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八十一)临汾市西宜村

  从西宜村东去一箭之地就是东宜村。

    西宜、东宜间隔一条宽阔的公路,像是一盘界限分明的棋局。

    按说,对于西宜村名的来历我是早就知晓了。上世纪70年代初,村里搞战备教育。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在珍宝岛和苏联打了一仗,战火已熄,可是硝烟未消,两国之间随时都有再较一把劲的可能。形容其时的局势,上头的文件说得最为生动:四处盘马弯弓,待箭发之势。这话说白了就是,骑在马上的射手挽弓在手,箭已上弦,一触即发。发和不发,那是决策者的事情,和底层草民有何关系?有呀,一是打仗要有人去参战,要有热血男儿上战场,乡村多的是男儿,是兵源;二是打仗要有军粮,军粮取自农村。头一年,珍宝岛炮声一响,村里就向社员征小麦,说是交爱国粮。征过了,家家瓮底朝天,只好以野菜代炊。在这样的关头搞战备教育,就是要大家做好两个准备:男儿踊跃参军,父老踊跃交粮。

    我是西宜村搞战备教育展览是被邀来布展的。布展时得知,西宜之所以称为西宜是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生长五谷。我记得展词中就是这么写的。

    如今近40年过去了,再回味西宜的名称却产生了怀疑。

    当初帝尧定都也罢,后来刘渊迁都也好,之所以选中在平阳是看中了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至少是宜长五谷。帝尧时缺乏文字记载,刘渊时的史书就将平阳势有瑞气,兼陶唐旧都,地势平坦,宜生谷物,易筹军粮,明确记载下了。平阳地势阔大,宜生谷物的地盘很广,为何会独称此地为西宜、东宜。二宜即使地盘再大,生产出的粮食也难以填满后汉军队的胃口。看来,这村名尚有考证的必要。

    果然,掀开辞书呈现给人一片新的天地。

    《辞海》载:《尔雅·释诂》:“宜,事也。”引申为用事,即祭。《尔雅·释天》:“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

    《辞源》载:祭社称宜,书·泰誓:宜于冢土。传:祭社曰宜。冢土,社也。

    由此可以看到,宜原本还是个祭社的称谓。那这个西宜就有个嚼头了。

    西宜北面是刘村。刘村,在后汉时驻扎过刘渊的军队。刘渊的军队就是从这里起兵征讨西晋的,先攻陷了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又攻陷了长安,俘虏了晋愍帝。西晋就这样被灭亡了。但是,战事并不顺利。刘聪曾在洛阳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退回来休整。那么,再度出兵还敢贸然行事吗?当然不敢。既然不敢就该去该去的地方讨个分晓。这个讨分晓的地方就是离驻所不远不近的社。祭社的位置就是现今的西宜、东宜。

    西宜、东宜原本是两个祭社。祭社为何还要两个,看来是功能不同。至于其各奉何神,讨何分晓,那还有待有识之士接着去考证。

西宜民居

本文来源:杯水散文;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