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全力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系列

    所谓新型工业基地,是相对于太原过去的老工业基地性质而言的,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大幅提升其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成为推进太原发展新的重要支柱,把太原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是今后一个时期太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城市发展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新型工业基地,是相对于我市过去的老工业基地性质而言的,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大幅提升其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成为推进我市发展新的重要支柱,把太原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建设新型工业基地顺应了产业演进发展的规律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从我国来看,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加快推进之中,且各地发展差距很大,东部地区发展较快、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水平较低。从我市的情况看,工业化进程处于中期阶段,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较为单一和初级化的产业结构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冶金、煤焦、机械、化工、电力等产业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1%,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都不够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仍然是我市推进工业化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顺应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附加值,形成一批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的产业群,努力建立起多元化、高级化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工业化的水平。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定位和分工,把握“世界产业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这一重要趋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竞争优势的形成的原则,支持优质冶金、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率先发展,做大做强,努力把我市改造成为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建设新型工业基地体现了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部署和要求

    “十一五”时期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太原作为省会城市,理应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作出表率,在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中走在全省的前列,围绕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目标,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以推进绿色转型为目标,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着力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三大基地”、“四大中心”,努力构建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繁荣的省城产业新格局,带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反映了太原加快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

    太原是建国后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冶金、能源、机械、化工为支柱产业,基础较为雄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束缚,科技进步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资源型的经济模式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产业结构低级、产业素质低下、经济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太原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作用的发挥和地位的提高。在建设新太原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冶金、煤炭、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在改造升级中焕发新的生机,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把太原打造成国家新型工业基地,为建设新太原奠定坚实的基础。 

  昨天的辉煌

    太原市的工业化建设有着辉煌的过去,也曾经历过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我市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据点,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太原就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1项在我市选址建厂,投资额达84亿元。在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强力推动下,我市初步建立起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和机械制造为支柱的重工业体系,成为当时仅次于北京、天津的华北“工业重镇”。与此相应,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以工矿企业不断积聚为动力,形成了城北钢铁工业区、北郊国防工业区、河西北部重型机械工业区、河西南部化工区等城市外围工业区和城南、北营等工业片区,奠定了城市产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作为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太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两个重大转变,我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上世纪末,太原经济跌入低谷,短缺经济条件下外延式发展的后遗症和结构性矛盾凸现。在此情形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市大力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全面推进技术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传统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实效,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今天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政策的出台,太原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资源依赖性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提供了契机,有利于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向多元化、都市型发展。

    2004年,省委、省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省会城市,太原比省内其他城市有着明显的政策、行政管理优势;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又有明显的区位比较优势,能够广泛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体制、管理、科技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太原必须率先发展,承担起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化“领头羊”的重任,承担起传统产业新型化,特别是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重任。

    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对城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中部各省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纷纷调整自身定位,争夺中部开发的“中心”与“领袖”地位。我市还要立足于“太原大都市圈”,充分发挥“东引西联”的区位效应,积极打造“中西部重工业区域中心城市”。

  明天的蓝图

    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和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是今后一个时期太原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城市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我市将加快建设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铝镁合金加工制造基地等 “三大基地”,努力构建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繁荣的省城产业新格局。

    通过推进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构筑产业新优势,增强城市竞争力。

    优势产业和特色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区域技术研发中心的地位大幅提升,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强化,建成一批国家、省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辐射源。

    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不锈钢生产规模雄踞全国第一、世界前列,铝镁合金研发、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努力打造世界“镁都”。以重型机械为龙头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区域性现代商务、物流、金融中心建设取得实效,太原在全省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服务影响能力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传统产业新型化

    ●加快不锈钢生产基地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冶金工业,重点发展不锈钢、冷轧硅钢、汽车板和不锈钢制品。支持太钢在形成年生产300万吨不锈钢能力的基础上,建成全球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加快不锈钢工业开发区建设,开发高档制成品,推动不锈钢制品上档次、上规模,年加工能力达到50100万吨,使太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工业城。围绕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品种结构,严格控制生铁、普钢产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设施,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替代进口和市场短缺的优质产品,提升产品档次。鼓励冶金与煤、电、焦实施资产重组,加快上下游产业融合,建设集约化、清洁化优质冶金工业。

    ●加快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建设

    依托我市机械工业的基础优势,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重型汽车和煤炭机械成套设备生产规模化。依托山汽集团现有重车平台和生产目录,整合省内重型汽车生产资源,发展重载汽车及零部件,形成年产2万台重载汽车能力。以太重为龙头,整合太矿、煤科院太原分院的生产、技术资源,建设煤炭机械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发展优势产品和产业。立足太重、晋机、机车、太锅的优势,大力发展重型机械、铁路机械、循环硫化床锅炉。发挥资源和能源优势,整合培育精密锻铸件、铝镁合金压铸件、磁性材料及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我市现有优势,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增强机械加工配套能力,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加快铝镁合金制造基地建设

    发挥我市铝镁资源禀赋优势,深入开展铝镁合金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提高铝镁加工的深度和档次,提高原镁转化率,加快镁合金材料及制品的规模化发展,把太原建成世界“镁都”。加大对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为龙头,开发铝镁合金应用的新领域,为航天、航空、IT产业、汽车等行业提供镁合金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支持新东方铝业公司建设铝材深加工项目,以用电直供为源头,达到年产电解铝2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20万吨、铝轮毂100万只的能力,形成煤、电、电解铝、铝材加工产业链,成为全省最大的铝材深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工业

    围绕构建能源经济循环发展新模式,煤炭工业要按照区域划分、资源有偿使用和关小、上大的思路,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关闭严重破坏水资源的煤矿,提高产业集中度。“十一五”时期,原煤年产量控制在5000万吨以内。加强煤矿技术改造,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支持高瓦斯(煤层气)矿井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分散抽放,集中利用。鼓励企业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等产业链。继续清理整顿焦化企业,不再审批新建焦化项目,对保留焦化项目要严格监控,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焦炉装备和工艺水平,焦炭生产规模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推进焦炉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和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实现所有焦炉化工产品全部回收,焦炉煤气零排空。

    ●做精做细化学工业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化工原料生产能力,延伸下游产品,创造特色品牌,实现由基础原料向精细化工产品转变。推进煤化工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项目建设,建设双喜轮胎180万套全钢子午胎等项目。以煤化深加工为核心,重点发展煤的气化、液化和煤焦油精深加工及以煤炭和焦炉煤气为原料的化肥、甲醇及下游产品,依托古交、清徐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做到原料产品互联、能量统筹利用、三废集中治理,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新兴产业规模化

    ●扶持具有基础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培育信息设备、仪表制造和软件业,提升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使之成为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龙头。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支持优势企业,推进产品自主创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扩大市场份额。重点支持太行航空仪表、长城微光电子光纤倒像器、太工天成传感器、亚日电脑、风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优势产品,向规模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富士康科技工业园、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太原信息产业园等园区项目建设,发挥高新区、信息产业园的功能优势和孵化作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光电、仪表制造和软件业,提升电子元器件生产成套设备集成能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

    扶持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生化药品项目,培植名优特新产品集群。依托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及现代中药的较好基础,发挥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比较优势,以药物制剂、中成药、现代生物医药产品为开发重点,发展以化学药品为基础,现代中药为特色,生物制药为先导的医药产业。加大医药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转化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积极推进名牌产品和大品种生产,培育壮大博康、世纪之光、瑞福莱、瑞丰和亚宝等骨干企业,支持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推动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使现代医药产业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

    ●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

    按照材料科学发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提高产品档次,扩大深加工规模,注重综合利用,发展特色产品。以优势技术和产业为基础,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档钕铁硼、镁合金、生物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纳米碳酸钙、新型墙体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钕铁硼磁体为基础,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大力开发高端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特别是开发极具市场潜力的医疗器械、微特电机、通讯元器件中的磁性器件等,建立钕铁硼磁体-磁体精加工-信息永磁产品和永磁电机产业链。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特色,重点做好风景名胜、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主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要积极支持富士康集团创办影视文化基地,并以此为龙头,扶持发展一批从事数字化开发、影视制作、动漫生产、文物信息复制等行业的高新技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实体,打造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要推进晋阳古城景观的开发和展示工作,加快龙山大佛等西山地区文物古迹的保护、整修步伐,深入挖掘晋阳文化,尽快建成 “华夏文明看山西”研究展示园区。要加快以民间艺术、名吃特产、传统民居等为主体的民俗文化产业板块建设,加快以民歌、民舞、民艺品牌为内容的民族艺术产业板块建设,加快以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产业板块建设,向国内外展示太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灿烂的华夏文明景观。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报业集团、演艺集团等一批机制新、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园区经济各具特色 

    实施园区经济发展带动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壮大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太原市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在加快城市中心区 “退二进三”产业布局调整的同时,按照“同业入园、专业集群、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思路,引导新上项目和城区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实现产业相对集中和生产要素集约经营,建设设施配套、生态良好、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专业生态园区。加快开发区与行政区体制融合步伐,促进二者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推动高新区、经济区、工业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经济国际化、人才本土化、自主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创新发展的火车头。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要在完善现址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晋源区185平方公里新区。要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功能,突出发展电子装备与信息产业、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环保与高效节能产业,成为全省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要加快与小店区一体化进程,完善产业和基础设施统筹发展规划,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园区,引进优强企业,搞好配套建设和跟踪服务。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为基础,积极发展拥有完整产业链条和核心技术的产业群,提升出口加工能力,建成全省新兴产业规模化的示范区。

    ●太原工业园区(民营区)

    要加强产业规划和资源整合,在完善南区建设的同时,搞好阳曲新区的规划,分期实施,承接市区产业转移,努力建设传统产业新型化的基地。

    ●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

    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搞好规划区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集优强企业,发展延伸产品,增强不锈钢生产、加工和配套能力。

    ●清徐经济开发区

    要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和入驻条件,作为承接太原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吸引大企业,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精密铸造和食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在加快两个国家级和三个省级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要精心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工业园——

    ●铝镁工业加工园

    要充分发挥阳曲县土地优势,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加工深度和档次,建成节能环保、环境优美的集生产、加工、研发于一体的生态型工业园,重点发展高纯度铝镁合金和铝镁合金板棒带箔、铝镁合金压铸件、型材及制品生产,打造世界“镁都”。

    ●万柏林机械工业园

    要发挥重机、汾机、晋机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增强机械加工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和规模效应。

    ●信息产业园

    要以中北大学为依托,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以及研发、生产、金融、商业和生活区,逐步形成信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业基地。

    ●服装加工工业园

    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品牌优势,建立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创新发展模式 推进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指的是立足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强化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产业优化升级将传统“黑色”工业经济转化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继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之后的又一个先进经济形态,综合并包容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清洁生产等各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经济技术模式,通俗地说就是既要享受物质丰足,又要享受蓝天碧水的经济。

    推进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加快绿色转型,对于我市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主战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创新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转型,传统发展模式才能打破,又好又快发展路径才能打通,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新太原的目标才能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按照省委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市九次党代会报告对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努力构建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繁荣的省城产业新格局,其中将推进绿色转型提到了特别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

    近年来,我市经济在积极稳步增长的同时,传统工业化典型区域的基本特征日益显现,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日益突出,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依赖煤焦资源,使前些年太原经济染上一层浓浓的 “黑色”,90%以上一次能源、80%以上工业原材料均来自矿产资源,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水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人均拥有水资源不足全省平均水平一半,仍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些现象,实质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传统发展模式内在缺陷的突出表现。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趟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推进绿色转型是适应国内外绿色潮流的形势要求。进入21世纪,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绿色经济浪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进,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由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主潮流。在绿色浪潮的作用下,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发展模式经受着严峻考验。一方面,国外绿色贸易壁垒迅速加强,各种绿色技术指标、绿色环保门槛越来越高,非绿色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制约;另一方面,国内绿色市场需求和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快速转变,越来越讲究吃得健康和绿色,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长逐步放缓,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绿色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置了更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给传统发展模式以强大的压力。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体系的市场空间日益缩减,路子越走越窄。如果我们还走传统发展道路,不加快转变过多依赖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然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已到了整体绿色转型的历史关头。首先,我们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十五”以来,全市经济保持高位运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逐步协调,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市已进入传统工业化中期并向新型工业化转型阶段。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具备了整体环境和条件。其次,近年来,我市在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具备了重要的工作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被国家列为清洁生产试点城市;以太钢为代表的一批传统企业循环经济改造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重大决策,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整体推进绿色转型列入了 “十一五”规划纲要。

    当前,太原正在举全市之力,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立足于推进科学发展,太原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指标体系,设立产业发展“绿色高压线”,设置市场准入绿色门槛,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推进太原经济绿色转型。

    产业是经济的支柱。太原以世界视野规划新一轮产业发展格局,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战略重点和突破口,将着力发展节水型、节材型、节地型、清洁型、高效型产业。将建设争雄全球的不锈钢生产加工、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和铝镁合金加工制造 “三大基地”,进而形成以“铝镁园、不锈钢园、富士康园”为主轴的绿色支柱产业园,辅以电子信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在内一批新型产业园,共同构建具有太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去年,太原市先后否决整顿145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取缔49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企业,压减50对煤矿矿井,关闭8个小机焦项目。坚决按有利生态原则取舍招商选商,不贪恋一时经济利益。各类项目企业,不论其对地方经济贡献有多大,只要触及 “绿色高压线”,一律坚决取缔。此外,作为全省启动循环经济最早的城市,建设10个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型企业,建成20个废水 “零排放”企业等目标正在逐个实现,太钢、经济区正加紧完善区域经济循环,一大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蓬勃发展。

    选择绿色,不仅是选择了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追寻着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康庄大道,新太原的美好图景正在我们的眼前一天天清晰起来。

  让“太原制造”的不锈钢誉满全球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波

    不锈钢之于太钢,就如同土地之于农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而建设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于太原,则可称为优质引擎之于汽车,是整个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前行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围绕“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这一战略目标,“十五”以来,太钢加速推进以不锈钢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去年,新不锈钢工程及配套项目的全面竣工投产,标志太钢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企业2006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18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主导产品不锈钢年产突破百万吨大关,达111万吨,其中,出口超过20万吨,创造了历史新水平。

    太钢作为我国最早生产不锈钢的企业,是国家确定的重要不锈钢生产基地,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为太钢发展不锈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国内同行相比,太钢在不锈钢生产、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地处能源大省,拥有煤、电、铁矿等资源优势。“十一五”末,太钢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太原也将因此成为驰名中外的“不锈钢城”。

    我们为什么要拿不锈钢做文章?

    简言之,发展不锈钢是市场的需求、国家的要求,是太钢所擅长和竞争所迫。中国是全球最好的不锈钢市场,太钢是中国不锈钢、特殊钢最好的企业。面对挑战和机遇,抢先占领不锈钢制高点,在与国际一流企业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太钢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同样,太原作为一个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如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速城市绿色转型,也是建设新太原的首要任务。选择发展不锈钢产业,则可喻作为汽车选择了优质引擎,将是太原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前行的重要一环。因此,抓住机遇,依托太钢建设不锈钢深加工生态产业区,大力发展不锈钢延伸加工,扩大不锈钢深加工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无论对太钢本身,还是对推进太原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振兴老工业基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市场需求来看,近年来,国内外不锈钢产业发展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锈钢加工制品业发展势头迅猛,并逐步向中国转移。不锈钢的价值是普通钢的57倍,而通过深加工,价值可再增值一倍左右。因此,不锈钢延伸加工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

    从省城太原的区位优势来看,地处中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内地经济的振兴,面向全国市场的辐射力将逐步增强。发展冶金工业及相关加工业,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煤-铁-钢以及后续产品的延伸,使资源价值得到增值,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从政策环境看,山西省政府将不锈钢确定为全省30个标志性潜力产品之一,将太钢不锈钢产品延伸战略纳入了《山西省“十五”后三年行业结构调整规划》。太原市委、市政府将“太钢牌”不锈钢作为十大工业品牌之一,将不锈钢及深加工产业作为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变过程中确定的支柱产业……

    “加快不锈钢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冶金工业,大力推动不锈钢园区发展,开发高档制成品,使太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工业城。”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在报告中这样描绘未来太原工业领域的“三大基地”之一。

    让“太原制造”的不锈钢誉满全球——这梦想,是一个企业的,更是一座城市的。

  建设太原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俊

    早在解放前,太原的机械制造能力就位居全国前列,可谓中国近代机械装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许多专家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上升周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双重推动,加大了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投资需求,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机械装备工业的重要基地。

    时至今日,市委、市政府再次强调振兴装备制造业,力求使新型装备制造业再度成为拉动太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因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全方位的有利条件。以太原为圆心,借助目前已经形成的机械工业的影响力,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国知名的新型装备业制造基地,是太原市在“十一五”时期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一大战略,而对于我们这个山西省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建国以来,国家在太原市先后投资建设了太重等一批大型机械企业和军工企业,无论是机器设备的技术水平,还是加工能力,无论是职工素质,还是市场销售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基本形成了集研发、生产、成套、服务于一体的机械制造业体系。面对世界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作为具有雄厚机械工业基础的太原市,只要抓住国际产业重组的机遇,有选择的承接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基础良好的潜力,完全有条件成为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太重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和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在太原建设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中,优势得天独厚,更要发挥好带头和辐射作用,引领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

    就太重而言,通过五十多年发展,为国家基础工业、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220多项国内外第一,已经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十五”期间,太重着力培育了大型起重机、液压件、轧钢锻压、挖掘焦化、铸锻件5个以5亿元产值为平台,以及减速机、轮轴、油膜轴承等成长快速的专业化制造公司,到目前已拥有了油膜轴承、起重机两个“中国名牌”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油膜轴承、大型冶金起重机制造基地,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2055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等新产品。其他传统产品在国内继续保持优势的同时,也已逐步进入国际市场,这些都为太重“十一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宏观来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山西省政府把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的政策支持,成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以信息技术为主流的迅猛发展和国际技术交流的加深,也为装备制造业上水平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加快了产业升级速度。

    “十一五”时期,我们确立了“打造百亿太重、构建和谐太重、创建世界太重”的战略目标,并立足和服务钢铁、矿山、电力、交通运输、工程汽车等行业,在不断提升现有主导产品竞争力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加快建设大型煤炭井下成套设备、大型露天矿挖掘设备、火车轮对及动力车组、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等四大制造基地,不断拓展新的产品领域。毋庸置疑,随着太重发展规划的实现,会对太原地区装备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加快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重型汽车和煤炭机械成套设备生产规模化,增强机械加工配套能力,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有政策扶持、有产业基础,把太原建成国内知名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离我们并不遥远。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世界“镁都”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旺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力争使太原铝镁合金研发、加工能力迅速提升,成为世界“镁都”。

    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把握和认识,促使我们把目光转向了资源类产品的深加工。我们应当进一步认识到,金属镁深加工是全省的潜力产业,应加强对镁加工业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推进山西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镁合金是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金属材料中,其“相对比强度(强度与重量之比)”最大,用途日趋广泛。大量应用镁合金材料的是3C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投影仪、随身听等等的外壳、连接器等。汽车工业也开始大量采用镁合金材料。此外还应用于航天航空业产品、运动用品、器材工具等。镁合金正在大范围地取代着钢、铁、铝、工程塑料。镁合金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兴奋!

    我省镁资源非常丰富。以往,我们习惯于将镁锭铝锭卖给别人,然后由人家制成产品再卖给我们。这种出卖初级产品的发展模式给山西留下了深刻教训。近年来,我国镁产业结构正由原镁生产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深加工产品转变。山西省拟定的 “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中,就提出“将不锈钢、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成品工业培养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实施了镁合金深加工工程,建设太原、运城、大同三大镁工业集聚区。这是千载难逢的绝好时机。

    事实上,独具慧眼的郭台铭先生就抓住了这一机遇。

    山西有镁矿、镁锭、铝锭,而这正是富士康做镁合金产品需要的。以前,富士康需要的镁合金是从丹麦、挪威进口的。而这些国家炼镁合金的原材料就是从中国进口的。从中国运到丹麦、挪威,富士康又从那里把它买回来作镁合金产品的原料。富士康在太原建立园区后,直接结合山西的原材料、能源和人才的优势,把最宝贵的资源做成高附加值产品。这对省、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高品位镁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山西又是我国的产镁大省,占全国产量的70%左右。富士康把这样的矿产做一个挖掘,做一个精炼,做一个深加工,做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行销到世界各地,把最高的附加值留在本地。依托山西的能源、矿产和人才优势,再经过富士康企业集团的深化加工,太原的富士康科技工业园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技术含量的一个高科技电子精密原件的加工生产基地。

    现在,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已经变成集团科技制造的明星单位。这里能生产世界上最畅销的镁合金产品机构件,而这样的产品要在全世界分配,有的产品非常抢手,不够卖!正如郭台铭先生说的那样,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在镁合金产业上的机会是无穷的。

    镁合金汽车零组件产业生产出的是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全球对汽车镁合金的需求量增长率将达到每年20%以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富士康集团决心在太原进行大规模投资,大力进军镁合金汽车零组件产业,主要为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公司提供配套产品。努力成为全球镁合金汽车零组件最大供应商之一。富士康的专长是零组件的研发与制造,而中国汽车业最缺少竞争力的就是零组件这一块。

    依托富士康尽快把太原建设成为世界的“镁都”。对此,郭台铭先生非常有信心。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也充满了期待。为实现这一目标,太原经济区责无旁贷。  

  百姓热议 新型工业基地

    ——告别“傻、大、粗、黑”

    山西省水利设计院武斌:太原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产业结构的特征明显,直至目前,冶金、煤焦、机械、化工、电力五大行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仍然过大。近几年,产业升级的口号已深入人心。不实现产业升级,就难以扭转落后局面,太原“傻、大、粗、黑”的产业形象就难以改变。

    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刘亚东:前些年在外地,当有人听说我是山西人,就会打趣说:“唉呀!你是挖煤的!”其实,挖煤带给人的印象,也恰恰可以反映和代表太原以往的产业形象。我们应该及时转入资源深加工轨道,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告别“傻、大、粗、黑”,跻身产业高端。

    太原铁路局田强:工业污染给太原城笼罩了阴影。曾几何时,我们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字——— 黑!而目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只有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李海金:多年来,太原产业偏重、偏粗。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传统支柱产业新型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抓住了我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比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工业,做精做细化学工业,既可提升产业档次,又能更好地发挥我们已有的基础优势。

    太原长城光电子工业公司周子梅: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构建省会特色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太原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损害,发展现代服务业势在必行。此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是一项提升太原产业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决策,太原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独特城市文化优势。

    我眼中的绿色转型——

    东山煤矿韩元太:从来没有听说过绿色经济和绿色转型,凭感觉,绿色转型一定与环保有关,绿色经济当然就是环保经济。我市的污染太重了,重化工产业比重太大了,必须注重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市运管局客运站副站长宋太山:我从安徽转业来太原,与安徽老家相比,太原的自然环境比较差,迫切需要绿色转型。实现绿色转型,就必须下决心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了绿色转型,一个山清水秀的新太原一定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万柏林国土资源局靳庆年:再也不能走依靠资源发展经济的老路了!依靠挖煤,一小部分人迅速暴富,成为超级富豪,大多数人依然贫穷如故。实现了发财梦想的富豪们购名车、买豪宅,迁到了环境优美的城市里,却把污染留给了当地。

    市经委副主任刘元亮:绿色转型和绿色经济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绿色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包括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从根本上杜绝高耗能企业、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还包括政府严格的绿色管理主要是干部绿色考核以及绿色GDP核算。

    市规划局赵宏亮:绿色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一种先进的文化,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只有大多数市民抛弃了过去不生态、不经济的生活方式,养成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生态发展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的绿色理念才能建立起来。

    畅想工业新城未来——

    太原市热力公司技术员孙存伟:从上大学到现在工作,我在太原生活了5年多,我感觉太原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变,应在积极进行产业调整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只有城市环境变得更好,城市发展的后劲才更加十足。

    太钢炼铁厂作业长王瑞强:作为一个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要说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太钢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以人为本,重视节约能源,重视技术创新等,这些都是值得推广学习的。

    太原市公交公司司机吴晶晶:我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对于太原市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实质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这个职业能最直接地感受到城市的变化,就希望我们的城市日后交通便利点儿、空气清新点儿、老百姓的日子能过的更好点儿。

    晋机集团工程师赵俊毅:山西虽然是能源大省,但如果再照原来那样粗放式的模式发展显然太落后了。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可持续发展,不论如何进行改造升级,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师申浩:众所周知,太原是一座能源重化工城市,按照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必要也必须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除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外,还应当借鉴国际国内的优秀经验,吸纳其精华,让新太原变得更美。 

  春到龙城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坑口电站和煤电联营。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支持发展矿山机械、汽车、农业机械、机车车辆、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内河港口、区域性机场。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七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发展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发展以不锈钢和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太原等中心城市要用好国家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成为全省科教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组改造传统工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压缩和退出污染大、占地多、有碍城市景观及与城市功能不相符的传统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摘自《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坚持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绿色理念在结构调整中的指导作用,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增强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把发展园区经济和壮大产业集群结合起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提升优质冶金、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省会城市特色产业体系。

    ——摘自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我省要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新的支柱产业明显壮大,使我省成为不锈钢、铝、镁等精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地区和新型材料强势发展之地……城镇化率年均上升一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取得重要进展,今后五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40%和14%、13%。

    太原要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全方位加快率先发展,努力成为具有较强实力和独特魅力的省会城市,更好地发挥在全省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摘自张宝顺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07年5月28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6-04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