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系列(四)刘村

  刘村在临汾城西面5公里的地方。

  相传为刘渊移兵古平阳,首次屯兵的营寨。也有说是刘渊的次子刘聪的封地。两种说法都有可能,因为刘渊建都的金殿古城离此处也就是一箭之地。按说,历史的荣光该让刘村永远辉煌了。可是置身于尧都近旁,再辉煌的历史也失去了光芒,因而,刘村已经遗忘了这段辉煌,对于名字的考证只能从猜度入手。

  刘村难以忘记的辉煌是尚书坟。尚书坟在村子中心,原有十余亩墓园。有石牌坊、石亭、墓冢、甬道,甬道两旁对称着石人、石马,还有围墙和守墓人。如今,墓园残破,却还有石羊、石马、石人以及严嵩书写的墓碑。透过荒草,依稀可辨往昔的甬道及甬道直达的墓冢。这一切都在说明着昔日不凡的盛景。我不止一次去过这尚书坟。尚书是张润,明弘治戊午年中解元,壬戌中进士,先任宜阳知县,后任给事中,善于纵论天下大事,而且为人耿直。曾巡查甘肃粮钱,“一介不取”,堪称廉洁,因而升为顺天府丞,又升任都御史。接着历任工部、户部、吏部尚书,还有著作《试笔稿》。刘村能出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够风光的了。奇怪的是,刘村并没有因为尚书的荣耀而扬名。

  让刘村扬名的是村里的另外三名进士。明朝嘉靖年间,村中张文达要进京赶考,却没有盘缠,只好向周、常两家富户借了银钱。张文达到了京城,一考不中,流落他乡,发愤学习,以期再考。哪知家中弱妻孙淑琳无力还债,膝下两子竟被强行过继给周、常两家。后来家乡遭了灾荒,孙淑琳难以糊口,沿路乞讨,寻找丈夫。不幸身染疾病困居洛阳,只好去知府常天保家当奴仆。常妻得知老奴是婆母,恐失脸面,百般虐待刁难。这日,知府常天保寿诞,常妻嘱咐只收礼单,不收礼物。粮厅官周子卿管家来送贺礼,称其老爷与知府同乡、同窗,关系不一般,孙淑琳破例收下。不料,常妻以此为由,又打又骂,还逼老奴去周府退礼。孙淑琳去周府后,周妻了解详情,知道了这是婆母。随后告知夫君,周子卿即去常府认自己的生身母亲。可悲的是,胞兄常天保和其妻一样,不仅不认生母,还和周子卿争执不休。无奈,周子卿将胞兄告上了巡案府。哪知,这位名叫张秀儒的巡案老爷便是落地重考、荣登皇榜的张文达。一家人在大喜大悲中团圆了。这就是妇孺皆知的三进士。

  三进士让刘村的名字远播五湖四海。

  论官职,论声望,这三位进士与那位尚书大人可真是差老鼻子了,为啥尚书大人不能让刘村扬名,而那三位官职低微的进士却让刘村荣显了?只缘尚书只是历史,只是世事,没有走进剧本。而那三位进士却有幸走进了剧本,登上了戏台,数百年来传唱不休。前数日,我还在山西电视台看到老艺人程根虎献演的眉户剧《三进士》,正是张文达一家悲欢离合的往事。这出戏流传很广,许多剧种都演,也有将剧本称为《八珍汤》的。戏中有一句孙淑琳诉说身世的唱词:

  家住在平阳府帽刘村。

  就这一句,便让刘村不胫而走,名扬四海。这倒让我们思考:历史算什么?尚书算什么?就是刘渊皇帝又算什么?多少曾经辉煌过的人物,要是不走上戏台,走进文学,世事一过,也就如秋风中的一片落叶,尘埃中的一 黄土,还能引起谁的关注呢?

  哦,对了,前面唱词中的村名怎么是“帽刘村”?只因平阳府周围有三个刘村,而这个刘村的姑娘、媳妇善于用麦秆编草帽,便以帽冠之,加以区别,这便有了帽刘村之说。 

刘村城堡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1-1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乔忠延《山西古村落》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