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九十二)临汾市录井村

    录井村是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的一个村子。

    录井村应该是禄井村。

    禄井变成录井是不规则的简略。本来禄井就挺有历史文化含量的,可是这么一简略,众人都糊涂了,不知村名到底是啥意思。

    禄井这个村名形成很早了,不在尧那个时期,也在韩国建都的战国时期;不在战国时期,也在刘渊建都的后汉时期。从地理位置看,禄井离后汉国都仅有一箭之地,扬鞭跃马,不待这边的黄尘落地,那头的骏马早就进了城门。

    我这里说的城门是刘渊后汉国的城门。若是站在那城墙上向北一望,禄井就在眼鼻子底下,可以说,是离城最近的村庄。或许那时候还没有村庄,只有一片平坦的原野。当然,那原野不会是光秃秃的,不长庄稼也长满了绿油油的芳草。长草是后汉马蹄初至时的景象,战争频繁,人们在离乱中四处逃窜,疲于奔命,当然顾不上耕种田地,于是农田长满了荒草。不过在胜利者的眼里,那荒草会被视为芳草。

    遗憾的是,即是芳草也变不成粮食,也不能填饱肚子。刘渊之所以要将后汉国度从离石迁至平阳,不就是因为这里地势平坦,易筹军粮吗?那还能让这近在咫尺的田园荒芜吗?显然不行。于是,这里就成了近郊的良田。既然是良田,那就不能没有水井。不光在那时,即使现在利用井水浇灌农田的也还不少,可能那时就在原野当中开凿了不少的水井,以保证天旱少雨时禾苗有水浇灌。看来这里的井是用来浇地的。

    接下来又有了疑问,那这田和井与禄有啥关系?

    关系大着哩。这里的井和田可不是一般的井和田,是皇家直属的。也就是说,这是刘渊皇帝用来给文武大臣发俸禄的良田。那时候还没有发金钱的习惯,即使动用金钱,也不过是发些奖金。而日常的官员俸禄就只有划拨田地了。记得凡被封侯的,都是食邑几千户,或者上万户。如此一想就可以明白,禄井就是用来发放俸禄的井田。或许,将这沃野划为数块,分给二三品以上的大臣。大臣就会派人在这里耕种,耕种的人嫌来回跑路干不了活,便在此处搭个小窝棚住下了。日子久了,住的人多了,棚子也变成了房子。因而,一个村庄就形成了。棚子变成了房子,田地里长出了村子,但大家还是按老习惯将此地称为禄井,这就是禄井村。

    禄井村收藏着过往的历史。

    可惜不知何时将村名变了,变成了录井。这一变,变得不仅遗失了历史,而且,连自己也迷失了。由此思之,世界上的事有些能变,变就是进步,就是发展;有些不能变,变就会糊涂,就会混沌。变和不变是有尺度,有分寸的。

    莫非禄井变录井就是要世人明白变和不变的道理?

本文来源:杯水散文;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