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十四) 汾城

  汾城和襄陵是襄汾县的前身。

  走进汾城,走近鼓楼,就钻进了古城堡。

  鼓楼周边有一座文庙。文庙破旧,但是形制完好,主要建筑都在,仍然透露着当年不凡的风采。

  文庙前头有一座砖塔,赫然耸立,引人去寻觅塔下的往事。文庙后面的建筑最具规模,是座城隍庙。城隍庙的主殿、钟楼、鼓楼、戏台仍在,尤其是那座戏台最具有研究价值。去年,我应辽宁人民出版社之约,写一本《山西古戏台》的书,这座戏台就让我痴迷了好久。这是一座清朝戏台,年代不算深远,可是华丽精巧的构件却是罕见的,无疑是古代戏台中的佼佼者。于是,我拍照留影,驰思行文,将之收藏进了我的书中。

  一个村落云集这么多的古代建筑显然负累太重了。好在汾城沦为村落的时间不长,之前不短的时间里它都是县城。在我的记忆中就有汾城县。现今它和襄陵县一道并入襄汾县,它的生机便延续在那个襄汾县的“汾”字上。

  查阅史料,汾城这个名字很早就出现了,早到战国时期。不过,那个时候,汾城不在现今这个地方,在现址南边的晋城村。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设了个泰平县。泰平县城设在古泰平关,将汾城划入了其中。时光到了后周,将泰平县改为太平县了,据说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

  汾城现址的辉煌得益于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被封为鄂国公后就在这里建立了城堡。城堡的规模显然不亚于太平县城,鄂国公的声威更要高过太平县令不知多少倍?君不见,到了唐贞观年间竟然将太平县迁到了这里。《平阳府志》载:“唐贞观年间徙敬德堡中。”当然,敬德堡就成了太平城。

  太平的名字就这么叫开了。

  宋朝这么叫,元朝这么叫,明、清两朝也这么叫。按照习惯的动因应该一直叫下去,可是,到了民国三年,不知出于何因竟将太平县叫为汾城县了。这样更名倒也无可非议,起名的人还是有些历史知识的,要让名称记忆着更远的世事。只是这么一变,那个原本叫汾城的地方只好更名为晋城了。而且,从此历史多了一座迷宫,粗略一瞥还以为这汾城就是战国时的那汾城呢!

  太平更名汾城后继续为县城,因而城中也就有了文庙,有了城隍庙,还有寺观。这于县城是不稀罕的,稀罕的倒是一个县城没有这些庙宇。别的不说,这城隍庙是必须具备的。因为县令衙门只管阳间的人众,而管不了阴间的鬼魂。中国古代颇讲阴阳平衡,阳间太太平平,阴间鬼哭狼嚎,也算不上和谐光景。所以,各地都有个管理阴间的城隍庙。

  不过,经过风云变幻,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的“文革”横扫,现今能在县城看见城隍庙倒是稀罕事了。汾城却保留了城隍庙,还有不少古迹,这是发人深思的。汾城所以能将这些古迹保留下来,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恰恰是因为它被剥离出了这个中心。出了中心自然成了边缘地带,于是,在中心轰轰烈烈时,它未免有些寥落和沉寂。但正是这沉寂给了它清醒,使之逃离了狂然的悲剧。因而,汾城才可以和那些古迹永生。

  这么看来,寥落反而成了难得的幸运。  

 

 

 

汾城的街景和祠庙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