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电视系列片《龙城瞬间》第五集:火烧晋阳
 

  五、火烧晋阳

  “遗风因唐远,积德本周深。王气缠西北,真人虎视偏”,这首描写太原的古诗,名字叫做《龙城》。那么,太原为什么又被称为龙城呢?

  做为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的军事重镇,太原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军事局势都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封建军阀和和普通百姓眼中,这片凝聚着王者之气的风水宝地成为一个造就皇帝、诞生真龙天子的龙兴之地。汉文帝龙潜太原入主汉宫,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高欢父子盘踞晋阳开创北齐,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即位前都曾被任命为以晋阳为封地的晋王,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小王朝先后崛起于太原并进而定鼎中原,它们最终为太原赢得了“龙城”的美誉。

  今天的太原人依然满怀深情地这将片热土称为龙城,但这一称谓却给晋阳城带来过灭顶之灾,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建立宋朝,这位志在一统的帝王开始逐步实现他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宏图伟业。十余年后,赵匡胤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但据守晋阳的北汉小朝廷仍然割据一方孤悬在外。后汉的皇权被后周篡夺后,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晋阳以后汉当然继承人的身份即位,凭借河东十二州再继汉祚,虽然他依然沿用后汉年号,但史家将这个割据政权称为北汉。攻克晋阳、收伏北汉,成为赵宋王朝从未放弃的愿望,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为此三下河东。

  晋阳在赵匡胤君臣眼中,不过是颗唾手可得的弹丸黑子,但是,宋军的前两次进攻却都以失败而告终,顽强的晋阳,成为赵匡胤统一霸业中未能完成的终生遗憾。

  公元979年,为了抹去帝国版图上的这颗弹丸黑子,宋太宗赵光义循着皇兄的足迹也来到了晋阳城下,面对赵匡胤铩羽而归的前车之鉴,他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复辙呢?宋军又将面临怎样的一场恶战呢?

  在宋军看来,北汉之所以能够与中原王朝顽抗二十余年,主要得益于契丹的军事援助、晋阳的坚固城防和北汉军民的顽强抵抗,为此,宋军制定了“围城打援、以打迫降”战略战术。很快,宋军“围城打援”的既定战略得到有效贯彻,陆续攻克太原外围州县,并在晋阳北大门石岭关成功击退契丹援军,为会攻太原扫清了障碍。当刘继元再次向契丹求援时,信使被宋军擒获,押到晋阳城下斩首。在宋军逼人的气势下,辽军放弃了对北汉的军事援助,当时民户仅有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士卒仅有三万的北汉政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进行了殊死的抗争。

  四月初,数十万宋军很快修筑好围城工事,完成了对晋阳城的四面合围。四月二十六日,宋太宗来到晋阳城下,派人向刘继元送去劝降书,但守城的北汉将士拒绝接收。

  宋代的军事科技空前发展,抛石机的负重已达九十斤,弩箭的最远射程达到三里,还出现了集束发射的弩箭,火药兵器也开始应用。在赵光义亲冒矢石的督战与太原军民的拼死抵抗下,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残烈。宋军的抛石机日夜轰击晋阳城垣,以至于城墙伤痕累累,城头几乎没有完整的堞口,数万名弓弩手列阵于城下,一个多月里,密集的箭雨几乎昼夜不息地飞向晋阳,一次拔付的几百万支弓箭往往很快就用尽,城头飞集的箭羽如同猬毛一般。大量的宋军流箭飞越城头射入城内,北汉军队将它们搜集起来用于反击,仅刘继元派人以十钱一支的价格向百姓回收的就达一百余万支,赵光义听说此事后笑道:他这是在替我蓄积。

  宋军大将崔瀚率先攻城,脸颊中箭依然面不改色地督战指挥,赵光义亲自探望他的伤势。宋将王廷义脱去盔甲率军攻城,因头部中箭而阵亡。军校荆嗣一度攻上晋阳城头,腿部被两箭贯穿,脸部被砲石所伤,击碎两颗牙齿,荆嗣退回军营后,被赵光义赐以锦袍银带。马军都军头辅超在攻城战斗中,身受十三处创伤,伤好后再次攻城,身中八箭,同样也被赵光义赐以锦袍银带。负责主攻城南的大将李汉琼在身先士卒率军攻城时,头盔中箭,仍然奋战不止,赵光义将他召到自己的营帐中,亲手为他敷药,并准备亲自前往他为攻城而搭建的名为洞屋类似于坑道的工事中督战,李汉琼流着眼泪劝阻道:“弓箭砲石倾泻于洞屋如同暴雨一般,陛下为什么要以万乘之尊亲涉险境,如果一定要去,就请先处死我。”

  宋太宗一样,北汉皇帝刘继元也是亲冒矢石督察晋阳城西北防务,负责攻击晋阳西北面的宋将刘遇虽然曾经刮骨疗毒而谈笑自若,但在尤为险固的西北城墙与刘继元的督战下,他却力不从心退缩怯战,竟然几次提出要与负责攻击晋阳东北的曹翰交换阵地,都被曹翰断然拒绝。还是在害怕引起众将不协的宋太宗的出面下,给曹瀚戴了顶“智勇双全,除了你没有人能担任西北主攻职责”的高帽子,这才平息了持续数日的换防风波。

  已经是第二次出征太原的曹瀚进驻到新阵地后,立即建起一座可以俯瞰城内的土山,使得刘继元深为震恐。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土山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迅速建成,而另一员大将赵延进在负责修造八百门攻城用的砲具时,限期十五天,结果仅用八天就全部完成,负责军粮补给的大将曹光实也向宋太宗请战,要求率一旅奋锐先登,宋军高昂的士气和装备的精良由此可见一斑。

  在攻城的宋将中,不乏太原籍将领,这其中有后来跟随杨业战死在陈家谷的王贵,还有宋真宗章穆皇后的父亲郭守文,而另一位太原籍猛将呼延赞,则先后四次从攻城的云梯上摔落下来,血染征衣。

  在宋军暴风骤雨般的狂攻之下,晋阳城外的子城羊马城陷落。五月初三,志在必得的赵光义对他的部下说:“明天中午,我们会饮于晋阳城中。”然后亲自草拟了送给北汉皇帝刘继元的劝降书。

  五月初四,晋阳城迎来了它最为漫长的一天,以打迫降的宋军近乎于疯狂的攻势在这一天达到了顶点,而北汉军民同仇敌忾的顽强抵抗也发挥到了极限,使得宋太宗一鼓作气会饮城中的计划一时难以实现,赵光义下令暂停进攻,等待刘继元对劝降书的反应。

  就在这一天,卧病在家的北汉退休大臣马峰让人把自己抬进宫中,痛哭流涕地向刘继元陈述了一番国家兴亡江山更迭的前车之鉴,而劝降书中保全富贵的言辞也打动了刘继元。第二天清晨,亡国之君刘继元和他的大臣们身着白衣纱帽向赵光义正式投降,历经四代二十九年的北汉政权灭亡。

  早在十年前赵匡胤北伐太原的时候,北汉名将杨业就曾向刘继元提出过突袭契丹援军归降宋朝的建议,十年后,当年拒绝杨业建议的北汉皇帝已经投降,但做为北汉臣子的杨业却仍在晋阳南城拒守苦战,直到赵光义让刘继元下达归降的命令,忠于职守的杨业这才面对北汉皇城所在的北方拜了又拜,满怀着一腔悲愤解除铠甲,投归赵宋。

  北汉皇帝和北汉臣子们投降了,但桀骜不驯的晋阳百姓仍在负隅顽抗,“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太原百姓因此被赵宋王朝斥骂为“顽民”。其实北汉的朝政腐败黑暗,北汉百姓早就对这个割据政权深恶痛绝,早在周世宗北伐太原时,沿途百姓就争相奉献食物迎接,泣诉刘氏赋役之重,表示愿意随军助攻,后来在赵匡胤兄弟三下河东时,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而刘继元本人也是残忍贪暴不得人心,对待大臣就更是刻薄寡恩,稍有杵意就族灭全家。

  既然如此,太原百姓拼死抵抗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宋军水灌晋阳、火烧平遥、动辄裹胁数万百姓远离故土的暴行所致,这未尝不是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太原百姓勇武劲悍顽强不屈的民风使然。北地近胡的地理环境和频繁的战争铸就了太原百姓的这种精神特质,所以并州子弟历来从军者极多,而且,在晋阳一千四百余年的频繁战争中,很少有军队能够在正面交锋中攻破这座英雄城市,即使晋阳城被毁、太原百姓在此后的几次屠城中屡屡被杀尽,这种精神依然传承下来,所以自古以来每一场以夺取太原为目的战争都是极为惨烈的恶战,除了最高守卫者出于自身的私利下令投降或弃城逃跑外,从最初三家分晋的水灌晋阳到明代的太原保卫战,几乎都是如此。“并人守意益坚”、“并人犹欲坚守”、“城中人犹欲固守”……在赵匡胤兄弟三下河东的战争中,我们一次次看到了类似的记载,合上史书,不由得感慨叹息,这些可敬可爱的先辈们!

  赵光义终于如愿以偿,在大臣们的簇拥下登上了晋阳城头。五月十八日,晋阳失陷不到半个月后,赵光义下令火烧晋阳。新城、仓城、大明城,西城、东城、连城,里三城外三城的四十里繁华都市燃起了熊熊烈火,火烧之后,宋军又引晋水和汾水冲灌晋阳,最终使这座历经一千四百七十六年的千古重镇在太原百姓的血泪与后人无奈的感慨之中化为了一片废墟。豪华壮丽的大明宫与晋阳宫,铭刻着唐王功业的起义堂和受瑞坛,还有那血肉铸就的澄空大佛,那么多辉煌的建筑和灿烂的文化,如此轻易地化为灰烬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只剩下一千年后一腔无人共鸣的悲愤。

  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北部边防从此无险可守,太原已经成为抵御胡马南下的一道屏障,在契丹饮马黄河的野心已经显露的情况下,赵光义为什么还要火烧水灌、毁掉千古重镇晋阳呢?

  太原,地处山西中北部的汾河谷地,“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自古就是“河东之根本”。封建时代以北方为重心的政治结构决定了太原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而太原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尤其显示于五代等分裂割据时期,一些学者认为,一部纷争五代史,实际可以当作建都于中原的中央政权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割据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来看,这种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斗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以太原割据势力的胜利而告终的。当全国统一的趋势和与统一趋势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已经形成的时候,屡屡抗拒中央政权、成为封建军阀割据中心、“盛则后服,衰则先叛”的太原,越来越不容于统一的新王朝。

  国力衰微的北汉割据政权,最多时也只统辖十二个州,户不过三万五千,兵不过三万,较之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割据政权都要弱小,但它却凭借着晋阳城,接连击退了周世宗、宋太祖的三次北伐,顽强地与强大的北宋统一政权抗衡了19年之久,攻取晋阳成为北宋统一战争中进行得最为艰苦卓绝的战役。

  赵光义既害怕军人凭借城坚池深的晋阳城再进行叛乱或割据,更害怕凝聚着王者之气的太原再出现与他争夺帝位的真龙天子,这就是赵光义火烧晋阳的主要原因。

  (访谈:众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赵光义火烧晋阳的其它原因)

  赵宋统治者为消除有可能危及自己统治的任何后患可谓是不遗余力,为了降低太原的政治地位,削弱太原的政治影响,赵宋王朝下令限制太原科举取士的名额,撤消太原府治,降格为“紧州军事”,并州州治移到了榆次县,太原的僧道士绅全部迁往洛阳。

  太原的噩梦还没有结束,破坏风水一直是一种疯狂的报复与狭隘的泄愤,按照古代风水理论:山脉象征为龙,称作龙脉。人们传言,太原北方的系舟山是晋阳龙脉的龙首,系舟山因此被宋军削去了山头,称为“拔龙角”,后来重建太原城时,也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街,为的就是要“钉”死太原龙脉,1948年太原战役前夕,阎锡山军队在城中修筑巷战工事时,统计出市区内的大小丁字街竟有三百六十四条之多。

  晋祠是晋阳城外祭祀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但到了宋代,晋祠的主祭神却由唐叔虞改成了圣母——一个用来祈求降雨生子的民间俗神。对民间祭祀宗教的禁绝和引导,始终是历代专制政权维护安定的重要问题,赵宋王朝的用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或模糊晋祠山水人格化的表征——唐叔虞神灵,改变和铲除晋祠祭祀的主题思想,从而消除太原危及其统治“盛则后服,乱则先叛”的心理基础,你能想像当年李渊跪倒在一个民间女神的脚下去祈祷兴国安邦、平定天下吗。

  (访谈:众专家介绍宋王朝为削弱太原的政治影响而采取的其它措施)

  时间又过去了一千多年,昔日的晋阳故地早已是沧海变桑田,那座辉煌的城市成为后人梦中再也难以触摸的海市蜃楼,留在现代人视野中的,只剩下眼前的一片废墟,这绵延的夯土残垣和它身上茂盛的灌木丛,一如当年太原百姓不愿屈服的铁骨脊梁。

视频来源:山西卫视;本文作者:张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10-22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山西人文、旅游视频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