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走近傅山:大师的魅力

  明代万历年间太原东南角耸起了一对巍峨的双塔,其中第一座是由傅霖等文人学士发动,为了倡兴文运而建造的。历史果真有了回报,数十年后傅霖的孙子傅山在双塔脚下站了起来,成为独步明清两代的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大师。

    在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之际,我抚摸一页页泛黄的典籍和传说,走近这个散发着学术光芒和传奇色彩的至圣先师,感受到其独有的历史价值和恒久的文化魅力。

    兼容、独创的治学精神

    傅山出身于文化世家,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他博览群籍,志存高远,以开放兼容而又特立独行的治学精神,在哲学、历史学诸多领域,尤其在先秦诸子学的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

    汉代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以来程朱理学更是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禁锢社会活力和人们思想行为的桎梏。傅山出于自己的学术理想和现实斗争的需要,认同和推崇老庄道学中的自由、放任,并从对老、庄的深入研究中提炼出许多精辟的观点。他在《庄子批点》中写道:“外而事,内而道,是是非非,是非非是,变不穷。”认为世间万物皆是发展变化的;在《读老子》中他强调:“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阐述了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其中包含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深刻内容。

    傅山的学术视野非常宽阔,他对道家之外的荀子、墨子、管子等著述做了许多批点注释。他称“《荀子》三十二篇,不全儒家者言”,乃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他推崇墨家主张的兼爱、平等,提出了“爱众”说,与孔子“仁者爱人”的观点如出一辙。傅山在一首诗中抒志:“立身闻圣言,抚心益用老”,主张以孔子的思想安身立命,用老子的思想抚慰心灵。他于老迈之年远赴曲阜拜谒孔庙,以道人的身份“方领黄冠拜圣人”,同样表明了先生开放、兼容的大师风范。

    傅山既善于兼收并蓄,又敢于独辟蹊径,具有可贵的现实批判精神和学术创新勇气。傅山是清初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异数”。面对长期以来奉为“正统”的经学,面对康熙王朝竭力提倡的理学,他悉心研究先秦诸子学,向居于统治地位的经学、理学发起了挑战。他从历史朝代的兴亡更迭中,总结历史教训,清算理学的腐朽、空疏和误国。他极端鄙视和无情批判现实生活之中,那些抱着理学不放、匍匐在皇权脚下的“奴儒”、“腐儒”。在17世纪封建专制思想浓云密布的天空下,傅山发出了提倡人格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声音,如同“云雷鼓震”,无疑有着思想和理论启蒙的积极意义。

    傅山的学术成就、大师风范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同时代省内外诸多文人学者的崇仰。在他年过半百迁居松庄期间,江苏顾炎武、河北申涵光、关中李因笃、彭城阎尔梅等学界名流纷至沓来慕名造访,本土的文人戴廷栻、阎若璩等更是屡屡登门求教。这些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或聚首双塔脚下研读交流,或摆宴崇善寺内吟诗酬答,指点山河激扬文字,嬉笑怒骂长歌当哭,演绎出了多少文坛佳话。当时的古城太原,因有傅山而成了北方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傅山也因了深厚的学养和磊落的人品名扬后世,梁启超将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并称为“清初六大师”。

    不畏皇权的风骨

    傅山一生处于明亡清立改朝换代的乱世。他不像多数文化人那样闭门读书坐而论道,躲避历史转折大风暴下可能招致的灾难;而是肩起天下兴亡关头的匹夫之责,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傅山敢于犯上、不畏皇权的铮铮风骨,不仅被同代人景仰,也被后世所称道。

    傅山投身社会斗争的“亮剑”之作,是于崇祯九年十月至次年四月,带领山西学子赴京请愿,为受到宦党势力迫害的提学佥事袁继咸“伏阙讼冤”。袁继咸富有正义感,曾上疏抨击宦党魏忠贤的余孽、时任当朝首辅温体仁的劣行,遭到温的忌恨;袁来山西任职后,恢复兴办了三立书院,三百学子汇集于此作文讲书蔚成风气,才学人品俱佳的傅山深孚众望。岂料好景不长,温体仁指使派驻山西的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将袁继咸押解进京关入大狱。傅山发动三晋诸生赶赴京城,亲自起草诉状承当“本头”,将签有103个名字的本章上报通政司,却遭到官方阻挠和扣压。时至岁末,寒风刺骨,傅山组织人员在京城四处散发“揭帖”,广造舆论,竟然惊动了皇帝。山西巡抚同时上奏参劾张孙振,终于使斗争出现转折,崇祯皇帝御批将张孙振关进了刑部大牢。此案仍然久拖不决。次年春天,傅山又率百余学子天天在朝房门外请愿,在一天早晨拦住了温体仁的大轿,傅义正辞严正面交锋,温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经过刑部审理,袁继咸冤狱终得昭雪,张孙振遭到流放,温体仁不久也被革职还乡了。遥想当年,傅山带头千里赴京为师讼冤,冒着被下狱和杀头的危险,散发传单,拦轿请愿,前后奔走抗争了半年之久,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魄啊!

    那年傅山正当而立,在这场震惊朝野的事件中站立起来了。

    傅山晚年上演的一幕“收山”之作,更显出这个文化斗士“不畏皇权”的铮铮傲骨。满清皇室入主中原之后,在汉族百姓和知识阶层的持续反抗下,为了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逐渐改变了血腥屠杀政策。康熙十七年正月,清廷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首开博学鸿词科,傅山被朝廷征聘,以腿病拖延不肯赴京。阳曲知县备了轿子、毛驴劝驾,傅山只得在儿孙扶护下上路,但是到了京师城外,又称病卧床不去参加考试。大度的康熙破例授予傅山内阁中书,傅山仍拒往午门磕头谢恩,于是在朝官导演下演出了一场“强迫谢恩”的滑稽剧。

    贴近民间的平民情怀

    傅山出生和长期居住在太原西山脚下的西村,从55岁起迁至东山脚下的松庄住了十多年。他虽处乱世却交游甚广,行迹遍布三晋城乡,远足京师、秦、冀、鲁、豫和江淮大地。他俯仰古今忧国忧民,将神州风雨人间血泪化作了笔底诗文。他横眉冷对上层和皇权,却俯首体察知识阶层和底层百姓的悲欢苦乐,胸中涌动着一种可贵的平民情怀。

    傅山创作的大量诗文,反映了他的忧患意识和平民情怀。《览息眉诗有作》是傅山读了儿子傅眉诗作后写的一首诗,其中有句:“不喜为诗人,呻吟实由瘼”,意思为不是喜欢做诗人,实在是由于心中有民众的疾苦需要倾诉。他还写道:“昧心作好语,与我亦何乐?”是说如果昧着良心歌功颂德,对我来说有什么快乐呢?这首诗透露了傅山写诗著文“表现民间疾苦”的观点。傅山许多纪实性的作品都践行了这一主张。《太原三先生传》记叙了王嘉言、钱文蔚和梁檀三位同乡文人的风采,《汾二子传》讴歌了王如金、薛宗周两位壮士与山乡义勇从事抗清斗争悲烈牺牲的业绩。如果说傅山为这些人物立传,是因为与他们是文友、战友,那么傅山撰写《平遥惠济桥碑记》,则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民间匠人树碑立传,描绘了刘泽民组织建桥的过程和造福于民的德行。

    还有表现一个沦落风尘的妓女获得美好婚姻的散文《黎娃从石生序》,表现酒家女儿方姬爱情悲剧的乐府诗《方心》,傅山通过这些小人物对社会底层的女性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傅山撰写的《松庄祈雨碑记》及迎神、送神歌,是先生居住松庄期间应村民所求而为,后人在想象傅山与百姓一道请神祈雨的同时,想必也会体味到先生的一腔悯民情怀。

    从文化层面上挖掘,傅山的平民情感源自其蔑视封建等级制度,提倡“人格平等”和“爱众”的思想观念。他主张“人无贵贱”,甚至认为“市井贱夫,最有理者之”。这与当代伟人毛泽东“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著名论断,在某种程度上是合拍的。

    当然,傅山拥有平民情怀和平民意识,与他长期生活在平民之中,了解百姓的疾苦和喜怒哀乐密切相关。他是一个通晓古今的知识分子,一个声名远播的国学大师,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原本是一个乡民,一个能书会画的文人,一个朱衣道人,一个行医看病的郎中。在此我想到与傅山同时代的另一个山西人于成龙。傅山坚持与清廷拒不合作的立场,而于成龙却选择做官成为一代廉吏。他们的政治选择和人生走向各异,但在忧国忧民和造福于民这个基点上是相同的,因而都在中华史册上留下了英名。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070809;本文作者:梁志宏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1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