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并州老宅

    平心而论,太原城中的老宅院与祁县、太谷、汾阳、平遥、介休、孝义等一些曾是晋商聚集的县城相比,其气势规模、考究程度均逊色了几度。但那些毕竟是县城,哪能比得上太原城的老院子,一片连着一片,一条街巷接着一条街巷。爱好摄影的我选择了一个落尽树叶的季节,骑车开始了太原的闾巷之行。为切“老”字题,还特意给相机装上了黑白胶卷。

    老宅院最讲究的要算院门了。青石踏?,长椽挑檐,高门坎,阔门框,一边卧一只“避邪”,门楣嵌题刻。门板之上有铁乳钉、钢扣环,内脊檩书写营造年月,外屋脊镂塑缠枝宝相花,博风板上嵌蝙蝠,镶龙首。门内是影壁,上多为砖雕图案或神龛,有的豪门对面尚置照壁。如今题刻或被凿毁,或被髹漆上“文革”时的标语口号,影壁则画上了宣传画。在靴巷我还见到一幅“大跃进”时的风俗画,肥猪大似耕牛,上面坐着一群“牧童”,画已漫漶,须仔细辨认。院门多为两面坡式的悬山硬山卷棚顶,也有单檐歇山顶样的,但最富情趣的还要数垂花门了,从其糟朽的刻花、颜料剥落的彩画依稀可现昔日的鲜靓。与之相对,也有青砖拱券门的质朴,门楼简单,但院内未必俭素,这里面包涵着主人的处事哲学。大门一般朝南开,位于宅院的东南,入门西折,才算进了院井。对面为正房,两边是厢房,西南角建茅厕,每座院落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中轴线。棉花巷有所院子为前后两进,据称过去它曾是晋南某县驻并的一处会馆,抗战时主人逃走了。有的院落的高大垣墙顶部还建有雉堞,看上去像城堡。有的院落的正房筑在高台之上,前廊后室,上架斗拱,下设格门,让人疑是置身在庙堂。

    如此富丽的建筑见过两处,一处在三桥街,为山西最早的火柴局故址,清光绪年间修造;另一处在精营西边街,院中央有棵百年楝树,系民国时某教育厅长的私邸,后为《山西工人报》社所用,一报社设于一老宅院,其可谓大矣。

    太原民宅的精粹在繁华的城南,而众多精粹在今日正成片成片地消失。民国初年,成立了督府的太原,军政机构陡增,于公于私都需大量安置,于是拆了旧房盖新舍。这一时期的宅窗多为拱券式,有的小楼上还开了西式护栏的阳台,而院门则多尖圆帽顶,辅之以半圆雕虚柱,全砖结构。“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占领太原,随之蜂拥而来的还有日本移民,这时便又在旧房子上动土了。坝陵桥一带有一日本人开设的医院旧址,东洋大构加中土细节,看上去怪怪的。上世纪50年代,太原的城垣开始有计划地拆除,从此太原城便成了一座失去了垣墙包绕的“开放大院”。之后,打通丁字路口,原有的曲径通幽的街巷格局便不再多见。如今,我提着照相机四处转悠,竟找不到一座没有高楼大厦作背景的老房子,有些街巷竟仅有名存了。

    原本独门独院的老房子,如今成了杂姓杂院。一个院落一般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淘米洗衣都是它,若到了造饭时分,此地自然成了最热闹的一处,你一句他一句,嬉笑声声,不觉已是融融一片暖意。杂院共有一条过道,共有一间茅厕,共有一座天井,共有一片蓝天……杂院里人们的心态随着大院的消失,无疑也会改变,不过,用相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捕捉到这一最后的心迹的。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介子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3-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