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太原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 2008321

    2007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总体呈现“增长加快,快中趋稳,快中趋优”的运行态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继续得到有效改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工作力度加大,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年份之一。

    一、综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初步统计,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4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63939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595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实现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0%,金融业增长111%,其他服务业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36377元,增长159%,按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782美元。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三次产业比例为16509475。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8%,提高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提高60个百分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牞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扩大7518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速度均达到两位数。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现结构性上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6%,非食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6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9%。

    就业状况继续改善。年末从业人员16794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767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02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41万人。5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27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二、农    

    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885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7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9万公顷,增长10%。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52万公顷,下降191%;秋粮播种面积809万公顷,增长27%。蔬菜种植面积256万公顷,药材种植面积015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3063万吨,比上年增产73

    全年造林合格面积148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34999万株,零星植树32105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09万公顷。水果产量564万吨,比上年增长589%。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033万公顷,水产品产量3610吨,增长157%。

    2007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617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5360吨。农村用电量4937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9%。新建户用沼气池15万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49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速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5981亿元,增长119%;省属企业增加值30097亿元,增长378%;市属企业增加值1469亿元,下降31%;县属及以下企业(含无主管企业)增加值12237亿元,增长231%。

    在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增长的有28个,占80%。增幅较高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4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41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0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0%,烟草制品业增长27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5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236%。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8%。

    在全市统计的10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60种牞占583%。

    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均实现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冶金、机械、煤炭、炼焦、化工、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79630亿元、27239亿元、16636亿元、14801亿元、10788亿元、3664亿元,分别增长1059%、233%、222%、365%、404%、175%;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不锈钢深加工、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685亿元、3023亿元、2501亿元、638亿元、63亿元,分别增长795%、201%、134%、508%、275%。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69,比上年提高33点。实现利税18558亿元,增长503%。实现利润9362亿元,增长709%。亏损企业亏损额525亿元,下降183%,减亏118亿元。

    建筑业平稳运行。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7763亿元,增长85%;利税总额212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73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工程施工面积190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0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1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64亿元,增长153%;农村投资2610亿元,增长10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中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167亿元,增长35%;省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4218亿元,下降238%;市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5679亿元,增长479%。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9亿元,下降4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528亿元,增长2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132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447亿元,增长39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商品住宅投资5878亿元,增长109%,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472亿元,增长392%。分户型看,90平方米以下住房完成投资1336亿元,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为227%。

    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1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451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2356亿元,占365%;期房销售额4095亿元,占63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69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76%;新增固定资产2607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73%。

    “港洽会”、“沪洽会”签约项目整体进展良好,108个签约项目中进入监测的项目共96个。“港洽会”43个、“沪洽会”53个;合同项目61个、协议项目35个。70个项目有到位资金,占全部监测项目的729%,累计到位资金6838亿元。已进入施工阶段的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5210亿元,项目开工率为442%。已形成投资的项目33个,其中“港洽会”19个,“沪洽会”14个。完成投资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7%,其中:港洽会2694亿元,沪洽会1376亿元。投资完成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五、能    

    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84815万吨,比上年下降15%;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96655万吨,增长52%。采煤区煤炭资源回采率为554%,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全社会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9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煤炭工业投资4374亿元,增长231%;焦炭工业投资1465亿元,增长487%;电力工业投资2899亿元,下降80%。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8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360%,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年末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22个,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商品销售额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七、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外贸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全年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8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1%。其中:出口额4393亿美元,增长810%;进口额3714亿美元,增长1203%。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全年煤炭出口额379亿美元,增长82%;焦炭出口额832亿美元,增长833%;金属镁出口额311亿美元,增长702%,煤、焦、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07%降至34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248076亿美元。不锈钢材出口额1414亿美元,增长22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84%上升为322%。

    市属外贸进出口额达到4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出口额368亿美元,增长602%;进口额131亿美元,增长65%。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新设立外商及港澳台商直接投资企业55家,比上年增加5家。外商及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新签合同(协议)100项,项目总投资2725亿美元,增长1579%。合同外资额1272亿美元,增长1602%。直接到位外资238亿美元,增长726%。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公路线路年末里程5860公里,公路密度8386公里/百平方公里。旅客、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比上年有所提高。

    注:铁路运输为太原地区口径。

    汽车数量快速增加。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565万辆 (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0018辆),比上年末增长192%,其中私人汽车2344万辆,增长273%。本年新注册汽车590万辆,比上年增长176%。年末轿车保有量155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63%,其中私人轿车1188万辆,增长331%;本年新注册轿车329万辆,增长183%。

    通讯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0%。新增局用电话交换机224万门,总容量为15637万门。年末市话到达18612万户,增加061万户,其中:无线市话3950万户,农话8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207万户,增加6026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9819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44部,增加19部,其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52部/百人和8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实际使用用户5453万户,增加765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5082万户,增加967万户。

    旅游市场繁荣。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13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其中:国内游客159880万人次,增长52%;海外游客1497万人次,增长171%。在海外游客中:外国人1038万人次,香港同胞258万人次,澳门同胞035万人次,台湾同胞166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3288亿元,增长212%;国内旅游收入12789亿元,增长213%;旅游外汇收入066亿美元,增长266%。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40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市级财政完成14726亿元,增长239%;县(区)级财政完成9314亿元,增长271%。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842亿元,增长174%。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与城乡工商经济关联度高的主体税种增长强劲,四大税种完成20200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40%。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执行一般预算支出1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农业、教育、科技等各项重点支出以及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性支出都得到较好的保障,农业支出增长315%,教育支出增长325%,科技支出增长452%。

    金融业平稳运行。截止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3084亿元,比年初增长15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3477亿元,增长111%。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8420亿元,增长15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4424亿元,增长99%。在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38206亿元,增长102%;短期贷款余额93272亿元,增长18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1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93%;现金支出494415亿元,增长89%;净回笼货币17242亿元,增长241%。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金额及责任限额达到888671亿元,比上年增长707%;全年保险保费收入4319亿元,增长310%;保险赔付支出1062亿元,增长705%。

    十、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起点高、规模大、效果好。按照“三城联动”总体思路和“南移西进、北展东扩、提升品质、重塑形象”城市发展布局,围绕“汾河景观、文化品位、立体交通、新区引领”特色要求,全力推进绿色城市化进程。2007年,掀起了太原城建史上又一次大规模集中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全年城市建设共完成投资645亿元,77个城市重点工程全面铺开,新建改建道路37条,桥梁24座,城市配套项目16项。拆迁面积173万平方米,动用土方818万立方米,清运渣土474万立方米,铺设沥青路面452万平方米,铺设、改迁管线629公里,集中供热扩网7597万平方米。完成了龙城大街、滨河东路南延、滨河东路快速化改造、东山热源厂扩建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整体启动了涉及近20万人的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工程。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以“煤博会”为契机,大规模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0余条道路大面积维护和100条道路小修碎补,对133条道路、96条小街巷的照明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整饰建筑立面1428万平方米,叫停城中村宅基地违法建设1664处。对晋祠景区实施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和建设。加强长风文化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龙潭片区、钟楼街旧城改造等一批重点、亮点片区建设,一批能够展示太原文化内涵、开放形象和城市魅力的标志性区域和精品工程正在形成。坚持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完成了滨河东西路风景林带绿化、玉门河公园、南寨公园和新建、改建道路的配套绿化工程。启动了汾河治理美化南延工程、晋祠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学府公园建设工程。建成了全长24公里、面积120万平方米的汾河湿地公园。

    全市用电总量1821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5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01亿千瓦小时,增长153%,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36605千瓦小时。集中供热普及率为81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61855公里,年客运量31743万人次。城市污水处理率6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0%。

    截止2007年末,全市共有公园40个,公园面积163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61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61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961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6%,绿地率335%,人均公共绿地908平方米。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共有高等院校34所(其中高职院校22所),中等专业学校31所,技工学校(包括技工部)54所,普通中学245所,职业中学22所,小学882所,幼儿园804所。

    全市幼儿园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城区达到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巩固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达999%,巩固率保持在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10所,工作人员144万人,全年安排科技发展项目256项,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135项,成交金额22978万元牞比上年增长154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0%,转化应用成果及专利751项,经鉴定的科技成果321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788件,比上年增加330件,增长226%。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51项,增加9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每千人拥有计算机2368台,增加28台。

    截止2007年末,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共有入区企业3354家。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929亿元,增长274%。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百花争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4个,演职人员1523人。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3个。全地区各类单位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47447万册。其中:公共图书馆3559万册,学校图书馆37896万册,社区图书馆593万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5399万册。全市平均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达到137万册,比上年增加12万册。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档案资料568万卷(册)。广播电台2座,节目12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2座,节目19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4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4%。新创《龙潜晋阳》等作品5部,改编移植各种艺术门类作品70余部。晋剧 《傅山进京》、《范进中举》,话剧《击釜雷鸣》参加国内各类大型艺术赛事均获佳绩。晋剧《傅山进京》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晋剧《范进中举》远赴法国巴黎演出,荣获“第三届中国巴黎戏剧节”最佳传统剧目奖,是晋剧首次获得国际性戏剧大奖。儿童剧《褐马鸡与少年》、晋剧《范进中举》获第七届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推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乡韵太原》原生态民间文艺晚会。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承办了第九届中国(太原)老年合唱节。《孪生情》、《选举之前》、《酸枣坡》以及曹国平书法作品参加了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比赛,荣获“群星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建立了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其中有19项被确定为省级保护项目,18项提名为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对“清徐徐沟背铁棍民间艺术之乡”等25项特色民间文化进行了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命名。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225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2914户村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4500余场。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巩固。全市共有医疗机构 (含诊所)3240个,实有医疗床位2368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7658人,其中:执业医师11221人,执业助理医师958人,注册护士1182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866%。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100%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目标,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有874万人,参合率达到872%。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牞我市运动员获得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2枚,总分117分的优异成绩。健身设施有所改善。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28平方米。安装全民健身器材的社区达到453个。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工作丰富多彩,举行了奥运健身进社区活动,将奥运知识、奥运信息和健康指导送到社区。职工体育活动红红火火。举办了第二届市直机关运动会暨“迎奥运、促环保、倡节能”万人健步走活动。农村体育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组队参加了山西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获得金牌18枚、银牌5枚、铜牌6枚和六个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十三、绿色转型、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绿色转型工作全面启动。召开了全市“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工作会议”。发布了指导全市各领域制定绿色转型标准的纲领性标准《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1部分:总则》和《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2部分:框架》。对各级各部门300余人进行了绿色标准制定工作的专业业务培训。正式颁布实施了 《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和《城市道路检查井具》3个专业性标准。针对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了《绿色投融资体制与绿色转型若干战略问题》等8个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了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绿色十佳”创建活动。

    2007年,环境保护以绿色转型、节能减排为龙头,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调结构、减总量、保水源、控扬尘、治尾气、强生态”六大环保重点工作,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控制结构性污染取得新进展,设立“绿色高压线”,严把项目准入关,全年共办理建设项目665项,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58个选址不当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予以“一票否决”,关停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383个(座)。污染物减排取得新突破,对重点企业实施限期治理,组织了火电、冶炼、焦化等污染行业的23项重点治理工程。市区污染控制实现新跨越,继续深化燃料结构调整,拆除燃煤锅炉297台,清洁和洁净燃料使用率达到94%以上。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建成6个环保检测站、10条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线。加大了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力度,彻底清理了城乡结合部非法储煤场780个,清理存煤810万吨。水污染控制取得新成效,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依法关停了位于一级保护区内影响饮用水质量的污染企业。环保绿色创建开创新局面,完成了环保“十大绿色创建工程”,建成10家环保模范企业、8个循环经济项目、7家环保煤焦发运站、10个生态文明村、30个文明环保工地、12条环保模范街道、10家绿色宾馆、10条绿色公交线、1035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4万吨,比上年下降138%,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06万吨,下降22%。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286,比上年下降021点。市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到269天,比上年增加8天。

    全市耕地保有量为19077万亩。全年降水量为485毫米(阳曲)-593毫米(尖草坪),阳曲县、小店区、娄烦县比常年偏多20%,清徐县、古交市、尖草坪区比常年偏多40%。全社会用水量比上年增长2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43%,工业用水增长11%,农业用水增长23%。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3人,下降258%;全年共发生火灾2102起,道路交通事故1821起。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345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189万人,乡村人口6382万人,城镇化率为81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7561万人,女性人口17010万人,性别比为10324100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2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33‰,比上年提高02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43万人,死亡率为416‰;全年自然增加人口14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17‰。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45元,比上年增长17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41元,增长1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61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0元,增长129%。城市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5966元,增长191%;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人均收入1754元,增长142%。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2471。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2%。全市城镇单位(不含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688元,比上年增长152%。

    居民储蓄继续增长。截止200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724亿元,比年初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797亿元,增长100%;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27亿元,增长174%。

    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住宅施工面积150739万平方米牞比上年增长157%,住宅竣工面积40146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373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建筑面积11967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065平方米。

    居民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59%,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63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已达95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73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3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496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继续加强,城市低保覆盖人口达到867万人;农村低保覆盖人口达到54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城镇共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53个,社区服务中心33个;各类福利院75所,床位3736张,收养1939人;救济农村五保户3543户,农村临时救济人员19474人次;发放“两节”困难群众慰问金878万元,灾民临时救济金851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平均耗水量数据将由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后公布。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4-1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