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文化中的“鼠掌故”

  鼠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鼠是人类最早生活的伙伴之一,早就进入了人类的文化视野中。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沉积丰厚,由晋文化中蕴含的“鼠掌故”,亦可略见一斑。

    孔子叹“礼鼠”

    孔子曾周游列国,为何没来晋国?民间传说的解读版本是:“孔子回车”。据说,孔子已北上太行山,走进了位于晋城市南端的“天井关”,可为啥还要返回去呢?《山西通志》云:“此地名天井关,然俗亦名拦车者;父老传为:孔子见黄鼠拱立或曰小儿拱揖,因之回车也。”其中“黄鼠拱立”的黄鼠,又叫礼鼠或拱鼠,是活跃在晋地上的一种讨人喜欢的田鼠,皮毛黄色,故名之黄鼠。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黄鼠,晴暖则出坐穴口,见人则交其前足,拱而如揖,乃窜入穴。即诗所谓‘相鼠有体,人而无礼’;韩文(韩愈)所谓‘礼鼠拱而立者也。’”原来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注重的是礼乐教化;他来到太行山上,亲眼看到这里的小鼠虫,都知见人行礼打拱,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晋地的礼乐之风一定很浓,晋人的礼乐素质一定很高,不需其来这里传道讲学,于是从天井关就回车了。据说,现在还能看到孔子当年回车的车辙呢,于是此村后来就叫“回车村”,孔子回车就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美谈。黄鼠,是这里的百姓较为熟悉的小生灵,乡民把手拿锄头偷懒的人,比作“黄鼠凭杆儿”;黄鼠穴居,春天糟蹋青苗,农民就用水灌黄鼠窝,将其从自己的田里赶跑,但从不打死,因其是灵虫。十二生肖,为何鼠为先?据传,也和此鼠有关,《关尹子》云:古圣贤“师拱鼠制礼”,就是说古圣贤是师法拱鼠而制礼的,故名之礼鼠;当然,十二生肖之首,就非鼠莫属了。

    《诗经》吟“硕鼠”

    《诗经·魏风·硕鼠》是吟唱千古的不朽名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表达了对统治者重敛盘剥的愤怒控诉和对王道乐土的热烈向往。其中,孕育了“魏风”的“魏地”,旧称在河东郡河北县,故治在今芮城县北五里魏城村。其中硕鼠,就是古时其地的“方物”。对此最早最权威的解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魏,今河东河北县也,诗言其方物,宜谓此鼠。”陆机所释硕鼠,即《尔雅》所载“鼫鼠”,一种大老鼠。郭璞注曰:“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鼩鼠。”郭璞是山西闻喜人,其注解家乡的名物,是有可信度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硕鼠与鼫鼠同。硕,大也,似鼠而大也……取其毛作笔。”古硕鼠,就是当今还能在田野里看到的黄鼠类,比黄鼠要大,有这样几个特征:能像人一样直立起来,两前脚可打拱作揖,像行礼一样;善于鸣叫,常食田里的麦、黍、豆之类的禾苗,给青苗造成极大的危害;故,古人要以硕鼠为喻,来抨击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贪而畏人,若大鼠也。”鼠类食物,且食且惊,四顾不宁;比喻既贪而又胆小的人,没有比这更贴切的。《毛诗序》释诗可谓鞭辟入里。《硕鼠》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硕鼠即产生于古时河东之地的大老鼠;诗人吟唱的是地方风物,同时说明晋人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压迫、剥削,向往民主自由的优良传统,“硕鼠篇”是晋文化中闪亮的一枚徽章。

    柳宗元与“鼠寓言”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其贬居永州时创作的“三戒”,是寓愤于谐,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其中“永某氏之鼠”,就是著名的“鼠寓言”。云:永州有个人禁忌多,自己属鼠便把鼠奉为神灵。不养猫,不让童仆捕鼠,让仓、厨任鼠偷吃;于是这人家里的鼠便恣意横行。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都被鼠咬坏了;白天鼠都和人并行,晚上咬东西打架,简直让人不可安睡。等这人搬走了,后来住的人大动干戈,将鼠灭杀一绝。柳宗元借鼠讽刺那些恃宠而骄、为所欲为、不可一世的人,最终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作恶多端,最终覆灭。同时也讽刺了永某氏者的不加思辨、盲目信从,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因为自己生当子年,鼠,是子年的神物,故特别宠爱鼠,不养猫,也不准童仆打鼠;结果自家遭受鼠害,永无宁日,最后不得不徙居它州。柳宗元此鼠寓言,一箭双雕:既讽刺了鼠类之得志奸人,又讽刺了“永某氏之类”的愚昧无知,寓深刻的哲理于诙谐的鼠故事之中,堪称鼠寓言之最另外,柳宗元笔下之鼠的意蕴是很丰富的,如:以“狸鼠之所游”,来描述永州的荒凉之景;以“鼠无夜动,鸮变好音”来比喻清明之政;以“鼠不穴寝庙,沿墙而走”来喻指丑类的阴暗本性;以“鼠窃狗偷,非足为患”,来比喻偷鸡摸狗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以“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来形容恃险作乱,顷刻瓦解的鼠辈们。从柳宗元笔下丰富的“鼠意象”,可知其“格物”之广,“致知”之精。

    “鼠子”激唱《敕勒歌》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传唱千年,至今不衰;而它的问世,和南北朝时,发生在晋地上的“玉壁之战”有关,是由“鼠子”这一蔑称激发出来的。据《乐府广题》曰:东西魏时,东魏神武将军高欢攻打西魏的重镇玉壁,即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吴城附近;据说城周回八里,四面并临深谷,是西魏拒东魏的天然屏障。高欢率部攻之,五十天而城不下,死者七万人,聚为一冢;士卒死者十有四五,神武将军高欢忧思成疾,闭门不出;为了彻底瓦解东魏的军心,西魏占卜后,放出传言,卜辞云:“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意为:胆小如鼠的高欢,竟然率兵亲自进犯铜墙铁壁的“玉壁”,西魏神军万箭齐发,已将其射死,东魏军已神龙无首矣。神武将军高欢听到谣言后,为了稳定军心,揭穿谣言,鼓舞士气,于是强打精神,出来和众将士见面;就像当今的新闻发布会一样,为渲染气氛,张扬声势,于是,使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亲自和之,悲凉慷慨,使部下为之动容。其歌本鲜卑语,后译为汉语,故其句长短不齐。“鼠子”是古人对人的蔑称,用以指人地位卑微,不屑一顾;西魏称高欢为“鼠子”,有挑衅的意思,说高欢胆小如鼠,已被射杀;于是激将了高欢,使其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去见东魏的将士,于是才激发出了千古绝唱《敕勒歌》。

    赵奢的“斗鼠喻”

    战国时期,上党曾演绎出两场具有战略意义的战争:一为阏与之战,一为长平之战;一为大获全胜,一为全军覆没。殊不知,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是,这两场恶战的军中统帅,竟然是父子二人,这就是马服君赵奢和纸上谈兵的赵括。其中,令秦军闻风丧胆的阏与之战,就是赵括父——赵奢的杰作。原来,强秦进攻韩国,直逼上党阏与(今沁县西南三十里的乌苏村);韩赵唇齿相依,赵国不能见危不救;于是赵惠文王问廉颇,可不可派兵救援?廉颇回答说:“从邯郸到上党,路远而又险狭,难于救援。”又召乐乘而问,乐乘的回答如廉颇一样。又召问赵奢,赵奢回答说:“邯郸到上党阏与,的确道远险狭,但就像两鼠斗于狭小的穴中,将勇者取胜。”赵奢之言正中其怀,于是赵惠文王就下令:让赵奢统兵前往阏与解围。赵奢大智大勇,趁秦人间谍来访,将计就计,以假象迷惑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赶往阏与,占领了制高点,一举击败了秦军,解了阏与之围。这是韩赵合纵成功的一个典型战例;因此,赵奢被封为“马服君”,意为:能服驭战马;据说为马姓之始祖。直到后来,秦人还闻赵奢而丧胆。一个“斗鼠”之喻,赵奢赢得了赵惠文王的信任,赢得了阏与解围战的胜利,也赢得了他智勇双全、胆识俱佳的千古美名。

    诚然,晋文化中的鼠掌故,只是历史长河里一朵小小的浪花,但链接起来,也自有它独特的闪光之处;鼠年话鼠,亦可多方位地领略晋文化广博厚实的风采,对当代晋文化的建设,也是一开源蓄流的有益之举。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王建堂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3-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