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十二)官碨

  官碨村在临汾市金殿村的西面,也是刘渊建都留下的遗址。

  官是官家,碨是磨坊。说白了,官碨就是给官家磨面的地方。刘渊建都金殿,官吏将士、嫔妃家眷都要吃饭,的确需要个磨坊,官碨恰是这样的地方。

  选中官碨办磨坊是这里得地利之便。上游的龙祠泉水滚滚流来,流进了母子河,母子河要到金殿,先过官碨,水流十分充足。官碨又紧挨都城中心,送粮取面都很方便。于是,母子河两岸点缀起一座又一座水磨。

  用水磨面别说在一千多年前,就是在我童年时候也是最省力气的事。我用过水磨,也用过旱磨。旱磨要使唤牲口,把一头牛,或是一条驴驾在磨杆上,赶着这厮环转磨道。还要在转动前先给牛或驴戴上眼罩,否则,它们会转晕了头。人却什么也不能戴,既要赶着牲口转圈,又要不时拨动磨扇上的麦黍,腾出空儿还要用丝箩筛出磨过的碎粒。丝箩下的细粉是面丝,箩里的粗粒还要倒上碨扇重磨,磨好了再筛。通常一个人赶了牲口筛不成面,顾了磨上,难顾下箩,只好两人劳作,还都很忙累。可老人们说,这已轻快了好多,老辈子使不起牲口,人推着碨子转,转不过三圈,就汗涔涔的了。

  这么一比,水磨轻省多了。水冲击着磨扇下的木轮转动,木轮一转磨扇就转了,连筛面的箩也使用这种办法,一个人就可以把面磨出来。官家把磨坊建在这里确实是好眼力。我曾怀疑,在西晋末年我国是否有了水磨?可是,难道人们会毫无来由地将这里称为官碨吗?我也只能认同迷宫一般的史事传说了。

  水磨的冷落是30年前的事了。也就是说,母子河上的水磨悠然转动了上千年,世事和人们就在那磨道中缓慢地移动。照实讲,若不是人的喝令水磨冷落不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官碨一带已用上了电,有了电磨。电磨要比水磨轻省快捷好多。乡邻们却仍然喜欢去水磨上磨面,说是水磨转速慢,磨扇不烫,磨出的面好吃。因而,年深日久的转动一天也没有闲歇。突然有一天,人民公社颁布命令,裁直河道,深挖河床,这一来那些水磨全被新河道冷落在一边了。

  若是从多产粮食的角度看,这是件大好事。当初造水磨,有意让河水回环弯行,还要抬高河床,造成落差,才会有冲击力打动木轮及木轮上的磨扇。河水居高,四处渗透,两岸都是“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下籽难出苗,出苗难长高”的土地。改造后,水位下降,土地变肥,的确多收了不少粮食。这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了粮食就能填饱肚子,真是莺歌燕舞的大好事情。

  如果时光就在那个时代徘徊,莺声燕语或许会欢歌到眼前。仿佛是转了个脸,时代却完全变了模样。吃饱饭的人们在寻找新的资源,招财进宝把腰包鼓个圆。这时候,有人想起了水磨,水磨却一座也不见了。若是那些水磨还在,岂不是一道回首历史的绝好景观?让现代人在其中体味古老而缓慢的岁月那该多么有吸引力呀!可惜,这么珍贵的财源轻而易举便消失了,消失得无踪无影。

  水磨的消失似乎在说,历史的脚步就是以割舍和损毁为动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前进最快的就是割舍最狠的,损毁最彻底的。彻底轻松给了挺进放纵,甚至可以跑到世事的最前端去。若是世事就这么向前,向前,冠军必然铁定在一支队伍的前列了。常常又有这样的笑闹,像队伍的进行一般,既有起步走的口令,也有向后转的可能。一喊向后转,往往最落后的人变成了最前端。跑在最前面的人那就惨了,辛辛苦苦落到了最后头。当年,官碨要肯落后那该多好!  

官碨古磨坊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