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中国第一陪都”:最亮的牌

——访山西省古都学会会长、太原师范学院院长王尚义

  王尚义,195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太原师范学院院长,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地理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古都学会会长。

    采访王尚义教授,约在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之前。因为担心他作为会议主办方的领导,在会场上难以脱身。没想到,会前的王尚义教授仍然很忙,他是在另外一个会议的间隙接待了我。

    交谈的过程中,不时地有人进来,或打电话向他汇报工作。看得出来,事务的繁忙,使他保持了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状态。

    “你是老记者了,我也是老采访对象了。咱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吧。”不等我发问,王尚义教授侃侃而谈,从这次会议的目的说起,到太原古都文化的主要内涵、特征,再说到传承至今的文化精粹,观点精辟,叙述条理,每一个问题都是我想了解的。

    举办研讨会有深意

    “关于举办这次会议的目的、宗旨,我曾经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范世康及其他领导进行过深谈。之后,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第一,是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掀起太原市文化建设的高潮。

    第二,是为了唤醒太原人关注文化理念、关注自我的文化的足迹。

    第三,是为了从学术上破解太原市特色文化名城的寓意和特质。

    第四,是为了构建具有现代浓厚气息的太原文化体系,也就是21世纪具有时代精神、时代内涵的文化体系。第五,是为了掘深太原文化的埋藏,挖掘太原文化的井底,也就是太原的本质文化。第六,是为了凸现三晋文化传承的主线条,让全太原市、乃至全省的人知道,三晋文化传承的主线条是什么,要让人们了解,4000多年来,我们所传承下来的是什么东西,而它对太原人,对太原建设存在着哪些潜在的作用。”

    太原应打“中国第一陪都”这张牌   

    2006年,中国共产党太原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要把太原市建设成为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那么,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太原市应打出一张什么样的牌?

    “众所周知,唐朝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太原作为三都之一的北都,这个时期它的文化,与其政治、经济地位相适应,对后世的影响尤为突出。可以说,太原在唐代进入了城市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诗仙李白誉晋阳为‘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作为唐朝陪都的太原,它对这个城市文化传承的影响最大,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所以,我认为,太原应该响亮地打出‘中国第一陪都’这张牌,它是一张亮牌,一张硬牌。”

    太原陪都文化的根脉与特质   

    正因为太原是响当当的“陪都”,千百年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陪都文化。那么,太原陪都文化的根脉在哪里?

    王尚义教授这样分析、总结——

    “第一,晋阳是李唐‘龙兴之根’—— 传说李姓出自皋陶,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以官为姓,后改‘理’为‘李’。尧为陶唐氏领袖,也称‘唐尧’,这是‘唐’的来历,该部落传说居今山西地区。到了商朝,尧的后裔仍封山西,称唐国。周成王灭之,封其弟叔虞于晋,称唐叔虞,今太原西南的晋祠即唐叔虞家祠。叔虞子燮父,改‘唐’为‘晋’。这就是李渊家族和‘唐’的渊源。

    “第二,晋阳是唐尧之都—— 多年来,我经过对文献严密梳理、甄别,并汲纳国内外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出了一个结论:尧都是太原,而非临汾,由此推出,到2003年,太原建都已有4470年历史,我的相关论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这样的学术成果不是我个人得出的,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 》中曾记载:‘尧都唐(按古唐国在今山西太原)’。“第三,晋阳是李渊发兵之地—— 隋末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坐镇长安北大门——晋阳,以防突厥南下。李氏势力由此壮大。公元617年,李渊与北方的突厥达成和议,随后在太原举兵,4月后便攻进长安,次年,建立唐王朝。唐太宗曾说太原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太原陪都文化的特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政治文化上来说,盛唐文化是晋阳文化的发散,晋阳文化则是盛唐文化的缩影。从汉朝的刘恒即帝位,到李渊起兵太原,‘龙兴之地’的理念文化对太原城市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地域文化上来说,表现为对多民族文化的兼容并蓄。太原曾是战国时赵国、南北朝时前秦及五代十国时北汉3个王朝的都城;曾是东魏、北齐、唐、后唐、后晋、后汉5个朝代的陪都,太原作为都城或陪都的时间总计191年。

    “太原的陪都时代正是北方民族南下、民族融合剧烈的时期,民族冲突、民族融合的过程孕育了太原显著的多元文化兼容的特点。

    “另外,作为陪都,太原凝集中华佛教文明,带动中外文化的传播,同时,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它成为唐代著名的商业都会。”   

    4000年来传承至今的文化精粹   

    大浪淘沙。4000年的历史长河潮起潮落,古老太原城的文化传承至今,还会留下些什么?

    王尚义教授为我一一解读:

    “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 长期的多民族融合使得太原城市文化具有明显的兼容并蓄的特征:既有中原农耕文明的礼仪、含蓄,又有北方游牧文化的豪放、不羁,兼纳两者之精华,成为一种具有鲜明开创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地域文化。

    “辅佐王基的龙脉文化—— 军事地位决定了太原城市的政治地位。

    “敦朴劲悍的民俗文化—— 被誉为‘太原公子’的李世民拥父起兵太原,建立大唐,而有‘贞观之治’,正是太原城市理念文化中强悍不屈特质的凸显。这一风俗一直流传影响至后世,如明万历《太原府志·风俗》载太原地区‘朴陋不华,俗颇鸷悍’、‘人性劲悍,勤俭朴陋’,雍正《山西通志·风俗》称:‘士穷理学,兼习辞章,敦厚不华,淳俭好学,工贾务实勤业’大致和唐代无异。

    新的时代,这样的文化精粹正演变为一种精神。王尚义教授介绍说:“2005年,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普通市民参与讨论,太原市委宣传部向各媒体通报太原城市精神及其内涵—— ‘兼容和谐,诚信卓越’。作为中国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边关城市,兼容并蓄、诚信卓越一直是太原历史文化传承的主流。依靠兼容实现和谐,依靠诚信实现超越是太原人自古以来奉行的行为准则。城市精神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这八个字较为准确地反映太原独特的城市理念、人文精神、地缘优势和未来发展目标,是太原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珠联璧合。”

    古都文化研究任重道远   

    山西省古都学会是由省内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团体中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省级性学术组织,2003年在古都太原正式成立,会址设在太原师范学院,现任会长为历史地理学专家、古都学专家王尚义教授。

    王尚义教授说:“山西是古都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曾有太原、大同、临汾、侯马等十余处城市分别为不同时期的都城或陪都。这些古都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山西省古都学会成立的主旨是团结、联系和组织山西古都研究者,开展中国古都学特别是山西古都研究。

    “现代城市发展十分注重城市的人文气息构建,而古都文化不仅是古代王朝与政权得以存在的内在精神支柱,且延续至今成为体现传统文化的核心的载体。今后,山西省古都学会一方面将继续保护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另一方面将努力加大研究、宣传力度,争取使更多的古都加入历史文化名城名录。与此同时,为推进山西省省会城市以外各个地区古都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山西省古都学会的年会将逐步针对省内其他地区的古都开展专题研讨。”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翟丽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31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