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傅山为何自号“轩辕道士”?

  甲申年(1644年)秋季,傅山弃俗入道,在寿阳五峰山出家当了道士,自号朱衣道士、轩辕道士,在诗文中称“轩辕道士可云霄”。对于傅山入道后为何自称“轩辕道士”这一点,历来论者做过一些猜测,然迄今为止,未能有比较详尽的解释。联系傅山的生平及其著述来看,笔者认为,傅山学术渊博,有“清初最为博雅者”之称,故而他的字号也应考虑从多方面来加以破译,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作为一个道士的名号,首先必然与道教有关;其次,作为一个学识与品格都备受推崇的遗民学者,“轩辕道士”这一名号必然蕴含着他的对故国的热爱与怀念;同时,傅山是清初子学思想研究的开创者,这一称号与子学也有密切关系;最后,傅山半生以行医谋生,这一名号可能与医学也有一定关系。

    从傅山道士的身份来看,这一名号主要源于道教教义。

    “轩辕道士”的“轩辕”二字首先指的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轩辕。”黄帝姓公孙,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就被邹衍结合在一起,称为“黄老之说”,汉初立国,崇尚的就是这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到了东汉顺帝时期,西汉名臣留侯张良的九世子孙张道陵创立了道教,信奉黄老之学,以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作为教义,成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傅山入道后称自己为 “轩辕道士”,蕴含对道教教义的认可。

    从傅山的学术思想来看,这一名号与子学有莫大的关系。

    在学术上,傅山旗帜鲜明地批判 “程朱”理学,斥责理学家空谈性理不能救国救民,主张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提出了“经子齐观”论,重新开启了对先秦“诸子”的研究。

    傅山逐一评点注释过诸子之书,其中,《韩非子·解老篇》中的一段可以视为“轩辕道士”的另外一个出处,韩非子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

    韩非子吸收《庄子》的观点,认为“道”既是万物的根本,也是化育万物的依据,“轩辕”之士得到“道”就可以擅扬四方,威加海内,傅山面对着易代之时的家园沦丧,山河惨变,多么希望自己能象庄子笔下的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长空,沌清宇宙污秽,扫除六合云翳,还天下民众一个清明世界,“轩辕道士”这一名号包含了傅山期望积极用世、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

    韩非子对老庄思想进行了大胆吸收和借鉴,与傅山对待《庄子》的态度有相通之处。在《解老》一篇中,韩非子对“道”的描述明显和《庄子·大宗师》一文相似,但是,与庄子自然之“道”迥然不同的是,通过自己的阐释,韩非子把庄子主张清净无为之“道”变成了法家呼吁严刑峻法的实用之道。从自己的实用目的出发,将《庄子》思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一点是傅山最为欣赏的。子学各家中,傅山最为推崇道家,但他对道家思想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加以取舍、改造,有所创新,《韩非子·解老》一篇的大胆改造必然甚合傅山之意,他的名号也可能会与之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戴黄冠,披朱衣,傅山并不信仰道教教义,他说:“自觉非道器,与尘多所缘”(《霜红龛集》卷九),不认为自己是方外之人,甲申年秋季,他作诗道:方外中书不屑描,楼前高柳茂重条。折来莞莞秋风叶,削去亭亭冷玉茗。世俗文书难点黸,轩辕道士可云霄。若逢圮上黄翁帙,鸟篆玉琱可一标(《霜红龛集》卷十)。

    由此可见,“轩辕道士”这一称号可能源于道教教义,但绝不是傅山的唯一目的,傅山自己宣称入道是“隐而不隐”,主张经世济用,这一称号与子学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轩辕道士”这个名号,可能也与傅山的医生生涯有关。傅山自己精通医学,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傅山行医的“神话”。医家以黄帝为始祖,傅山自己又是道士的身份,故而自称“轩辕道士”,推想下来,蕴含这样的一层含义也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070809;本文作者:陈海燕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1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