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三十三)襄陵

  很长时间来我以为襄汾县不该叫襄汾,应该叫襄陵。

  这首先是受《尚书·尧典》的影响,其中有句:“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陵,那是一种什么气势呀!

  当然,我也理解襄汾这个名字敲定者的苦心,既然襄陵和汾城两个县合二为一,那就各取一字,得名襄汾。这么定名,不偏北,不向南,很有些公允的意味,也就便于和谐各方。只是,如此费心也难以绝对公正,还有个取字前后的差别呀!你看,襄陵在前,汾城只能在后了。看来,绝对的公正是没有的。与其公正了半天还是难以公正,干脆以襄陵相称,多么有历史意味呀!

  襄陵得名于晋襄公的陵墓。

  《汉书·地理志》记载:“襄陵,(颜)师古曰,晋襄公之陵,因以县名。”

  雍正时编修的《山西通志》也载:“晋襄公墓,在(襄陵)县西南一十五里的东柴村南原上,县以此名。”

  无论是“因以县名”还是“县以此名”,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襄陵得名于晋襄公的陵墓。如果这说服力还不够,我们可以看看《平阳府志》。清代孔尚任主修的《平阳府志》也记载东柴村原上有晋襄公陵。

  我的家乡城居村紧邻襄陵镇,劳动时曾和襄陵人同锄一垄地,歇息时就伙饮一泉水,农历三、六、九襄陵镇逢集,左邻右舍都去那里买卖东西。从襄陵镇南行不远,就是东柴村,村里村外我都转过,也知道有座襄公陵墓。因此,这襄陵的得名是不容怀疑的。

  近读石青柏先生关于县底的遗作,将襄陵古城判定在此地。先生治学严谨,为临汾历史研究提供过许多有价值的史料。他的猝然去世是临汾文史界的重大损失,至今忆及都让人垂泪怀念。那么,这么一位治学严谨的长辈,为何要把襄陵与县底缕结为一体?

  查阅《通典·州郡典》晋州地域,有这样的记载:“襄陵,汉旧县,有赵襄子墓,又有晋襄公之陵,因以为名。”至今,我不知赵襄子墓在何处,倘在县底附近,是否也曾以襄陵相称呢?或许是这样。纵观眼前的村落,“屯里”之名遍地皆是,襄陵重名又为何不可?

  光阴每日都是认认真真走过的,留下的世事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含糊。可是,往前一走,后头的事变得影影糊糊难辨虚实了。例如,倘若我要说“红卫”,可能不少临汾人会想到鼓楼东大街,那是“文化大革命”时的名称。很少有人想到襄陵,不知那时这里是否也以红卫相称。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件趣事。襄陵旧时为县,但县北的田土确实有些过少,以至作为临汾人的我辈,抬腿迈步就可进了他们的城门。曾经纳闷为何划分这么不公?民间有个说法,说襄陵、临汾的知县是同窗好友,划界时互相谦让,不愿多辖贪占。二人在襄陵商定,明晨日出各乘一骑出发,相逢之地划线为界。尔后,襄陵县令设宴招待临汾县令。同窗好友,开怀畅饮,不觉多吃了几杯酒。次日一早,临汾县令迎着旭日向襄陵走去,眼看要进城了还不见同窗的身影。只好退后数里,下马歇息。歇了好大一会儿,才等来了襄陵县令。原来,此公不胜酒力,醉到了日上三竿方醒。于是,二县的辖域襄陵少了许多。

  这是民间的笑谈,不足为凭。只是,许多世事,乃至历史都是在笑谈中传播开去的,尤其是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的那些世事,谁还说得清楚呢?莫非,这便是襄陵蕴含的道理?  

晋襄公陵墓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