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十一) 龙祠

  临汾城西有个龙祠村,又叫窑院村。

  窑院这名很好理解。上古时候,临汾曾是尧都。尧部落不仅擅长农耕,而且精于制陶。因而翻开中国民间诸神的史料,尧和宁封子都是陶神。尧的活动中心波及到这一带,这里也就陶窑林立。何况,姑射山中盛藏矸泥,是烧制陶器的最好原材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此地陶窑林立理所当然。这种景观延展到了宋代,研究瓷器的专家不止一次为在这里捡拾起的瓷片亮眼、感动。即使到了今天,也不乏烧窑制瓮的风气,许多院落甚而就有陶窑。观瞻眼前,遥想当年,院中遍布陶窑,称窑院恰如其分。

  不过,这龙祠的叫法令人颇费心思。

  好长时间,我都以为龙祠就是龙子祠的简称。这简称来自橛儿献身筑城的故事。他飞沙走石筑起了城墙,刘渊皇帝以为是妖人作乱派将士捉拿。橛儿闻讯逃跑,逃到姑射山前眼看无路可走,扑倒在地变为一条银蛇向石缝钻去。赶到的将领慌忙就砍,只斩断了尺余长的蛇尾,鲜血汩汩流出,流着流着,流成了山泉。后人以为橛儿是真龙显身,为民送水,因而称此泉为龙子泉,还建造了龙子祠。后来,将龙子祠简称为龙祠。

  窑院村也就这么改称为龙祠村了。

  这样的易名似乎顺理成章,无懈可击。然而,走进龙祠,观览考察,就不免生疑。龙子泉出水还有另一个传说,即水母娘娘的故事。水母娘娘是汾河东岸淹村人,嫁给河西为媳。她是个勤快媳妇,家里吃水都由她挑。一日挑回一担水正要进院,有个马夫牵匹马过来讨水喝。自己喝饱不算,又饮马,一人一马,糟污了一担水。媳妇一点也不讨厌,和颜悦色地送他走好。马夫走了几步,回头过来,将手中的马鞭交给媳妇说,将马鞭放进水瓮,没水了,往上一提水就满了。媳妇一试,当真水满瓮盈。自此,省了挑水的劳苦。这才明白,那人不是凡人,莫非是马王爷行善送水?

  有一日媳妇回了娘家,早晨起来正对窗梳头,婆家人慌慌忙忙来唤,家里发了大水。她一听就知道是马鞭惹了祸。只怨自己没交代清楚,家人将马鞭抽出瓮来。急喘喘跑回家,只见清水从家中汩汩涌流出来,慌忙拾起蒲团扣在瓮上。蒲团轻飘,压不住水,她一急就坐上去压住了,只有臀前一小块没压严还在出水。这股水就流成了一股清泉。

  这个故事和晋祠泉的故事不无相似,村里人却传讲得极为认真,而且,多少年来十分敬重水母娘娘的娘家人。每年麦收前,龙祠逢一次集。集上人多,常常争抢地盘。但是,只要报出是淹村人,当地人都会让出。这传说似乎真有来头的。这来头必然攻破了真龙献水的说法。如此一来,简单的村名复杂化了。

  其实并不复杂。《汉书·匈奴列传》记载:“匈奴法,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天地鬼蛇。”《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也载:“匈奴俗,岁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戌日祭天神。”原来龙祠是刘渊皇帝带来的匈奴风俗、匈奴建筑。那时,每年三次祭祀天神。现在,虽然历史远去了,祭祀远去了,但是祭祀场所留下了,这就是龙祠村。

  龙祠村收藏了远去的历史景观,站在村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往事,和往事给我们的启示。  

龙祠古庙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