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承续山西戏剧传统 建设太原文化品牌

  山西戏曲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戏曲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戏曲在山西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山西现存的戏曲文物历史久远、数量众多,戏曲文物的丰厚遗存为中国戏曲史增添了多彩的篇章。今天,承续山西戏曲文化传统,发掘山西和太原数千年人文积淀,把戏曲文化作为一条贯通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线索,使戏曲及其相关项目成为太原的历史文化品牌,成为太原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建设一个既有历史文化传统又有现代生活内涵的、以戏曲为中心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对于太原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戏曲是山西人文积淀中最具表现力的组成部分

    早在周代,山西地区的乐舞就对地区文化乃至整个早期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经·国风》中的“唐风”就来源于山西晋阳地区流传的民间歌谣,其中的 《椒聊》、《绸缪》、《鸭羽》,《葛生》等,是“唐风”中的优秀篇章。从先秦到隋唐,晋阳乐舞是中国艺术园林中一枝亮丽的奇葩。太原小店区金胜村唐墓出土的舞俑,“头梳高髻,穿朱赭色开领短上衣,腰系朱赭色拂地花裙,手执薄巾翩翩起舞”,证实了当时乐舞活动的形态及盛况。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诗人李白游晋祠时为晋阳歌舞留下了 “翠蛾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白云飞”的诗句。

    宋金时期,中国戏曲艺术正式形成。城市的“勾栏瓦舍”包括“乐棚”、“看席”、“后房(戏房)”等固定的功能场所,同时人们在许多城乡神庙开始建筑戏楼、戏台。山西占有全国其他地区无以伦比的戏台文物和文化遗存,“足以展示中国神庙剧场的发展历史。”河东、上党地区的城镇乡村诸神庙建筑大多附有“舞楼”、“舞亭”、“乐楼”和“演奇楼”等演出场所,其功能既是娱神,也是娱人,在乡村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功能。中国已知的最早戏台建筑建于北宋。近年,高平市的史志专家们在搜集地方金石文献过程中又发现一通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的碑刻,记载了长子县的一座北宋戏台的建筑情况。

    山西还保存了中国现存最早的金代木结构戏台。这就是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二郎庙调查发现的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的舞亭,是山西戏曲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据统计,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戏台——金元戏台,有十几座,全部在晋南、晋东南地区。全国现存的明代戏台大约有60余座,其中有一半以上在山西。至于清代戏台,也以山西保留最多。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文物、文化部门普查,我省仍存古代戏台2887座,现在大约有1000多座,也属全国之最。”众多的古戏台给我们留下了一部立体的、形象的剧场发展史。

    戏剧是一种表现艺术。山西戏剧的辉煌历史一方面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无尽的财富,另一方面就是用戏剧这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将山西的历史文化浓墨重彩地展现于世界舞台。

    赛会表达了山西戏曲文化丰富的社会内涵   

    赛社演剧是古代中国公共性戏曲活动的主要方式。山西的古戏台主要与寺庙迎神赛会紧密联系,戏台建筑和演戏活动与各地公共庙宇的祭祀活动构成一个整体。 山西的戏台与寺庙的迎神赛会相结合,小到全村,大到跨州联县的广阔地域的民众都参与到其中,共同举行迎神赛会,无疑是极大地扩大了戏曲活动的社会文化功能。

    赛会演戏在北方乡村历史上发挥重要的社区整合功能,一方面通过共同祭祀某一个或者一组神灵,向人们灌输一种共同的信仰,把人们从精神上联系到了一起;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各地的迎神赛会乃至神庙建设都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共同行动,它既可以将大众生活纳入一个共同的利益体系中来,又能通过赛会这一民众狂欢式的活动集聚民心,成为民众共同身份认同的通道。赛会演戏无疑需要一个稳定的组织和经济基础,村社地产亩捐既可以维持神庙日常洒扫开支,又能积累基金会办盛大的游乐庆典活动。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的神庙也就是当地人民共同的社庙,组织迎神赛会的神社往往也是演剧酬神的主体。

    山西的神庙剧场无处不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神庙和剧场首推太原晋祠,赛会演剧也是晋祠祭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晋祠从宋代创建兼具祭祀与演乐功能的莲花台,至今这里仍然继续赛会演剧的传统。即使在全国恐怕也难以找到如太原晋祠这样一个与中国戏曲发展史结合那么密切、有着那么久远与深厚联系的古建筑群。这样规模的赛会演剧在中国文化史上也难以找到与其相媲美者。

    山西戏曲传统对建设太原特色文化城市的借鉴意义

    为了更好地借鉴山西戏曲文化发展的历史成就,在太原数千年人文积淀的基础上建设太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总结晋祠赛会演剧的历史传统,组织举办“晋祠中国戏曲节”。

    晋祠赛会的演剧传统是太原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晋祠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和现实影响,以山西省政府的名义,每年晋祠庙会期间在太原市举办一年一度的 “晋祠中国戏曲节”,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戏剧精英、戏剧爱好者来太原表演、学习、交流、欣赏,共同参与这一文化盛典,把晋祠旅游与戏剧文化发展凝结到一起,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带动一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使之成为太原历史文化名城最具表现力的金字招牌。

    二)在太原市永祚寺一带规划建设“中国戏剧博物馆”,同时建设一个以戏剧文化为主题的城区。

    山西的戏剧文物之多、价值之高全国罕见,但是这些文物包括极具文物价值的古戏台都在逐渐消失损毁。在太原建设中国戏剧博物馆,抢救保存这些文物是对山西文化积淀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中国戏剧文化的巨大贡献。这个博物馆如果以一种大历史、大文物、大戏剧的理念设计建设,除了收藏、展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戏剧文物供研究、参观使用之外,还要具备大型戏剧演出功能和市民的日常娱乐功能,调动人们参与戏剧、欣赏戏剧、热爱戏剧的内在欲望,使静止的文物和过往的文化都变成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行为,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功能。

    上述两项建议如果实行,将会在太原东西部分形成两个戏剧文化中心,两相呼应,形成太原特有的城市文化系统,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陈亚平,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31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