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四十九)襄汾县北社村

  我在探讨尧文化时牢牢记住了一个名字:伯益。

    伯益是水井的创始人。《吕氏春秋·勿躬篇》、《淮南子·本经训》都有这样的记载。

    水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研究者都认为水井的出现推进了农业耕种,这没有异议,看看现代人利用地下水浇灌田园就会理解这个成论。我则认为,水井出现的同时就拉开了城市文明的帷幕。所以这么认识水井,是因为在其发明以前,先祖多是沿河居住,那样取水方便。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居住总是以取水便利作为首要的选择条件。

    沿河居住遇到的最大威胁是夏日暴雨,山洪猛涨,河水会肆虐民众,人或为鱼鳖也是常见的。人类怎么才会既有取水之便,又不受水灾祸害呢?水井就让众生的企盼变为现实了。大家环井居住,离开河流,进入高地了。这便有了聚落,有了村落,进而有了乡,有了镇,即使当今摩天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最初的生长点也源于水井。现在的城市虽然早就用上了自来水,然而说城市文化仍是市井文化,城市文明仍是市井文明。而且,人们一直以井为家,有成语说:背井离乡,那实际是把井视为自己的家园了。

    基于这种看法,我对伯益的印象非常深刻。不过,伯益所处的时代十分遥远了,史学家至今仍将之划为史前时代,或传说时代,到底有没有伯益其人,似乎仍待商量。

    真没有想到,我会在襄汾县北社村找到伯益的坟墓。

    那是个初冬的上午,艳阳让冬寒减少了威势,我在襄汾县文联主席杨志刚、劳动局长高建录的陪同下来到北社村。村里躺着一尊碑,据说先前是伯益庙上的。出村北行,在一片高垣上走动,时不时就有陷落下去的深谷。从谷顶上的垣峁探望,远远看见了一个土冢,土冢边还有个土坛。穿过麦田,近得前去,土冢前耸立着一块碑石,上面刻着“伯益墓”几个大字,落款时间是崇祯四年。远望不觉墓大,近看方知不小。紧挨墓冢的是个坛基,坛基周边到处是碎石瓦砾,还有闪闪发亮的玻璃,很显然这里曾有座庙宇。无疑,村中那尊碑石原先就耸立在这里。

    站在伯益墓前我想了好多好多,当然也想到了北社这个村名。由庙及村我忽然领悟了,村子就是因庙而设的。换言之,是因为有了庙,方才有了村。伯益庙建成后少不了要有人守护,要有人祭祀。古时候,这种机构多以社相称。社虽然曾是土地神庙的专称,但是后来民间俗化成对庙宇泛称的也不少。在伯益庙南部群落当中,有数户或多户人家紧邻庙宇,管护设施,自成一社。又由于这社处在那些群落的最北端,因而称之北社。

    北社,因伯益庙而得名,也应该以伯益庙而骄傲。有一天,觉醒的村人会让伯益庙走出荒落的境遇。

本文来源:杯水散文;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