缩到长江以南的建康(扬州一带),史称东晋。世袭的皇帝依然昏庸,对于风起云涌的反叛和入侵束手无策,此时就又出现了一个叫刘裕的平民英雄,从军、打仗、立功、封官、封爵,最后成为可以决定晋王朝生死的人物。到刘裕晚年,抵制不了做皇帝的诱惑,暗示手下逼迫小皇帝禅位,自己做了皇帝,建立刘宋王朝。
  大概还是由于遗传原因,其接班人又都昏庸无比、荒淫无比,最后刘宋江山又被一个叫萧道成的大臣轻易夺取,建立齐王朝。之后,类似的故事又多次发生,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最后出现了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算是国家统一。(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每次政权更迭之际,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杀戮和战争,一有战乱,就意味着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所以,南朝的政治和经济,应是非常糟糕的。
  在南方汉民族的统治者走马灯似政权更迭之际,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首领拓拔圭建立的北魏王朝,却一直稳定发展,逐步把北方其它国家吞并,占据了中国近四分之三的版图。由于北魏属于“夷狄之邦”,正统历史书籍给其笔墨自然不多,但可以想象,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要好于汉人统治的南方。
  史书记载,拓跋氏重用汉人,要求所有的官员着汉服,说汉话,遵循汉朝礼仪,推崇儒家学说,因此,其文化进步很快,完全融入汉民族文化。这一点,比清王朝看起来还要汉化。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虽然北魏王朝也遭遇过奸臣弑君,残害忠良的故事,但比南朝的昏庸要少得多。
  到北魏文成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改革和发展,只是没有做荒唐事而已,史书记载:“经五六年,大治”,国泰民安,百姓富庶,国力应该也不错。纵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只要一个朝代有五十年的稳定,不要出昏君,不要做过于荒唐的事,中国就可以出现汉唐盛世、康乾盛世,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时代太少了!可以这样说,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没有错,大部分管理体系也没有错,只是国家领导的继承制度有问题,所以致使中国几千年来,动乱迭起,涌现昏君无数,明君寥寥。悲哉!
  文成帝天性善良,笃信佛教,不耐烦治理国家,发自内心想禅让皇位。后经大臣们劝解,才做了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二岁的儿子,自己和僧人们一起拜佛念经去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当代著名的高僧昙曜申请:“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自然会得到皇家的支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云冈石窟。特别要说明的是,大同,古称平城,是北魏、及后来辽、金的都城,曾经很是繁华。
  再看看中国的佛教历史。东汉时期的明帝因“梦西方有金人在金銮殿飞翔”,故派蔡愔、秦景等十八人到西方请佛,居然几经周折摸到印度,并请来两个印度僧人携带经书、佛像来到洛阳。明帝大喜,特建白马寺专门用于接待印度僧人,这就是中国寺庙的由来。但在当时,由于语言和宣导问题,信佛的人并不多,只是在一些王公大臣之间有一些活动。
  两晋乱世在政治上虽然昏暗,但佛教事业开始有了大的发展,甚至有官办的佛经翻译场所。五胡十六国战乱纷起,各国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麻痹老百姓的心灵,大都提倡佛教,甚至把高僧当作国宝,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高僧“人才”。 其间也涌现出鸠摩罗什、释道安等佛教高僧,佛教经书的翻译和传播空前繁荣。到北魏统一北方以后,集全国佛教人才之大成,再加之政治稳定、皇帝信佛,中国佛教进入一个鼎盛时期。这就是为什么有今天的云岗、龙门和敦煌。
  可惜啊!虽然现在国泰民安,政通人和,但是佛教在中国却进入了一个末法时代。国家尽管花了很多资金做了维护和修缮工作,但时代似乎不会再出现象鸠摩罗什、释道安、昙曜那样的高僧了。

  三、对佛像艺术的赞叹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应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今天看来,云冈石窟所在的山体属于砂岩结构,类似于沙粒和水泥的结合物,石质松脆、不细腻。在这样的石质雕刻,难度很大,稍不留意,就会破形。
  当你仰望十几米高的巨佛,想象当时的工匠先把山体切成立体平面,然后在上部开凿一个洞,然后自上而下,一点一点往下雕琢,过程始终不用脚手架,在当时的采光和数学条件下,能够不失比例地雕塑出如此精美的佛像,实属鬼斧神工。对此成就,只有一个解释:所有工匠“心中有佛”。
  几尊大佛各有特点,但是其表情大都是面带微笑,神态安详,与我们在其他寺庙里所见的佛像大不相同。凝望着大佛,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似乎我们凡人的烦恼和快乐,在大佛的凝视下,似乎都化为安详的微笑。曾经有一个台湾雕塑家在大佛前驻足良久,发出“云冈石窟,不见你死不瞑目!”的感慨。凡是去过云冈石窟的人,应该都能够理解这种感慨。
  在云冈石窟的二期工程中,雕塑艺术更加成熟,不但大佛的雕塑比例更加匀称,细节也更加奢华、繁琐。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
  第五窟为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第六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八窟,俗称音乐佛。该窟的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乐器演奏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的开放、繁荣。

  四、感谢蓬比杜总统
  在参观云冈石窟的时候,我特意仔细拜读了“云冈石窟修复展”。从展览的图片可知,云冈石窟在19973年之前是何等的惨不忍睹!云冈石窟的修复,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参观关系密切。
  1973年9月,应中国政府之邀,蓬皮杜总统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成为西欧国家第一位访华的在任国家元首。令人感动的是,蓬皮杜此次访华时已身患癌症,而同样饱受癌症晚期之苦的周总理亲自对接待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全程陪同。不知何种原因,也许是他本人对艺术的挚爱,蓬皮杜总统提出要参观云冈石窟,于是周总理陪伴蓬皮杜总统,一起来到云冈。
  从当时的资料照片来看,云冈石窟当时已经破损不堪,满目疮痍。我猜想,周总理和陪同的各级官员恐怕很尴尬。据说,当时蓬皮杜总统提出他自己出钱修缮云冈石窟,被周总理婉拒,并很快给山西省政府拨款100万元,责令在3年时间内,修复云冈石窟。从此,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才进入政府的议事议程,才有今天云冈石窟的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就。
  蓬皮杜总统回国后,多次感言称,周恩来是他所见过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印象最深的一位。 最近,我又拜谒了运城的永乐宫。为保护永乐宫道教文化的巨型壁画,周总理拨款200万元,在1959年至1964年间,将永乐宫整体迁移到22公里处的芮城,创造文物古迹整体搬迁的奇迹! 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此举非常不易!至此,不由得缅怀周总理。

  阿东 2008年3月18日

 

云冈石窟

游客与佛像的交流

yg1.jpg (65406 字节)

本页图片由北京网友红茶提供

yg-ge.jpg (79156 字节)

云冈石窟一座保护石窟的阁楼

yg2.jpg (75163 字节)
 

yg-20.jpg (49835 字节)

云冈第20窟全景

本文来源:作者投稿;本文作者:佛心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5-2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客舍并州看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