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五十八)临汾市伊村

  临汾城西紧邻汾河。沿汾河南下五里,东岸有个村庄——伊村。

    伊村西南角是个高崖,崖上耸立着一块碑,上书四个字“茅次土阶”。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尊碑,之所以立在这里,是因为这个村落早先是帝尧的故乡。

    走进伊村,七八十岁的人都记得,以前村墙巍然,村门严整。东门上的题刻是“伊祁故里”。

    伊祁故里和帝尧是什么关系?其实这里的伊祁就是帝尧的指称。史书记载: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上古时一般平民没有姓氏,有姓氏的多是名门望族,部落头领。头领的姓氏多以地望相称,其他部众多以部落头领的姓氏相称。尧出生在他外祖父家,也就是伊村,据说伊村又称伊祁村,所以尧就以伊祁为姓,也有说尧姓伊的。

    尧就是在伊村长大的。本来出生后就应回到父亲家中,却遇上其祖母去世,依照当时的风俗应该避讳,所以尧便继续住在这里,整天结交玩耍的多是平民子弟。有一次,尧和伙伴出去玩耍,在沟坡上摘酸枣,一不小心酸枣刺挂住了葛麻衣服,他一边往下解,一边嗔怪地说:

    “这刺何必长钩呢!”

    据说,后来这酸枣刺就真不长钩了。我观察过酸枣刺,那刺有长有短,短刺果然有钩;我观察过茅次土阶碑石下侧的几株酸刺,那短刺快变直了,钩确实不明显。莫非这正是尧嗔怪过的那株刺?

    传说不能当真,只能是众人的附会。帝尧心系民众,认识自然,敬授民时,提高了农业产量。他去世后,人们对他备为尊崇。后来,确定“三皇五帝”,将他尊为五帝之一。既然是帝,当然就是纵横天下的天子。老辈人说,天子嘴里无空言,说到就要做到。他说的话,不仅子民要照办,连植物也听从不二。你看酸枣刺不是变直了吗?

    这当然不足为信。我相信史料,有典籍载:尧堂高三尺。是说尧住的房屋有了基础,高出一般地面。这是人类的精明和进步,房屋高出地面,雨季可以防水,平时可以防潮,别看这小小的一高,却高出了科学技术。我手头有一册梁思成先生的大作《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他的见解和我无异。他写道:

    台基见之于古籍的均作 “堂”。《墨子》谓:“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

    以常识论,尧“堂高三尺”的堂绝不是人可以进去的。

    看来这 “尧堂高三尺”的确是台基,是中国建筑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

    尧十多岁时离开了伊村,那是因为他被封为侯了,先去了陶地当了陶侯,又被封为唐地当了唐侯,要不怎么号称陶唐氏呢?尧终于离开了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到更大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才干了。他不会忘记故乡,故乡的子民也不会忘记他。而且后辈子孙也没有忘记尧,还引以为荣呢!所以,原先的村门上刻着伊祁故里。

    时光匆匆,如今村墙没了,题刻也没了。没是应该的,时光会损毁过去的一切。可是,重光也是应该的,若不然历史的记忆便会中断。我想,伊村人应珍视这份荣光,至少修个牌楼不是难事吧!

伊村石碑

本文来源:杯水散文;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