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王铎与傅山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另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天启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字。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极多。山西阳曲人。工书画印,精医。明亡后,隐居侍母,行医济世,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康熙中征博学鸿词科,被强舁至京,以死拒。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王、傅正是此际的两位遭遇与襟抱殊为相异的人物。但不管他们的生活经历如何,却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均能以翰墨传名于世。作为17世纪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先驱,傅山在明亡以后,一直以遗民自居,高蹈遗世,富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因而倍受后人钦仰,书法为世所重,理之固然,他的著名书论宣言“四宁四毋”,无疑更增大了他的书法影响。而曾任明朝东阁大学士,在南京陷落时却降清出仕的王铎,自然要被世人轻视甚或唾弃。然而,虽然他身为贰臣,政治上“大节有亏”,书法声誉却未稍减,遗墨亦倍受后世珍赏。

    刘熙载是主张“书如其人”的,他认为:“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清·刘熙载《艺概》)显然,王铎与傅山的草书都不容易划到“温醇”与“秀颖”两类中去。王铎书法风格的主调应该属于“沉毅”一类,傅山书则近乎“历落”。按照互为因果的道理,王铎就应该是书中之“骏雄”,傅山自是“畸士”了。

    前人评价王书,其审美感受的抽象概括是:险劲沉著——锥沙印泥之妙——苍郁雄畅——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纵而能敛——不极势而势若不尽——— 魄力沉雄——力胜于韵——健笔蟠蛟螭。同时,提出批评:所少者蕴藉耳——体格近怪。

    拙见以为,王铎书法正是以他的深解古人——晋唐风范为根底的,而根底的具体所指落实到他的书法,便是他继承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李北海和米南宫诸古代大师的行楷传统而富于个性表现的行书。没有这个“本钱”,就没有王铎草书。

    前人认为傅山书法以草书为胜擅,其草书的接受审美为:生气郁勃—— 绝无毡裘气——宕逸浑脱——雄奇宕逸。可以独拈出一个“逸”字来括之。“无毡裘气”就是无华丽的富贵气,而有生气、逸气、山林气。他自己告诫儿孙们:“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作字示儿孙跋》)郁勃、浑脱、雄奇、宕逸的境界正是傅山独特杰出的品性胸怀、学问文章的一种迹化。

    傅山的书法精神其文化指向是平民思想的审美质朴化。这一思想的渊源所自不妨追踪到老子与庄子。建立在尚“真率”和“自然”之美基石上的傅山美学思想,异常鲜明地带有疑古和反叛道统的色彩。他自负地说:“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霜红龛集》)“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霜红龛集》)他强调书法的高境是“天”:“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家训·字训》)

    傅山书法之“天”是什么?是拙、丑、支离、真率,就是质朴野逸的美境。丑拙真率,他的书法实践达到了吗?前人认为其书达到了“宕逸浑脱”的境界。有人质疑,认为傅山书法与其理论相去甚远。其实不然。傅山的书法确实是“人奇字自古”,“历落”不俗的:“历落”与“真率”之间有必然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傅山理解的质朴自然的美就是拙、丑——不雕饰的朴素表现。他不仅在理论上反对华丽轻滑的“媚”,他在实践上也是身体力行的。只不过他并没有在形质的外表上简单地反“媚”——主张形质表象的质直、生拙、呆板。他是用一股“浩荡之思”所勃发出的“浑脱”不羁之气来驾驭笔墨的。在他笔下“吞虏”的毛颖喷勃汪洋、纵横淋漓,书之字态、行之字势,都以一个“大”字出之。显然,他认为“大”、“浑脱”的“天”之境界已经去“媚”于霄壤了。这种“大”便是他理悟以后提出的“拙”—— 大巧若拙,大美不饰,返璞归真。因此,质疑傅山在自作中没有臻至自身理论的高度,或者认为其间极不一致的观点,是没有弄清楚傅山美学思想的精义所在:他是在追寻、崇尚大美——大巧——若拙的立场上鄙弃小美——小巧——秀媚的。

    他的连绵与缠绕的圆曲线是真率历落的精神驱使下的表现。曲中寓直,外在的屈曲盘纡正是“大”和“直”的内涵外化。傅山希望人们通过他的作品的小的“不直”看到他精神世界的“大”与“直”。所以,傅山在书法中追求的就是“媚”的背反,是大美,是庄周的逍遥自适,因此他标榜化境。这是不能简单地按图索骥、刻舟求剑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傅山的书法精神比王铎更自由、更浪漫、更抒情,表现上也就更自然、更讲究、更难以被普遍认可。诸如《秋迳诗轴》(山西省博物馆藏)、《樵斧诗轴》(山西省博物馆藏)、《草书七绝诗轴》(刊《中国历代书法名作赏析》)、《孟浩然诗卷》(故宫博物院藏)、《丈夫垂名轴》(山西省博物馆藏)、《丹枫阁记册页》(山西省博物馆藏)、《为七伯作草书轴》(刊 《中国书法》1989年第二期)等等作品代表了傅山的典型风格。

    粗服乱头的傅山风格,磅礴大气,旁若无人;矜奇逞怪的王铎风格,诡变夭矫,行云流水。毫无疑问,二者之间多有异同。前者浑脱如草原放马,后者沉雄如金刚裂目,美何大焉!

    王、傅两家草书,为黄山谷、祝允明、徐青藤后之重镇,不唯直接宋明余绪,实为远绍汉晋者,所谓擅作“连绵草”体。但王铎行草质胜,力过于韵,实多于虚。王书在法度内“极力造作”,理性精神跃然卷楮;傅书蔑视规则,意气发越,感性色彩洋溢毫颖。如果说他们都很重视“古意”,不妨认为王的古意是晋之大王,可将王书《题柏林寺水诗轴》与王羲之的《丧乱帖》联系起来分析;而傅的古意是晋之小王,可将傅书《秋迳诗轴》与王献之的《鸭头丸》对比赏会。

    就用笔而言,王铎是恪守古法——王法的,傅却是破坏古法,至少是轻视古法的。他说过:“呜呼,古是个甚!”这与他的整个文化精神相统一。在处理法与意、形与气等关系上他是舍前求后的。换句话说,傅山作为清初的大师,其书法的破坏性远过于王铎。正因如此,他的书法实践不易被人普遍接受,他品操里的遗世高蹈的精神应该是这种创作观念的原动力。仿佛透过王铎对于古法的笔法保留,可以令我们感受到他对于旧王朝以至逝去岁月的矛盾心境。傅山虽然一直热爱大明旧江山,对于新王朝表示了彻底的不合作态度,但他的文化精神却是彻头彻尾的激进的民主思想,他对于纲常礼教是勇于“叛周孔”的,于艺事亦崇尚创造性——反对“奴俗气”。

    如果拿古法的标准去衡量傅山草书,恐怕要令人失望。他是以书叛纲常的——叛前人的正统纲常,故斤斤以理法求之,傅山书只有弃之如敝屣。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傅山书赏人以意气的天倪,粗服乱头,根本就不屑于在形质、点画的“小处”着眼。这种一泻千里的气势和风遒,正是“非其人不能为”的。傅山书有时缠绕得令人目瞪口呆,有时竟然像乱绳头一样有“树梢挂蛇”之嫌。但好在其书尚有筋节,否则便成了刘熙载批评的“笔无转换,一直溜下”的“浪作”(刘熙载《艺概》)。从重视与夸大书法的表现因素这点来说,傅山近乎西方绘画的野兽派,如他的《樵斧诗轴》(山西省博物馆藏)中的第二行的“毒”字,我们简直只可作印象式的悟认了,在狂飙精神的运作下,形质打破了某种恒态。由此也恰可看出,傅山的“丑拙”、“支离”几乎无所顾忌。他是真正实践了王铎“魔鬼美学”的书中奇才、怪杰——王铎如见,或当自叹弗如。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070809;本文作者:梅墨生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1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