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傅山的学行与儒学

  明清之际,学坛群星璀璨,傅山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学者,被史家喻为“学海”,言其学在诸多领域博大精深,且长期受到识者的关注与研究着。在清代,他的遗文一直被辑佚编篡,对其学术领域的创造性以及坚苦持气节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在近代,尤重其开创诸子学研究、倡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以及爱国情操,并揭示他的思想中蕴藏着可贵的早期启蒙精神。但近代以来在总结古学中,批判儒家旧礼教之弊时,产生了对儒学有失公允的评论,从而将明清之际一些学者的思想,与儒学绝对地对立起来,忽视了傅山思想与儒学紧密联系的这一重要内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考察和阐述,藉以说明傅山思想的全貌。

    一、傅山在明末对儒学的态度

    明代晚期特别是万历年间以来,思想领域中新潮涌动,理学占主导地位的形势,受到重大冲击,且使儒学经学的崇高地位动摇。

    傅山在清初曾回忆说,他在明末曾著有 《性史》一书。他说:“贫道昔编《性史》,深论孝友之理,于古今常变多所发明。取二十一史,应在《孝友传》而不入者,与在《孝友传》而不足为经者,兼以近代所闻者,去取轩轾之,二年而稿几完,遭乱失矣。……然皆反常之论,不存此书者,天也。”(《霜红龛集·文训》)这段对《性史》内容要义的阐述,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关于论之义,言人之性,天性、本性等,从内容而言是论人之社会、自然属性,实际上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进行阐解的,以为社会之平衡与和谐求证一种新的有效的规范。二是“皆反常之论”的意义,说明古今是在一种“常变”中运行,故孝友之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变中与变中发展着。傅山论述孝友之理,是着眼于明末人伦之理大变的现实。因此他认为只有从社会发展与进步出发,结合孝友关系之理,多所发明,以用新人伦关系,调节这种变化中的关系,调节这种业已严重失衡的社会秩序。

    纵观在明末时期,傅山的学与行,俨然如儒者真君子的风范。如晋京师请愿,为袁继咸雪冤,沉重打击了明王朝中腐败势力的嚣张气焰,并以山右义士而名闻于天下;又以布衣谏臣上书献策,以求国家民族之中兴,而受社会贤达的赞扬;又著《孝友传》用心于以忠孝而理顺社会秩序,寻求以变的思维发扬传统。郭鈜在傅山辞世后的《祭文》中有言曰:“义薄云霄,忠贯月日,先生德也。”又云:“明代养士三百余载,独先生为中流砥柱,庶名教藉以常伸。”(《霜红龛集·附录一》)这是有道理的。说明傅山在明末这一历史时期,确然是一位坚守儒学以人为本及忠孝节义理念的儒者。

    二、清初学风与傅山思想的变化

    清初学风继承了明代晚期余绪,却也有新的特征。在顺治、康熙年间,以朝廷之强势功能,形成一个以经学为基础、以扬程朱学为主的学派。同时,明末遗民士子,在反清意识的支配下,形成在野的学风潮流。对此,梁启超认为清初之学,有正统与启蒙之分。王国维认为清初学者,多胜国遗民,遭乱之后,志在经世致用之学。钱穆认为清初之学,从形式与内容而言有山林与庙堂学派之别。这些论述说明清初学风有很大变化,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学派,一个是新的庙堂主流学派,他们以经学与理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一个是新的山林学派,他们倡导人文关爱与致用实学,但含有鲜明的启蒙意识,深得近代以来学界的称道。

    傅山无疑属于山林学派一族,他也以此而自居。傅山虽然对新朝持不合作的态度,但他对于在朝的名儒并不排斥。相反,他与诸如魏象枢、陈廷敬和龚鼎孳等,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些较为亲密的感情上的联系关系,说明在清初的学风,虽有“庙堂派”、“山林派”之分,有正统与启蒙之别,存在着先进与保守的判别,但从他们对待古学这一点而言,却存在着重要共同点。他们都是为着总结古学和创立新学而用心,都在为推进中华文化而用力,共同创造了清初思想文化的光辉业绩。而傅山提出的“古学不可废”、“经子平等观”等观点,在清初学坛留下深刻的影响。就是在这种学术见解思考中,傅山从儒学华夷之辨的观点中超脱出来,他在总结明末清初之政治制度中,深痛文化专制之弊,以儒学仁学中以人为本的观点,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的精辟见解,沿着李卓吾的市井小夫有理的观点,《易传》“财能聚人”的观点,提出“市井贱夫可以平治天下”的主张,与黄宗羲提出“君王为天下之大害”一样,成为中国早期启蒙意识中闪光的亮点。

    三、傅山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傅山对孔子的思想多有继承发展,阐解的方面甚多,这里仅就其论礼、讲孝和后儒所言之道统等主要观点,作简要的诠解与阐述。

    傅山论礼,集中在他的《礼解》篇中。傅山在这篇精彩的文中,首先他指出社会不能没有礼,就是“薄礼”也不可取,礼与社会共存,说明其关系密而不可分。二是傅山在《礼解》中提出“礼正”的观点,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相通。但他主张的“礼正”说,更似汉代应劭在《风俗演义》所言之“礼中”一致。

    傅山重孝道,并在其《讲游夏问孝二章》中作了充分的论述。首先傅山认为亲情是孝道的基础。他说:“夫人子自有知识以来,无过于其亲者。”“天地之心也,即父母之心,即人子之于父母之心也。”就是说,孝道是文明社会中一种基本美德。同时他还指出,孝道若畅顺,社会便呈现兴盛;孝道若缺失,就意谓着社会衰败。故“齐家”与治国、平天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是傅山认为孔子所云之 “敬”、“色难”,是孝道的本质所在。他说:“畏而知爱,事亲之义备矣。”畏就是子弟由衷地敬服于双亲,“色难”就是子弟诚于心和形于外的恭敬双亲。无论敬或色难,都是言子弟发自内心的对双亲尊敬的表现。

    傅山对儒学道统说的辨正。孔子创立儒学后,唐宋以来韩愈等制道统说,并有“世道人心”道统“正传”、“秘传”之说,以言儒学真义之所在。傅山认为孔孟之道是有着继承与发展的传统,但绝非如是之所谓道统说。

    傅山的思想是在总结古学和借鉴先哲之诰而验于今中形成的。他一生中曾认真研读这五经四书,对每一文物典故之内涵,都一一精审过。如阎若璩在《潜邱剳记》中记载:“盖先生博极群书,而复精析入毫芒,晚何人?”但傅山认为,研究经书,必须深析其意,融会贯通。他在《与戴廷栻》书札中说:“作者有心,看者有心。作者有时,看者有时。变何易尽,论何胜腾。”(《霜红龛集》卷二十四)他还具体言曰:“依经离经,变变化化”,“若不自己从他论注上开生面,又何必钞。”(同上)因此他常以“攀附非吾事,雕虫愧祖先”为训。还有,傅山倡“经子平等”说,并说“异端辞不得”而以注重诸子学自居,他在致戴廷栻书札中论及此时说:“救病不必辄子书,但细细领会。”“子书不无奇鸷可喜,但五六种以上,径欲重复明志、见道、取节而已。”(同上)从中可见他注重子学,只是为着综合求新的治学宗旨。因为他所追求的是“精熟之艺,日新日奇”以为世用而已。可见其学源于古学又新于古学,其中儒学对其影响却至为明显。概而言之,傅山之学反映了清初理论思维新特点与新发展,值得我们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思想中重视和借鉴的。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070809;本文作者:魏宗禹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1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